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权威发布 | 《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15年)摘要 精选

已有 5642 次阅读 2016-8-8 08:1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以及今后长时期内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攸关人类未来,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显著区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变暖与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变化,如高温热浪、暴雨洪涝、区域性干旱、霾污染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气候系统的多种指标和观测表明,2015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61~1990年的平均值偏高0.76℃,成为自1880年以来全球最暖的一年,比第一次工业化革命前高出约1.0℃。北半球表面平均温度升温速率明显大于南半球。2015年北半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常年偏高1.00℃,是南半球的2倍。


2015年亚洲地表平均气温比常年值偏高1.17℃,为1901年以来的第1高值年,近百年间(1901~2015年),亚洲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1.45℃。


1951~2015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2015年中国平均地表气温为10.5℃,比常年偏高1.3℃,是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中国区域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北方(华北、西北和东北)较南方增温速率更加明显,西部较东部更加突出,其中青藏地区增温速率高达每十年升高0.36℃。1961~2015年,中国上空对流层低层和顶层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平流层下层平均气温明显下降。


1961以来,亚洲季风环流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强-弱-强年代际变化特征,但2014年前后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强度均略表现出年代际转折趋势,由强转弱,2015年东亚夏季风偏弱,东亚冬季风接近正常略偏弱。


近百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无明显线性变化趋势,以20~30年的年代际波动为主,年际变率大,2015年较常年偏多20.1mm,中国东部呈“南多北少”特征。全国八大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偏多最为显著的是华东和华南区域,偏少最为显著的是青藏地区。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区年降水量长期变化差异较大,北京、哈尔滨等地以年代际变化最为显著,上海、广州等地近50年线性增加比较明显。


1961~2015年,中国平均≥10℃的年活动积温以及年累计暴雨站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年平均雨日和日照时数、风速、北方沙尘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国平均总云量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暖季雷暴日数区域差异明显,同时各区域雷暴日数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61~2015年,北京等地雷暴日数成线性减少趋势,而香港等地区线性增加趋势清晰;中国东部地区大气环境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十年下降3%,但2015年大气环境容量较2014年增加2%。


中国极端高温事件、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次趋多,极端低温事件频次显著减少,区域性干旱事件呈弱线性上升趋势。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个数趋于减少,但近10年登陆中国的台风强度明显增强;2015年,登陆台风年平均强度为1949年以来最大。同时,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展在2015年11月份达到峰值(2.9℃),其区域和全球气候影响显著。


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平面持续偏高,平均上升速率为3.0mm/a。


2015年全国海平面较1975~1993年平均值偏高90mm,但较2014年略有下降;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各海区沿海海平面较上年分别下降26mm、19mm、19mm和22mm。1950~2015 年,北大西洋海表温度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偏高;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2015年,全球多数海域的海表温度都呈现偏高的特征,尤其热带中东太平洋、北太平洋东部以及北冰洋部分海域偏暖最为显著。


1979~2015年,北极海冰范围显著减小,而南极海冰范围略有增加。


2015年,北极海冰范围最小值出现在3月,并创历史新低,中国渤海海域冰情总体上较常年偏轻。2014/2015年冬季,中国三大积雪区积雪覆盖率均较1990年以来同期平均值偏高。2015年是全球冰川物质损失最为剧烈的年份之一,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量为-967mm,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第二低值,仅次于2010年。1980~2015年,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明显增加,且呈加速增厚态势,表明多年冻土退化明显。


1961~2015年,松花江、长江、珠江、东南诸河和西北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和西南诸河流域则表现为减少趋势。


2015年,中国平均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偏多,尤其是东南诸河、长江和西北内陆河流域分别较常年偏多24.6%、10.2%和15.8%。青海湖水位持续上升,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亦为近十一年来最小,华中地区主要湖泊湿地的面积减幅明显趋缓;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接近近年同期,内蒙古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区牧草生长季延长,荒漠草原区气候生产潜力显著增加,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覆盖总体呈增长趋势。


1961~2015年,中国陆地表面太阳年总辐射量趋于减少,2015年较常年偏少45.9 kW·h /m2。


2015年,智利卡尔布科火山达到红色预警等级。1990年以来,中国青海瓦里关监测表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2014年全球本底浓度超过397.6ppm,而北京上甸子等区域本底站二氧化碳浓度已突破400ppm。此外,甲烷、氧化亚氮和六氟化硫浓度均为有直接观测以来的最高值。近5年来,北京、浙江、黑龙江等3个区域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呈线性增加趋势,但2015年较2014年略有减小;2015年,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本底站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3.6、31.2和24.7μg/m3,总体趋势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相关阅读】点击文章名阅读全文▼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风险对我国的影响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13条主要结论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内容与方法学综述 | 摘要

全球变暖及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

地球科学新的研究机遇:碳、氮和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

今年不是暴雨就是暴晒,过去55年的极端气候事件又是啥情况?



本文为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编著《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15)》(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05)一书“摘要”。



ISBN978-7-03-048283-9


为更好地总结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年度最新成果,积极应对和适应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现实,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国内近60位专家编写了气候变化年度进展公报。《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15年)》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大气、海洋、冰雪、陆地生态和影响因子等方面揭示了诸多气候变化相关联的科学事实,可为政府有效制定气候变化政策和谈判策略,满足国内外科研与技术交流需要,提升现代气候变化业务能力,更好地开展专业教育和科普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本书的主要读者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有关人员,气候和气候变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各界人士。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995150.html

上一篇:科学出版社8月新书快递(一)
下一篇:七夕,望银河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4 檀成龙 黄永义 高建国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