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交叉综合学科理论成果或论文容易被误判的典型原因

已有 3401 次阅读 2019-6-6 14:50 |个人分类:科研杂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交叉学科, 中上游科学, 理论成果, 误判原因, 处理方法

交叉综合学科理论成果或论文容易被误判的典型原因

——以安全科学为例

 

三四年前俺曾写过一篇关于交叉学科何其难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934061.html ),最近又偶遇一些新问题,感觉需要从更具体的原因再写篇文章深入剖析一下,以促使安全科学理论研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少被误判。

误判原因1:审视者或评审专家对安全学科的大交叉综合属性没有理解导致误判。安全学科更多的是社会科学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交叉综合学科,这种显而易见的结论总有些人还不甚至理解或不接受。安全最终是为了人,人的问题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当研究内容接近或侧重社会科学时,其研究结论是不能要求所有人认同的,即要允许有不同意见和允许反对的声音。因为社会科学是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会有不同的理解。基于此,对于一项研究成果或一篇论文,作为第三方的科技管理者不能听到有反对者或不同意见的声音,就将其当做坏成果或差论文看待。

误判原因2:审视者或评审专家错位审视不同层次的被评材料导致误判。安全学科具有巨大的时空,安全科学分上中下三个层次内容,也有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问题。如果下游层次的专家来审视上游的东西,由于内容和理解能力错位,可导致被评材料出现不同的评议结果和甚至相反的评价。这类出题多出现在做下游应用层面的专家评审类似方法学和方法论的上游研究成果。例如,对应用的理解,不同层次的应用是不同的,上游理论成果只要对中下游起指导或影响就是用了,能编入教材就是很大的应用了,它不需要产生什么直接经济效益的。但下游专家对应用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没有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就没有用,就可能把这类成果给枪毙了,从而导致误判。

误判原因3:审视者或评审专家专业的错位导致误判。安全科学是大交叉综合学科,如果不是从学科本质属性来理解,审视者或评审专家站在某一方向或某一专业来理解评价交叉学科的东西,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如对安全信息学和信息安全学这两门学科的理解,前者主要是做如何利用信息和设计好信息等来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而后者则主要是关于信息本身的安全的学问。两者虽然有交叉,但彼此有很大的不同,这本身是两个专业的问题,如果评审专家专业错位了,就可能会出现误判。

误判原因4:审视者或评审专家对创新的不同理解导致误判。交叉综合学科更多的是组合创新,组合创新早被肯定,但还是有些专家不认可。其实,很多专门的工程学科也都是组合创新的产物。例如,很多用久了的组合,大家习以为常,但对于一些新的或是评审专家未听见的组合,就产生怀疑反感,进而否定它。比如安全大数据,其实讲的和表达的是大数据用于安全,作为刚出现的复合新名词,很多人不管其内涵的解释就提出异议。但安全心理学,安全教育学,机械安全学,土木安全学等等,大家接触多了和叫习惯啦,就不觉得他们有错或别扭。其实安全心理是指对安全或危险的心理过程,没有什么专门的安全心理;土木安全是土木工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没有什么专门为土木安全独有的安全原理,更多的例子不说了。

误判原因5:审视者或评审专家对创新理论要求一步到位导致误判。一些新的安全理论、方法、模型等成果是不太可能一步到位,尽善尽美的,它们需要经历多次修改补充和完善,需要发展成为多个版本,而且很多安全理论是不可能完全适应所有场合的,相对优化就是较好的了。但有些定量专家不这么认为,一当发现有什么漏洞或不足,就给予完全否定,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误判原因6:审视者或评审专家工科思维看待研究成果引起误判。有些人把安全当做工科对待,一看到没有数据曲线的论文,就觉得没有依据,其实,没有数据才是理论,只要逻辑推理得通,这才是可重复性的有用成果。数据是个黑箱,评审专家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也是无法判断数据的可靠性的,有数据也不见得结论是正确的。从过去的情况统计,做实验有数据的论文或成果比较容易通过,但大多数专家对数据的可重复性和使用价值却少予判断。

误判原因7:科技管理部门或刊物等这些第三方机构找不到同行评审导致误判。对于全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做上游领域的研究,这些领域往往是极少数人做的,能选同行评审几乎不可能,结果就可能出现被评材料靠“运气”通过的情况,即凭审视者或评审专家兴趣让其通过或不通过。

还有更多的主观原因或奇葩原因就不多枚举了。

基于上述情况,下面提出几条建议:

1)对于交叉综合学科中上游的理论研究成果或论文,作为第三方的科技管理者或编辑部等,不能听到有反对者或不同意见的声音,就将其当做坏成果或差论文看待,要站在第三方的中性视角全面系统看问题。

2)审视者或评审专家在评阅交叉综合学科的成果或论文时,要超出原来固有的思维和范畴,千万不要轻易枪毙似懂非懂的材料。

3)被评成果或论文的撰写人,有必要在适当地方对其材料加以必要的说明,以减少被误判的概率。

4)有关科技管理者或编辑部等第三方机构,要建立有交叉综合学科的专家库和评审口子,在派送盲审材料时,尽量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

5)要建立完善的申诉制度,让被评者有解释或诉求的机会,甚至有当面讨论的机会,使被评者有权利捍卫自己的成果和论文。

6)要允许论文和成果持有人有避开一些不合适评审专家的要求或建议。

本来做学术研究是一件非常纯粹的事情,但当与发表、评估、业绩、项目申请等关联起来,做学术有时也成为了一件有很大风险的事情,即做学术也存在斗争,也需要在逆境中奋斗和成长,也可能在生长过程中被无意或有意扼杀,等等。哈哈,从事交叉综合学科的理论研究者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183421.html

上一篇:交叉综合学科该引进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下一篇:怎样出题?
收藏 IP: 110.53.160.*| 热度|

2 马军 陈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