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了,我家里的办了一个小型的经典诵读班,大家都叫它国学班。 这个班的学员大都是小女儿的初中同学,还有个别院里的小学生,共有八九个同学。我友情出演,担任授课教师,没薪水,还赠送每个学员一本《诗经译注》。课程八天。头三天讲我比较拿手的《诗经》。精讲了《周南·关雎》、《秦风·蒹葭》、《豳风·东山》、《小雅·鹿鸣》全篇和《小雅·采薇》的最后一章,略讲了《陈风·月初》的部分内容。精讲的部分要求能够背诵,同学们基本作到了。接下两天讲楚辞,精讲了《离骚》从开头到“来吾道夫先路”一段,以及《九歌·国殇》全篇。这部分用的是繁体字本,同学们没能全背下来。
《论语》选讲了孔子论述《诗经》的一些内容。最后讲了《史记·孔子世家》的太史公赞语。
我选择讲课内容的思路是,最具经典性,又相对容易为中小学生接受。讲楚辞与《诗经》进行联系对比。讲《论语》与《诗经》有关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孔子和《诗经》的关系,以及他的一些诗歌理论。讲《孔子世家赞语》,则是与《论语》有关。总之,希望讲授内容较丰富,还相互关联。
同学们都说,我的课比他们的中小学老师讲得好。可小女儿说,爸爸课讲得是不错,就是上课时太严肃了。我接受意见,昨天快下课时给大家唱了一首歌。唱的是陕北民歌《蓝花花》。歌词内容是:“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的彩,绣出一朵蓝花花,生生的爱死人。”(第一段)“五谷里那个禾苗子,唯有那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呀,只有咱蓝花花好。”(第二段)
同学们正兴奋着,我提出,要就歌词回答问题,课堂一下子又紧张起来。我的问题是:用赋、比、兴的理论分析《蓝花花》的歌词。孩子们哪里见过这个阵式?一下子懵住了。不过,在我的提示下,很快正确地回答了出来:第一段主要是赋法,第二段主要是比兴。
附:讲授的部分内容
一,《论语》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
二《史记·孔子世家·赞语》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適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