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为什么要关心数学史

已有 5065 次阅读 2014-1-9 10:2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本博客在201417日上传了博文《清华简中的先秦算表》,第二天方才上传《人体与八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一瞥。如此安排,显示我对《算表》的重视。

   为什么重视《算表》?因为它不但体现了当时中国的数学水平(据数学史专家说,在当时的世界上具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关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认识。西方学者一般认为(中国人也跟着这么说)中国人不长于抽象思维。前一段,有博友发表周有光先生关于汉语、汉字看法的文章也披露了这一倾向。我对此表示怀疑。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比较严密的,也擅长精密仪器的制造(不例举)。使我长期困惑的是,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往往不体现运算过程。而运算过程更能从理论上说明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数学水平。清华简《算表》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说到这里,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读钱穆先生自传《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的一点思考。在《师友杂忆》中,钱穆先生记述了他在常州中学读书时一位数学老师徐先生的逸事。

   据钱穆先生记述,这位徐先生“乃当时府城中负盛名之旧数学家(本博按:请注意“旧”字),有一妹,兄不娶,妹不嫁,同有才子名,亦得怪人称。……吕诚之师曾从学,自加减乘除迄小代数二次方,仅一星期而毕。……一同学练习课本上一题,未知演法,上讲台问。先生狂笑曰:此易耳,得数当系何。竟不告此同学以演法。此同学苦演始获解。然最终得数亦竟如先生言。……先生最后一堂课,手持书八本,乃先生自著书。……课后,余读其书茫然不解。今已不记其书名。”

   钱穆先生这位名士派头的旧数学家老师,肯定有自己的体系。我耿耿于怀数十年者,在于他不告诉学生体现思考过程的演算方法。这位徐先生的书不知是否还有存世(常州地方文献可能会有记载)。此类书可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数学的一些特点。真正了解这些,而不是简单地比较当时世界各国数学已达之水平,对了解古代中国会更有益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888-757350.html

上一篇:人体与八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一瞥
下一篇:饶毅教授的双重身份——生物学家与社会现象观察者
收藏 IP: 60.247.43.*| 热度|

3 尤明庆 强涛 Vetera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