|||
安鸿志研究员的红楼梦研究报告是非常漂亮的科学方法用于文学悬疑问题研究的一个例证,我看后很兴奋。
从整体的研究过程说,安教授选择了《姑妄言》、《儿女英雄传》、《水浒传》、《金瓶梅》、《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几部作品作为对照研究的对象,从中对作为时间状语的“今儿、明儿、后儿、大后儿、昨儿、前儿、大前儿、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昨儿个、前儿个、大前儿个”等作为考察对象,研究了这些词语在几个清初小说中出现的前后次序,首先发现在明朝的四部小说中是没有这些词语的,肯定它们是在清初出现的。
而再细致的考察则发现这些词语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只出现了前7个,而后四十回则开始出现“今儿个”这样的创新性表达方式,充分说明了北京土语的发展历程是逐渐的,从前到后的。也所以,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较大概率意义上是不同作者的作品。
在这个研究中,安教授假设这些北京土语的出现次数不重要,而是否出现则为重要的关键因素,他并在讲演中给出了这样假设的理由,我听了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
这样,从清初出版的《姑妄言》中只有“今儿”、“明儿”出现过一次,到《儿女英雄传》中多达11个词语出现,再考虑到出现7个土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成书年代也极为清晰,就可以断定只出现了5个土语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必然是在1754年左右面世。
整个研究看似简单,但是气势磅礴,逻辑清晰,饱含了数学家的逻辑严密性,让我叹为观止。
讲演后的讨论也非常有趣,而且确实也提出了很漂亮的问题,比如,有一位听众说:是否存在其实这些方言土语早就存在,但是作品中却无法完全再现当年语言使用场景的问题。
安教授回答道:是有可能的。但是,由于作品必然要依赖于时代,比如“打的”这样的词汇就很难出现在清代的小说中,所以,小说中的语言使用能够和时代对应起来的概率更大些。
我也对这个问题有补充性的回答,我用的是h7n9的例子,说:我们看到的100多例禽流感病例是全部的吗?可以肯定地回答,一定不是全部,甚至也许都达不到20%,其他的病例自愈或者按照感冒治疗也治好了的。文学作品中反应出来的也和这个类似,只是真相的一个比例,而真相谁能知道全面呢?对于禽流感而言,恐怕只有上帝了。同样,对于红楼梦而言,也是如此。真相永远无法被100%获知,我们后人的研究者只能从那一小部分去推断全部,这也是科学本身的局限性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