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文章鉴赏能力,从读懂作者文章的“预设”开始
吴超/STIPC 2020-03-17
在大学高级人才培养目标中,都有这么些类似的要求,如高级人才在学术上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批判能力等,而作为高校的教师或是各类评审专家,更应该具有上述的能力。但这些能力如何培养?这倒是个重要的问题。
最近由于防疫特殊情况,使自己有空阅读一些平时不能静心阅读的书和文章,也有空思考一些平时不太关注的问题,并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其中一个感悟是对“预设”或“界定”或“条件”这个词越来越感觉很重要了,原因是这一感悟也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答案,即本文标题:“提高文章鉴赏能力,从读懂作者文章的“预设”开始。” 文章的“预设”可以看出文章的格局、品位、通用性、创新性、目的性等,也隐含着文章的不足与局限性等。
尽管本文主要拿文章的鉴赏说事,其实对别人的讲话、做事,或是对一部电影、一段历史等的审视,其鉴赏能力的培养都是一样的,都要从读懂上述各类内容的主体所做的“预设”开始。“预设”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看问题及其研究一样的重要。
先以最近讨论新冠肺炎的文章来说,作者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有政治家、医学专家、公共管理专家、媒体人、生意人,还有普通老百姓等。他们的文章说事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如对某一具体事物,今天有许多正面评论的文章,明天就逆转成反面的,出现大量文章给予负面的评论,而且也讲得很有道理。
以“隔离”对防疫的作用来说,隔离显然对防控传染病扩散是最有效的方法,有很多文章可看,在中国知网搜一下有“隔离”一词为标题的文章,有几十万条,其中有很多就是关于病毒隔离的。但也有文章说:“流行病真正的解药不是隔离,而是合作。”(见《三联生活周刊》2020-03-15推送的一篇作者为尤瓦尔.赫拉利,题目为“阻止全球灾难,需要重获失去的信任”的文章),而且论述得很有道理,也是10万+和有无数人点赞的文章。如果不去思考这两类文章的预设,人们也许会不知所措。其实,“隔离”最有效的说法是针对流行病期间(包括潜伏期)所说的,隔离应对传染病流行的短时期内是最管用的办法;但从长期来说,特别是常态阶段,人类是不可能长期隔离,人类是需要合作的,合作才能发展经济,才是人类本性所需要的,合作才能更加有效预防新的传染病发生。因此,当读懂了上述两类文章的预设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两类文章都是对的,但都是有局限的。否则就会无所适从,失去自己的判断。
还举个例子,比如对“基本传染数R0”(百度词条这么定义:“基本传染数是在流行病学上,指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很多文章就不做说明直接用了,如给出SARS的基本传染数R0是2~5,给个范围还算是比较科学的,有的甚至具体给出个2.5平均数,如果不加思索,很多人还误以为是个不变的常数。个人尽管没有做研究,但即使是“没有外力介入”,根据一般常识,该传染数是一个与很多因素有关系的数,是过去经过较大样本统计得出的数,与人的因素、病毒的因素、时空、时代发展、间接干预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是需要不断修正的数,这比机械元件的故障率复杂多了,何况机械元件的故障率影响因素也是很多的。还有很多例子这里不多说了,大家都懂的。
除了上述枚举的有关新冠肺炎文章之外,其实,对阅读科技类文献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出现的问题都是复杂问题,人们为了解决问题,思路大都需要有切入点,即需要有预设。如果凡事都从整体去研究,那是哲学层面的,是很难接地气的。
还有一类预设是深层次的,如大智若愚,其预设是以具有“大智”为前提;沉默是金,其预设是以具有“明白”为前提;无为而治,其前提条件是系统能“自组织”;等等。
因此,读文章,首先要读懂作者的预设,看文章是一般泛泛而谈,还是具体从某个视域,即是基于某一时空的持存性而言的。有的作者主动在文章开头就说明,比如科技论文研究的假设或条件等;有的作者是不知道需要说明,他们不知道自己写的文章是有局限性的;有的作者是有意不说明,特别是一些有意捕获人心的煽动性文章,有的作者还设置障碍不让读者明白,以夸大文章的作用范围或是愚弄读者。后者就更需要读者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了。
读者有读懂作者文章“预设”的能力,也是需要有基础的。比如,有多视域、多视角、多层面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唯物辩证的思辨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等,还不能受主观支配和感情用事,还要懂人性和了解一些写作心理学等。
如果有了读懂作者预设的能力,人们也不会盲目崇拜大咖、专家、院士、领导、名人等的学说了,因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有条件的;同时,在引用别人的东西时,也不会盲目轻信。
同理,有了读懂作者文章“预设”的能力,也不会轻信谣言,因为谣言的编造中通常也是有预设的。读懂了谣言的预设,就很容易识别其是否为谣言。
最后小结一下,在某种意义上讲,本文讲的也是一种方法论。
相关文章:
科学网—面对复杂问题,社科和自科各采用什么套路? - 吴超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2981&do=blog&id=1221799
科学网—以新冠肺炎为例谈系统学素养 - 吴超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217900.html
科学网—追求零事故乃至零风险的提法靠谱吗? - 吴超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215937.html
科学网—防疫隔离期间如何指导研究生 - 吴超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22340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