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应急管理的核心问题2】突发事件与现代应急的多类别机理分析方法与建模技术。
如果一定要抓出现代应急管理的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是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化机理,以及与之相应的现代应急的减缓、控制、反演机理。
目前关于机理的研究还没有很好得获得开展,一些领域的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了某类事件的机理,而没有对更加一般性的突发事件内在规律进行刻画。我们所搜索到的相关文献也多是“航空事故的机理”、“煤矿透水事故机理”等方面的内容,更多侧重于行业企业。这样的现象和大多数学者研究的背景有所偏重有关。
机理应该分为几个大的类别?每一个类别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每个类别的机理模型应该是哪类模型,数学模型还是概念模型?层次模型还是网状模型?
突发事件的一般性机理分析方法,可以在第一个层次上将其分为一般性机理和专业性机理,前者多指从管理的角度理解的机理,而后者还可以包括行业性机理、领域性机理和区域性机理,其中的行业性机理指化工行业有自身的规律,煤炭的采掘也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内在规律,区域性内在规律则指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也有各自的处理过程,而另外,同样的事件在不同区域发生,其处置逻辑也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人员关注不同的事件机理,对于矿难事故,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人员更加关注如何实施救援,而当地政府会更加关注是否会造成社会安全事件,如何进行善后以及生产恢复。
在事件的一般性机理中,可以按照原则性、原理性、流程性和操作性机理进行考虑。这是一个前后相继的机理分析过程框架。原则性机理解决事件本身最核心的逻辑,以及带来的问题的本质,是信息的高度缺失还是救援资源的可用性,等等;原理性机理则关注事件发生、发展、演化的规律,这一规律可能是物理规律或生物化学规律,也会和周边环境有关;流程性机理又可以称作最优化机理,揭示的是事件本身所沿袭的最优化路径,一般我们假设事件是理性的,它会按照损失最大化的方向“走”下去,这就是所谓事件理性;而事件的操作性机理其实是考虑到事件理性不可能得以顺利完成,一方面有环境的制约,另外一方面则会有应急管理者的应对策略。
再具体到原理性机理分析方法,可以是对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化这三个主要的时间过程进行分析,发生可以分为突然发生和逐渐发生,发展可以分为在烈度上的增强和在空间上的扩展,当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分为短暂发展、持续发展、间断发展;而演化则可以分为转化、耦合、衍生和蔓延等几种类型。
除了突发事件的机理分析方法以外,应急管理也有相应的机理分析方法与之相对,甚至可以说,有一个事件机理,就应该有一个应急机理,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下一步的应急研究和实践有了最本质化的依托,否则,就说明我们连在理论上都还是无能为力呢,更难以在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对于原则性机理,事件发生后会出现“信息高度缺失”,那么,应急的机理就应该是“快速组建信息网络”以应对。汶川地震后出现了信息静默现象,可谓“高度缺失”的本质性表现了,这就需要在应急的时候考虑从GPS、GIS、RS等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搜集手段到立刻在当地空投通信基站以恢复通信联络等多个做法来与之相应,实现应急的的基本原则性对应,而不是一时束手无策,或消极待援。
尽管我们希望应急管理中的机理性认知对应于事件的内在规律,但是应急管理中还有一些机理是不依赖于事件机理的,比如“以人为本”这一应急机理,就是可以独立于事件机理而存在的。
这些机理性认知,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比如象事件的耦合机理,就可以采用控制论中的耦合模型进行描述。
应该说,机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存在很多基础性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所以,在未来机理研究方面,应该会更加侧重于完整的分析框架和更恰当准确的模型体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