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大学生安全文化》素质教育20年纪实

已有 880 次阅读 2023-12-16 08:41 |个人分类:安全科普|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生安全文化》素质教育20年纪实

——

狭义上讲,大学生安全文化是指大学生群体已经形成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及其安全行为方式,大学生安全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大学生群体的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知识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

大学的安全教育是全世界高校都非常重视的一个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内容,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养,除了在学习阶段能够使自己不发生意外事故,更重要的是当他们拥有基本的安全素养和职业安全健康知识之后,在他们未来投入到各种职业生涯中,能处处都不忘安全,能把科学安全观灌输到自己所从事的各项活动之中,以保障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安全。

特别是一些容易发生事故和对安全要求特别高的学科专业,如化工、交通、土木、矿业、冶金、核能、航空等,这些专业更是要把安全当作整个学习过程的必修课。而职业安全专业学生学习安全课程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该类专业就是以安全为专业的。

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安全水平的长期有效措施,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防止事故、减少损失的重大举措之一,而有效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有一大批安全文化素养很高的人才。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材,其安全文化的提高将是全民族安全文化素养提高的关键点和希望所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意义重大。

尽管很早以来高校一直都会开办一些安全知识讲座,但内容大都是一些防火防盗之类的基本常识,大学生安全文化水平的提升仍任重而道远。

二三十年前个人就曾提出在全国大学里开设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素质课程,其目的不仅是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更希望从安全文化的层面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和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并掌握一些必备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知识以便应用于以后从事的工作中。

上述建议当时也得到了一些领导人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支持。然而,在二十多年前我国还很少有人研究大学生需要哪些安全文化及其如何教育的问题,而且在当时也没有可以作为安全文化教育的合适教科书,更没有高校开设此类课程的经验。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之后,在策略上个人规划了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教材、创设《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和逐步向全国大学推广的三步骤基本思路;在内容上个人认为:作为大学毕业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需要的安全文化应该是通识安全文化与专业安全文化交融的双重安全文化。

在明确建设思路和内容的基础上,个人及其课题组步入了长达二十年的《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和推广历程。

2003年初,个人开始了大学生安全文化研究,并得到湖南省教育厅的教改立项(湘教发[2003]98号),着手编撰《大学生安全文化》教材。

20055月,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大学生安全文化》(第1版)(吴超编著,2005),解决了无合适教材的问题。

20059月,在中南大学申请获批开设《大学生安全文化》素质课程,解决了无课的问题,当时该课程每年开4轮,每轮选课学生120名,学生来自全校数十个专业。

200512月,为了使该课程具有实践内容,在中南大学首次发起了大学生安全文化周活动,创设了该课程的课外活动内容。时至2023年,中南大学安全文化周已经开展了15届,其中有3年由于特殊原因中断。

20063月初,根据《大学生安全文化》教材的内容和以前编写出版的系列安全科普读物,建设了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网。并制作《大学生安全文化》课件,向全国高校推广,之后全国多所高校开设了类似的课程。

20066月,《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被评为中南大学校级精品课,为参评国家精品课程奠定了基础。

20075月,在新浪网开设了安全文化点滴博客,拓展了安全教育的空间,后转移到科学网。

20077月,《大学生安全文化》(第1版)教材被选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修订后重印。

200810月,《大学生安全文化》(第1版)教材获湖南省高校教学成果(教材类)三等奖。

200910月,《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24月,拍摄和制作完成《大学生安全文化21讲》视频(吴超单独讲授)。

20129月,《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被列入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选题,于20121130121日为全国相关教师开展视频网络培训,向全国高校推广。

20135月,《大学生安全文化21讲》视频被评为中南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312月,《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课程,之后视频资源库增加了事故案例库和学生安全演讲视频库,并向全国高校推广。

20145月,《大学生安全文化》该课程被评为全国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

20148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第1版)教材(吴超、陈沅江主编)。

20153月,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学生实习(实训)安全教育读本》教材(吴超编),将安全文化推广到全国学生实习实训活动中。

2015年,《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第1版)教材被选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在全国职业教育中推广。

20166月,《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向全国高校推广。

20166月,《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开始拍摄慕课(吴超,黄锐,陈沅江 主讲)。

2017年,《大学生安全文化》在智慧树平台、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超星平台上线运行。

20174月,《大学生安全文化》(第2版)出版(吴超,王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年,《大学生安全文化21讲》视频获2017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彩一课”(视频公开课)一等奖)。

20187月,《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第2版)出版(吴超,陈沅江,王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6月,《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被认定为湖南省精品在线课。

20191月,《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吴超,黄锐,陈沅江,潘伟,李明)。

2019年,《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第2版)教材被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0204月,《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第2版)教材获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第五届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

202011月,《大学生安全文化》被认定为国家双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吴超,黄锐,陈沅江,潘伟,李明)。

20227月,《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第3版)出版(吴超,陈沅江,王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年,《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第3版)教材被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017~2023年,《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多次获得智慧树平台的“人气课”、“人气通识课”“十万金课”、“本科高校通识课Top100”、“混合式精品课Top100”和“共享课程教学名师”等称号。

截止2023年秋冬,《大学生安全文化》仅在智慧树平台的选课学生97.33万,79.12通过考试取得学分,通过率81.29%。这些学生来自有组织学习的高校649所和公众自选学习的高校337所。详细见链接:大学生安全文化—智慧树网 http://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6582#review

在其它平台的选课学生和通过考试学生也有数万名。近一二十年来包括中南大学在内的线下《大学生安全文化》素质课程也有大量的学生选修并获益。这些情况这里就不做具体说明了。

近期,中南大学将在抖音开设视频公开课,《大学生安全文化》视频也将会被纳入到其中。

1)安全科普是一项公益事业,教师只有怀着愿意做公益之心,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一门课从无到有到广泛普及,需要该课程的负责人和团队怀着巨大的热情和上十年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2)国家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欣起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课、国家级一流课程等一系列课程建设高潮,这段时期现代教育传播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大学生安全文化》这门课程建设和推广迎合了上述的大趋势。

3)现代媒体和传播技术赋予了安全科普快速广泛传播的翅膀,安全科普一定需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才能达到科普的真正效果和效益,并需要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同步和不断建设更新。

4)作为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在各种教学业务中,除了能够讲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之外,对于通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能够做好一门类似《大学生安全文化》的科普课,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实践表明,一门课程可以做成一个事业。

5)近一二十年来,《大学生安全文化》这门课程产生了很大社会效益,对全国高校学生的安全素质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全国高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个人已经退休,《大学生安全文化》的内容和视频等的更新,还有待团队后来者完成。

最后,作为课程策划人和团队负责人,个人还要对参与《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团队的所有成员(包括课程运行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多年来携手共同努力所付出的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吴超.《大学生安全文化》素质课的建设及推广经验[J]. 安全, 2020, 41(9): 50-5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14041.html

上一篇:请欣赏:一座拍了15年还在拍的中南大学建筑
下一篇:为什么安全文化的概念需要发展?
收藏 IP: 110.52.211.*| 热度|

2 王安良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5: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