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浙江丽水的山体滑坡和文成泥石流究竟怎么回事?怎么办? 精选

已有 18875 次阅读 2016-10-1 17:37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典型山区地质风险累积效应与防治策略研究

——基于谷歌地图的丽水山体滑坡和文成泥石流事件多维分析

作者:韩菁雯 陈安

【导读】浙江和福建都是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但其实台风到了丽水之时已属山区,这里以前对于台风算是相对安全的地区。这次一切都例外了,灾害规模稍微一大,对于当地人的影响就由轻微变成了致命性的。而滑坡的山体和泥石流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卫星地图看出些端倪,终究还是人类对于环境的深度介入式活动带来了原本不存在的风险,而相应的防护性措施又没有跟上。

我们正准备面向全国做一个典型地区地质风险的调研活动,有农村也有城市,希望能够对国家和人民有所提醒。

2010年1011,被命名为“鲇鱼”的台风产生,18日登陆菲律宾吕宋岛,23日登陆中国福建,为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最强风暴,其中心10分钟最大风速达230km/h,重创菲律宾吕宋,并一度对华南构成严重威胁。

2016928日,有一个新的台风在太平洋面形成,巧合的是,这次台风再度被命名为“鲇鱼”,它很快就登陆福建,对厦门等地造成巨大损失,随后北移,浙江省多个地区普降大雨,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台风自然灾害。截至2914时,台风已导致杭州市、温州市、湖州市、丽水市等4个市、13个县()受灾,浙江全省转移人口31.49万人,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41亿元。其中,温州受台风影响尤为严重,文成县突发泥石流灾害,同时丽水市遂昌县出现了山体滑坡事故。本文将对两起事件进行回顾,并通过对谷歌地球历年图像的对比分析,探讨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提出山区农村风险防范策略与应对机制。

1. 两次事件发生过程

归属于丽水的苏村山体滑坡事件和文成泥石流事件都是鲶鱼台风影响之下的事件,表现有所不同,一以滑坡形式,一以泥石流现象出现,相距时间大约在2个半小时左右。

1.1 丽水山体滑坡

9281728分,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北界镇苏村村旁山坡上突然白烟滚滚,随后大面积山体开始向下滑落,现场尖叫声不断,随之多栋民房被毁。山体滑坡塌方量达40余万立方米,20户房屋被埋,17户房屋进水(图1)。


1  浙江丽水山体滑坡现场图(来自中新网)

村庄旁边的小溪瞬间形成堰塞湖,发生二次滑坡的概率陡增。截至282110分,消防官兵搜救出4名被困群众。截至282130分,已初步确定27人失联,其中26名群众、1名正在现场组织群众转移的镇干部。当地已连夜转移附近群众1460余人。

1.2 文成泥石流

928日晚8时左右,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出现泥石流灾害,双桂乡宝丰村6间居民房被泥石流冲毁,造成6人失踪(图2)。截至29日下午,三名失踪人员被救出,但已无生命体征。


2  文成泥石流现场(图片来自中国新闻网)

2. 事发地不同时间的卫星地图分析

201512201140分,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灾害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造成33栋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受损,遇难人数共69人,还有8名失联。有学者事后使用谷歌地球卫星图展示了深圳滑坡事发地近十年的变迁状况,得出此次事故乃人为而非天灾的分析结论。

台风导致暴雨是不可避免的灾害结果,但是,随后的滑坡或泥石流是否也是不可避免的灾害结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用谷歌地球系统搜集了事发地近几年的卫星图像,希望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发生的真正原因。

2.1 丽水滑坡事发地卫星图像对比分析

谷歌地图能够提供地球上几乎每一个地区较清晰的图片,而且由于数据库中保存有过去的图片,所以,可以通过对比研究地貌的变迁情况。事实上,深圳滑坡事件后,学者就找到了该垃圾堆放场日积月累不断加高的证据,而相应的措施没有跟上的事实也能从具备时间延续性的图片上获知。

下面我们根据Google Earth提供的图片可以看到苏村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其中图3201012月的图像,图4则是201310月的信息,两者相比已经可以发现一些不同,山谷裸露的面积和程度在加深和扩大。


3  201012月苏村卫星图像


4  201310月苏村卫星图像

丽水滑坡的事发地在丽水市遂昌县北界镇苏村。从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出,苏村依山而建,四面环山,可以用夹缝中求生存来形容,海拔高度在310米至340米之间。

村民居住地集中在图中ABC三处。事发后,新闻报道山体滑坡是由北向南,也就是村落北边的山峰,滑坡量达到40立方米,20户住房被埋。C处房屋较多,被埋的可能是AB处。从2010年和2013年的图片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图中D处有明显的山体裸露,且两张图片对比来看,2013年的裸露程度更严重,在图中看不到绿色植被的迹象。我们推测苏村的滑坡地点在图中的D处,而D下面的A点就是被埋的20处房屋。由于暴雨的不断冲刷,D处山体泥土没有植被的覆盖,被雨水冲的越来越松,最终导致了山体滑坡。

2.2 文成泥石流事发地卫星图像对比分析

文成泥石流的事发地点在文成县双桂乡宝丰村。

图5中沿路而建分布成线状的村落就是宝丰村。宝丰村海拔高度在220米至250米之间。从2013年和2016年的图像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树木覆盖率明显减少,大量的山体都被种植成农作物。

图6中A点种植的最高海拔高度为300米左右,B点的海拔高度为270米左右,C点的海拔高度也为300米左右。

5  201310月宝丰村卫星图像

6  20161月宝丰村卫星图像

能够做这样的合理推断,由于生活需要,当地的村民几乎将周围能开发的山谷、山地甚至山顶都种植上农作物。相比于大树等植物,农作物的抓地力明显要弱很多,这样一来,一但发生暴雨,泥土很容易被冲刷下去,形成泥石流。

3. 灾害风险中的尺度效应

近年来,尺度问题成为景观生态学、空间信息科学等的研究热点。尺度效应表现为:最小斑块面积随尺度增大而增大,其类型有所转换,而类型有所减少。尺度效应在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普遍存在,当观测、试验或模拟的时空尺度发生变化时,系统特征也会发生变化。

尺度效应同样可以应用在灾害风险中。

下面本文将以宝丰村所属的文成县为例,分析尺度效应在灾害风险中的应用。

2013年至2016年,宝丰村的地表植被覆盖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图5、图6),2016年有更多的山地被种植成作物,意味着宝丰村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的概率较高。而当把空间范围扩大到整个文成县时,我们发现,整个文成县的90%为山地,但从谷歌地图上看不出植被覆盖上产生的变化(图7、图8),文成县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的概率相比于宝丰村而言就降低很多。当将空间范围扩大到温州市时,而当我们把视野放到整个温州市,从图9中可以看出其山地面积占全部面积的60-70%,温州市发生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的概率相比于文成县而言将会更低。也就是说,随着空间的增大,泥石流或滑坡等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在逐渐降低。低概率事件会让人们忽略其危害性,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其不会发生,因此对突发事件的防范也会降低。但低概率很可能带来高风险。对于宝丰村而言,一但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由于离山体过近,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宝丰村就属于典型的低概率高风险区域,一旦时机成熟,严重的灾害后果就会随之来临。

7  201310月文成县卫星图像

8  20162月文成县卫星图像


9  温州市地图

4. 山区农村风险防范措施

为减少山区突发事件对山区人民造成的危害,应当重视低概率高风险地区的风险防范工作,对此,我们经过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地质风险的全面调查

之前的地质调查需要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实现起来难度极大,且特别容易迁延日久,对于灾害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或者应急应对非常不利,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发达到我们可以随时在家里的计算机上或智能手机上打开地图软件进行数据的调用和分析,那么,针对未来中国将面临的大量风险可能,需要调动更多人(可以包括专业研究者和实习学生)来进行不同地区各类风险的在线调查,尤其关注人类生产活动对于地质环境的破坏情况,按照时间研究变化烈度和频率,并提供最终的风险分析报告。

2)、退耕还林

从文成县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村民为保障其正常生活,种植大量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变得越来越少,一旦发生大暴雨等自然灾害,极易造成山体滑坡或泥石流。为减少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必须退耕还林,在保证居民正常实用的情况下,多余的用来卖钱的农作物全部种植成树木等植被,被种植成树木的田地,按面积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满足村民的其他需要。

3)、防护工程建设

对于极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山村,如果无法外迁村民,可以设置一些防护工程,如滑坡边界修截水沟,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等。

4)、加强宣传教育

对于低概率高风险山区的村民要定期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工作。在丽水市遂昌县北界镇苏村的山体滑坡案例中,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得知,在灾害发生前一天已经转移走了15人,说明已经有少部分人认识到危险性,提前进行了转移,但绝大部分村民都没有进行转移,而是等事发后才开始转移,由此可知大家对风险的认识还是不足的,认为发生山体滑坡的概率很小不愿意转移,村民在错误的认识下都不进行转移,最终山体滑坡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当吸取经验教训,在平时加强宣传教育,不仅使村民能够意识到灾害的风险,同时加强对转移或逃生方面的教育工作,开展一定的转移演练等活动。

5)、村民外迁

对于风险出现概率大且后果极严重的地区,可以考虑迁出居住在其中的村民。对迁出的村民进行购房补偿或在安全地区规划出一片地方加盖居民楼。这项措施由于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面临的情况也极为复杂,因此仅适用于高危地区。

【注:作者之一的韩菁雯是河南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

【致谢: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特此致谢,感谢谷歌地图软件系统提供的细致数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006169.html

上一篇:哀悼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先驱牛文元先生
下一篇:冰箱贴里的世界——“童话王国”丹麦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14 郑永军 孙学军 吕洪波 武夷山 李莉 刘全慧 杨正瓴 刘光银 苏德辰 陈楷翰 蔡小宁 王秉 邱趖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