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坐了一月“热板凳”的成果

已有 2691 次阅读 2015-8-8 21:37 |个人分类:科研杂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坐了一月“热板凳”的成果

今年暑假既没有去现场做科研,也没有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因为在放暑假前自己就下决心安排这个暑假静心编本新教材,因此整天窝在家里坐“热板凳”。为什么这么说呢?尽管长沙夏天气温现在比不上上海杭州,但也是个温火炉,一坐下去屁股就发汤。有人问在家不是有空调吗?是啊,空调是有和开着,但我那颈椎病却不让吹空调啊,就只能委屈屁股热点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月的坚持,终于把自己近几年教学积累的安全教育学素材编撰成书稿了,当然还是初稿,书名定为《现代安全教育学及其应用》。下面是今天刚写下的“前言”和“提要”,作为博文附上以抒发一下自己一个月来“憋气”。

《现代安全教育学及其应用》前言

安全教育学是安全科学与工程和教育学两个一级学科的交叉所形成的一门分支学科。安全教育学不是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表达为安全教育的研究、安全教育的理论、安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等。

众所周知,安全教育是事故预防的三大策略之一,搞好安全教育必须要用安全教育学做理论支撑。安全教育学是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和培训师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由于许多安全管理工作者经常需要承担安全教育的工作,安全教育学也是他们的必修课。

基于上述原因,2002年本人在编制中南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时,就毫不犹豫地在全国率先将《安全教育学》列为一门必选课程。之后,在安全教育学的相关教学实践中和多次兼任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教学中,个人更加体会到学习安全教育学的重要性,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也得益于讲授安全教育学课程。

尽管我国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的工作历史悠久,但安全教育领域的水平相对落后与其它领域的教育,能够开展安全教育学研究的学者也极少,因此迄今尚未有一部比较系统的《安全教育学》著作出版,以至于在给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安全教育学》课程时一直没有专用的教材,而只能指定一些教育学教材和用教师的课件供学生参考。鉴于上述原因,个人近年来在业余开展了一些安全教育理论的研究,并收集了许多与安全教育学相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撰写了《现代安全教育学及其应用》一书。

本书是基于以下几点指导思想编写的:1)由于安全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而当今教育理论和方法及技术(特别是教育技术)迅猛发展,因此,本书尽量纳入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技术,比如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慕课等较新的内容。2)由于本书的读者是高层次的安全专业人才,教材的内容一定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他们学习以后才能真正领会安全教育的规律和原理,同时也区别于现有的安全教育培训科普读物。3)由于安全教育更大的市场是安全培训,在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以后从事安全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安全培训,因此,本书专门针对安全培训教育的需要,安排其作为安全教育学的应用篇。4)由于本书是作为教材使用的,教材中比较重视安全教育的概念、内涵、方法、原理、机制、体系等的描述,每章结尾附有思考题,以便是学习者复习思考。5)在安全教育与培训中,教育者有很多称谓,如教师、指导者、授课者、讲师、培训师等,本书采用大家比较习惯的称呼,统一称为教师;而被教育者也有很多的称呼,如学生、学员、受众等,本书考虑到以后开展安全培训时的受众各式各样,因此统一称为学员。

由于时间较紧和作者水平有限,文中肯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现代安全教育学及其应用》提要

   本书分两篇共10章,上篇为安全教育理论与方法篇,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学概述、安全教育学原理、安全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安全教育方法论、安全教育教学设计、安全教育评价;下篇为安全培训应用与实践篇,内容包括:现代媒体在安全教育中的应用、安全教育培训项目开发、安全培训项目和课程的实施、安全培训质量控制与管理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学生的教材,可作为安全培训机构教师培训及其继续教育的使用教材,还可以供广大安全管理工作者参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911617.html

上一篇:请不要让“基金”承载太多的“其它”
下一篇:事故大国公民为何却对风险知之甚少
收藏 IP: 222.247.181.*| 热度|

3 李杰 王秉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