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写点校园:图文带你了解CSU憇园和月云亭(登高亭)的今昔 精选

已有 6143 次阅读 2022-12-18 08:49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图文带你了解CSU憇园和月云亭(登高亭)的今昔

作者:吴超

在中南大学校本部的西北角学生区,至今还隐藏着一座保留完好的小山包,她就是鲜为人知的憇园。憩园是中南大学校本部“八园”之中最大和最高的园林,说她最大,是憩园足足有两个足球场之大,说她最高,是憩园山顶海拔处于整个校区之最,特别是当年憩园山南边的体育场未建之前,该体育场所在地位是一个深坑,从南边望去,憩园山比现在更显其高度。

除了其“高大”特点之外,憩园还有别的园所没有的魅力:她处于好几栋学生宿舍的旁边,使学生宿舍犹如森林中的绿色简易宾馆,宿舍楼里的学生快步几分钟就能到达山上;整座山长满了高耸的樟树,一年四季林木郁郁葱葱,还有许许多多的灌木、野花和杂草,充满原生态的幽静;憩园山四周有五六条铺上麻石台阶的上山小路,山坡和山上还有数条由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贯穿山林间,上下山非常方便和安全;特别是在比邻科教北楼的东南角上山小路的半道上,还有一个叠翠亭可以歇息;在卵石步行道沿途还摆设着一些园林桌凳,路人可以坐下来小歇或看看书,也是很恰意的地方;山顶上有一个用麻石砖铺面的小广场和简易舞台,数百人的集会和开个舞会或弄个一般的小球比赛都不成问题。

在酷热的夏天,憩园是乘凉避暑的露天场所,高高的樟树林把火辣辣的太阳都给遮住了,与山外的温差形成了自然风,使人更加感觉凉爽;在秋高气爽的晴天,望着渐渐变黄的灌木和零星的红叶树,就好像进入了一座微型的岳麓山;冬天如果遇上难得的下雪景色,挂满冰凌的樟树和铺满白雪的灌木林,不失为一座小小的林海雪原;春天里山上的绿色比平时显得更嫩,点缀在草丛的野花分外醒目,可惜就是蚊子多了点。憩园还有一个附加的好处,就是知道憩园的人不多,平时外面的人一般不会过路那里,因而更显得难得的宁静,要是遇到有不顺心的事,到憩园山偷偷的流一把泪也是可以的。憩园还有一个路人见不到的地方,那就是憩园山下面还有很长的防控洞,那是半个世纪前“深挖洞,广积粮”时代的产物。

憩园更具特色的一点是,山的最高处设立了一座非常精致艺术的六角亭,该亭的名字在憩园景区牌上写的是“月云亭”,但近日作者为该亭拍照时,看到亭上的牌子写的是“登高亭”,亭的两根柱子上还配有一副对联:“攀高揭秘矢志越书山,探胜拾微杨帆游学海。”由于亭名不同,作者好奇查阅了中南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的2012425日《文化中南》第一期,里面写到:“山头上有湖北校友捐资建筑的六角亭,命名《月云亭》。2008 年学校在《月云亭》前修建花岗岩铺装的小广场,广场东端修建了露天小舞台,以供学生党、团组织和班级活动场地。”很显然,“登高亭”是后面才改的名字,从亭上的对联内容可以猜想,这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钻研和勇攀高峰之意。不过山上的亭名改了,山下的憩园牌注解的亭名却还没有改过来,这就会让人迷糊了,幸好一般人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而且,在2008年以前是没有什么月云亭(登高亭)的,故很多较早毕业的校友也肯定不知道有此亭。鉴于这一情况,作者还是用“月云亭(登高亭)”这种加括号的表述方式吧。

说到此,读者也许会问作者为什么会对憩园和月云亭(登高亭)感兴趣和写这篇文章?这又需要回到数十年前作者的情节了。作者19782月—19821月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校本部)读本科时,就住在憩园西北角离憩园最近的学生9舍里,憩园山几乎成了作者每天都需要数次翻过的小山,因为当年的教学楼(现科教南北楼)就坐落在憩园山的东南角,翻越憩园山是从学生9舍到教学楼最近的道路,而且也是去采矿楼最近的路;另外,憩园山也是作者当年经常做早读、晨练和休息的地方。

其实,45年前的憩园并不是现在的样子,那时就是小小的荒山一座。成型的路就是从学生9舍到教学楼这条路,满山只有杂乱无章的灌木丛和几棵老樟树,也没有什么可以歇息和散步的小路,山坡上还有几座无人看管的墓头,山顶只有一小块平地,周围留下了文革时期的几个破“牛棚”,据说文革当年还有人在山上吊颈自杀。当然更没有现在的“月云亭(登高亭)”,俺记得现在月云亭所在的位置上,只是一个人工堆高的土包。到了深夜,一个人如果独自在山上时,真还有点心惊胆战的感觉;当晚上一个人必要路过时,也是快步穿越而过。

那年憩园也没有现在这么个达意的雅号,在1982年庆祝中南矿冶学院成立30周年画册的校园地图上,并没有憩园一名,地图上只有一个标高的符号,并注明81.97。其实中南大学比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也是近二十年来的事,以前学校很多路都是没有名字的,更不用说有园林的名字。如果有心人可能还会注意到,现在在憩园牌的注解中还写到:“1970-1975年,原中南矿冶学院在此办农场,全校干部、教师分批在农场进行劳动锻炼。”年轻人对此肯定领会不到其中的深层含义,当年两个足球场大的荒野小山,怎能办什么农场呢?这句话只有经历了文革的人,才心领神会其内涵。

其实,上个世纪70年代,憩园附近除了几栋学生宿舍和食堂及教工宿舍外,往西北方向延伸都是农田,这片广阔天地才是真正的农场。文革时憩园山上的所谓农场,就是在憩园山上搭建了一些临时草棚,作为学校干部和教师劳动改造的住所,山上的那块平地还是当年造反派及激进学生们批斗干部和教师的广场。在《中南矿冶学院院志(1952-1982)》(1983.11印制)第84页记载1970年的重要事件中写到:“院建立“五七”农场。9月,院革委会决定,全院干部、教师分期轮流到农场进行劳动锻炼,每批70人,每期3~6月。1975年“五七”农场撤销”。看了这段话,大家也许就明白当年这个农场的实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憩园也是一个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如今近50年过去了,现在亲历当年在憩园山上劳动锻炼的干部和教师们,仍健康生活在学校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且很遗憾的是,作者在网上搜了一下,也未见有亲历者写出当年的记忆文章,那怕是几句简单的话。

由于憩园的特殊位置和治安问题,2016年学校对山上的照明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安设了联网的监控设施(见学校档案号:ZD00-2016-JJ1338-004.029ZD00-2016-JJ1338-004.055)。现在的憩园更加安全了。

以前憩园附近的学生宿舍居住的是本科生,后面学校扩招和扩建,学校的本科生基本都安排在新建的升华公寓区了,在憩园附近学生宿舍居住的主要为研究生。因此,现在即使是中南大学的学生,特别是校本部以外的其它校区的学生,有的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和到过憩园,更不知道还有一个月云亭(登高亭)。至于其中的故事,再过几十年也许就完全湮没了。

作者前几天在科教楼参加一个会议,又顺便逛了一下几年未见的憩园和月云亭,因而顺便用手机随拍下一组照片并抽空写下此文,也算是弘扬一点校园文化的具体行动吧。

我不做这件事,也许再没有人会做这事。而这件事对学校影响力的提升也不比写篇普通小论文的价值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368283.html

上一篇:小结:我为何要写“安全科学系列学说精要”
下一篇:爬藤点缀枯叶
收藏 IP: 58.20.26.*| 热度|

12 史晓雷 李陶 刁承泰 康建 贺泽霖 彭振华 郑强 徐长庆 谭平连 王安良 孔梅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