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人在采集、狩猎时,如果偶尔猎获了大野兽,或者收获物十分丰盛,他们就欣喜若狂,大家拉起手来,围绕着收获物又跳又唱,这就是歌舞的起源。
可是对于打死的野兽,他们并不认为那是自己劳动的成果,却认为是这种野兽把自己的皮、毛和肉赐给了人类。后来,有的氏族或部落就对自己经常吃到的那种猎物或植物产生了崇拜,并认为它就是本集团的祖先或保护神。甚至更把这种野兽的名字作为自己的族名,如熊族、鹿族、狼族,等等,这就是图腾信仰的起源。
一般认为,图腾观念的产生,是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或者说图腾信仰与母系氏族是同时发生的。
图腾信仰产生于对自然力的崇拜,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原始的宗教信仰。
“图腾”(Totem)原为印第安人中的阿尔工钦(Algonkin)部落的语言,意即“他的亲族”。所谓图腾崇拜,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动植物崇拜(无生物崇拜为次)。一般说来,后来的农业部落多以某种植物为图腾;而渔猎或畜牧部落则多以某种动物为图腾。北美印第安人塞纳卡部落,有几个氏族以畜牧为生,分别以熊、狼、海狸、龟、鹿、鹰、鹭、鹬等八种动物命名氏族。作为图腾的动物,不仅禁杀、禁食,而且被当为神灵加以保护。易洛魁部落则以农业为生,崇拜“三姊妹神”,即豆荚精、玉蜀黍精和南瓜精。他们把“三姊妹神”称为“命根子”或“维生之神”。
应当知道,原始人之所以把某种动物或植物当做图腾加以崇拜,往往是因为他们那个集团是把这种动物或植物当做主要生活来源的。正因如此,原始人就幻想这种动物或植物对于他们的氏族或部落有着特殊的善意,照顾或保护着他们。幻想这种动物或植物和他们的集团有着特殊的关系,或者是他们的保护神,或者是他们的祖先。
最初,原始人还只是把这些被当做图腾的动物或植物加以人格化,当作图腾进行崇拜。到了后来,随着他们生活资料的来源发生变化,就开始在本集团内禁杀、禁食、禁用这些被视为图腾的动植物,或规定其他类似的禁忌。并且对这些图腾举行崇拜仪式,进行祈祷和歌颂,赞颂它们的功德,幻想通过这些仪式、祈祷和歌颂来加强他们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或者增加图腾对象的繁殖,把图腾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者。
在原始社会里,男女青年到了一定年龄,就要举行图腾入社仪式;而且,同一图腾集团内的青年男女严禁通婚。这一点,可通过考证图腾制一词的来源证明。图腾制一词是由阿尔工钦部落的ototeman一词演化来的,而ototeman的词意是“兄妹亲属关系”,oto是指同母所生的禁婚兄妹。除了集团的图腾崇拜之外,还有一种个人的图腾信仰,它是由个人在幻觉中或梦中看到的动物或植物而形成的。原始人认定每个人都隶属于他自己在幻觉中或梦中见到的这些图腾,但这样的隶属关系不同于集团的图腾崇拜,不延续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只要本人一死,这种隶属关系也就立即消失。
应当知道,原始人的图腾信仰是相当普遍的,那时,几乎每个氏族都曾有过图腾崇拜。比如,古埃及王朝尚未建立之前,埃及人的图腾信仰不仅是极为普遍的,而且也可以说是无奇不有的。他们信仰的图腾有蛇、狮、犬、牛、羊、鹰、蜂、太阳、山岳、枫树、芦苇、弓箭,等等。后来,许多部落被统一为“诺姆”(旧译为“州”),于是,有些旧有的部落图腾就逐渐消失而形成了统一的诺姆的图腾。接着,通过兼并形成了上埃及王国(也称南埃及王国)与下埃及王国(也称北埃及王国),上埃及以神鹰为保护神,下埃及以蛇为保护神,及至上埃及统一了下埃及而建立了统一的埃及王朝之后,神鹰就成了全埃及唯一的保护神,而埃及王也就自称为“神鹰之子”了。可见,在人类历史上,各个部族所信仰的图腾绝不是永恒不变的。
关于原始人图腾信仰的事例或残迹是很多的。
不久前,在美洲印第安人每一村落的入口处,都还竖立着高达三十余尺的图腾柱,柱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腾形象,图腾信仰仍然十分虔诚。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几乎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名称,比如,神龙氏、有熊氏等等;再如,云南省怒江与独龙江一带的白族(勒墨人)同胞都以虎为图腾,禁吃虎肉。他们认为吃虎肉就等于吃自己祖先的肉,坚信自己就是老虎的子孙,即使遇见老虎,老虎也不会吃掉或咬伤他们。
在佛罗里达的塞明诺尔印第安人那里,氏族多以飞鸟或野兽为名,显然也都是图腾崇拜的反映。比如,考·克里克部落共有五个氏族,其名称为虎、鹿、索、鸟和小鸟。而米卡苏基部落共有十个氏族,其名称为虎、狼、蛇、鸟、獭和风,等等。
狼一般作为一种名声很坏的动物,人们常用“狼心狗肺”来骂人。可是,直到今天崇奉狼的民族却非常多。在苏联,土库曼有十一个民族把狼作为本族的标志,常用羊羔向狼献祭。“斯摩梭斯克的农民在野外与狼相遇,非但不逃路躲避,还要频频躬身施礼。”新年开始,“墨西哥西马德雷山的印第安人首先举家进山向狼拜节,然后再向亲友贺年。”乌兹别克人“在编纂族谱家谱时,要将狼的脸谱画在扉页,子子孙孙不得违抗或妄加涂改”。这显然也是把狼作为祖先看待的图腾崇拜。
生活在老挝的卡族人同样也有图腾信仰,他们往往是把某种动物作为自己氏族的原始祖先加以崇拜。凡是他们崇拜的图腾动物,他们本部落人是绝对禁捕、禁杀、禁食的。比如,有些部落禁捕野鹿,有些部落禁伤蜥蜴,还有些部落则忌杀野鸡,等等。
生活在大洋洲托列斯海峡西部基威岛上的基威部落,直至今日,还保留着明显的氏族图腾崇拜的特征。他们把氏族图腾称为“奴刺马刺”,崇拜的图腾既有动物也有植物,计有十五种之多。比如,崇拜鳄鱼、螃蟹、加朔鸟、椰子树、竹子、芦苇、尾巴棕榈、无花果、巴豆、栗木等等。应当知道基威人的图腾信仰十分虔诚,既不准杀害图腾,更不准吃食图腾。比如,鳄鱼氏族就绝对禁杀鳄鱼,椰子氏族既不准吃椰子,也不准砍椰子树。不仅如此,基威人还把他们崇拜的图腾形象雕刻在用具上,或者制成图样,穿挂在身上作为识别氏族的标志。
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古代的高辛氏遭到了犬戎族的侵略,讨伐又告失败,于是他们的首领就下令说,有能献犬戎吴将军之头者,封邑万户且赐以少女为妻。令下后,有一条名为“盘瓠”的五色狗,衔来了吴将军的首级,于是,该狗就将少女背入深山石洞之中结为夫妻,生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六男六女自相结为夫妻,繁衍后代,这就是巴、蜀、梁、汉、长沙、庐江、武陵一带夷族人的祖先。显然,这也是一个有关图腾信仰的神话与传说。
在鄂温克人的母权制时期,每个氏族都以某种动物为图腾,用以区别于其他氏族。鄂温克语称图腾为“嗄拉布勒”,含有起源的意思。前不久,在部分的鄂温克人中还残留着图腾信仰,比如那乌纳基尔氏族即以灰色水鸟为图腾;造鲁套特氏族即以鹰为图腾;奥特巴亚基尔氏族即以天鹅为图腾,还有以熊为图腾的,等等。在这里,大多数的动物图腾都是他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动物,或者是曾经存在的动物。这些动物都受到本氏族成员的特别崇敬,而且最初也是禁杀禁食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多民族都以熊为图腾,进行崇拜。鄂温克人在熊死后,不但要葬熊,而且还给熊敬烟,要哭泣,要像死了老人那样地举行仪式;“鄂伦春人则是用草把熊骨包好,放在树木搭成的架上,放好后,老年人要领青年人跪下,给熊敬烟,磕头,并要向熊祈祷说:‘老爷子以后多给猎物’。”奥斯梯加克人把熊猎回后,全公社的男子都要出迎,争着和熊接吻,表示敬意。还要给熊洗脸,洗后把熊抬进屋里,放在床上,给它穿上带襟衣服,戴上帽子,然后还要给熊供奉果子和鱼类。西伯利亚的鞑靼人不但不许吃熊肉,而且在祷文中还把熊尊称为“祖先”。比如有段祷文说:“吃黑桦之实的祖先呵,帮助我们,保护我们的家,不使敌人来危害我们……”鄂伦春人则把熊尊称为“老爷子”、“爷爷”和“舅舅”。鄂温克人更把公熊称为“祖父”,把母熊称为“祖母”,熊死之后还要把熊挂在树上实行风葬。在中国,甚至直到周代,人们还把熊尊称为“大人”。日本的阿伊努人很久之前靠渔猎为生,他们的“祖先把熊奉为神灵,认为熊神从‘神仙世界’降临到人间,给阿伊努人带来礼物——熊肉、熊皮。为了祷熊神再次降临人间,阿伊努人设坛祭祀,唱祭词,并摆上粉团、核桃和鱼干以示酬谢”。这种信仰显然也与图腾崇拜有关。
直到今天,苏丹的孟巴拉人和乍得湖附近的土人还毫无羞色地把野牛称为“爹爹”。北非的柏柏尔人还认为羊和鹤就是他们的祖先,在他们那里,杀死狐狸和羚羊等动物的人就要被处死。在大洋洲的土著居民中,图腾崇拜更为普遍,据J?G?佛雷塞统计,在大洋洲的七百四十个图腾部落中,仅以动物为图腾的部落就有六百四十八个。海南岛黎族称公猫为“祖父”,称母猫为“祖母”,严禁杀猫,猫死后还要抬往猫坟山安葬,沿途要放声痛哭。这些都是图腾崇拜的残迹和反映。
迄今为止,敬牛如神的民族还很不少,以埃及人、印度人和尼泊尔人最为突出。在尼泊尔,圣牛被认为是圣洁的,不许杀害,不许吃牛肉,甚至还有不许用黄牛耕田的。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黄牛可以在大街上漫不经心,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可以悠然自得地横卧街心反刍食物,各种车辆遇此情况只好缓行绕道,达官贵人也无可奈何,只有让路。到了敬牛节日,人们给牛披红戴绿,挂上花环,然后顶礼膜拜。黄牛在尼泊尔不仅受尊敬,而且还受法律保护。1962年尼泊尔政府正式规定黄牛为“国兽”。伤害牛者,不仅受拘留、罚款,而且还受法律制裁。保护黄牛的结果是黄牛越来越多,终于成为不少城市的“公害”。
同样,在印度,直到今日,人们对牛的敬仰丝毫也不比尼泊尔人逊色。在首都新德里的大街上,经常可以遇到圣牛(母牛)散步,甚至横卧街心闭目反刍,迫使行人与汽车减速与绕道。至于给圣牛雕像、献食、念经(母牛节念经)那更是屡见不鲜。印度教徒把牛视为“圣牛”或“神牛”,视为湿婆神的坐骑。敬牛节日年年举行,节日一到,为牛戴花环,系铜铃,并有僧侣击鼓诵经,护送“圣牛”游行。特别是黄牛更受优待,它不仅不耕田,而且还可以到处漫游,吃食庄稼与果菜,主人见了不仅不驱赶它们,反而“受宠若惊”。“每天晚上牛回棚时,人们要向牛鞠躬致敬,并祈祷‘愿圣牛平安’。”养尊处优的圣牛一旦衰老,无法觅食,就被送进僧侣或商人们举办的养老院中去养老。因此,有人说印度是牛的天堂,这话一点也不假。把那些饿死街头的孤寡老人与“圣牛养老院”里那些享受养老待遇的圣牛相比,差距之悬殊使人不寒而栗。时至今日,对于这类现象,如果仍然仅用“愚昧无知”进行解释,就不能够令人信服了。因为,除此之外,确确实实是有一些人是专门以保守宗教陈规为生的。
应当指出,不仅古埃人对于神牛“阿匹斯”的崇敬与原始的图腾崇拜有关,尼泊尔与印度人的“圣牛”崇拜,究其根源,也不是完全与图腾崇拜无关的。
在新几内亚以东的太平洋里,耸立着一个璃瑚小岛,名叫劳拉齐(所罗门群岛之一)。这里的部落居民,由于屡遭“白人”迫害,因此仇视外人,不许外人入境,长期处于愚昧状态,直至今日,仍然保留着相当原始的图腾信仰。1981年,一名研究者经过中间人长期交涉,幸能取得入岛资格的人,写过一篇关于该岛情况的报导。内中谈道,在劳拉齐岛上,鲨鱼被认为是神圣的,因而对它崇拜备至。有一次,该岛居民巴尔基托洛对这位入岛人说:“伟林鲨鱼之灵命令部落族进行祭祀。”
于是,次日清晨,男子们就把猪赶到祭祀地点。这时,巴尔基托洛和部落族头人,先把猪的心脏和肝脏一块块地扔进大海,献给鲨鱼,然后又把切割成块的猪全部扔进海里。被血染红的海水顿时沸腾起来。鲨鱼把猪肉撕成碎片,用尾巴拍击着海水。这时,7名小孩突然跳进海里,深入到鱼群之中。可是,鲨鱼正忙着吃肉,对他们的到来丝毫不加理睬。
这时,入岛人就问巴尔基托洛:“鲨鱼果真不伤害你们吗?”巴尔基托洛思索片刻就回答说:“您到来之前鲨鱼咬死一个人。这个被撕碎的人侮辱了伟大鲨鱼之灵,因此他应该死。”由此可见,直至今日,劳拉齐岛的部落居民的图腾信仰仍然十分虔诚。
澳大利亚中部是一望无际的荒漠,人迹罕见,但其中的阿利斯普林斯地区则绿草丛生,土地肥沃。周围300内居住着一个至今尚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游牧部落,人数仅有数百,这就是“阿内特人”。
阿内特人年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仪式。举行仪式时,表演者满身涂上动物脂肪,用炭粉画上象征图腾的图案,接着把漂亮的山鹰羽毛蘸着从表演者手臂上抽出来的鲜血,贴在图案周围。这就是所谓的神圣“血祭”。阿内特人年年都用这种“血祭”表示对神灵的最大虔诚。仪式进行时,不准说话,不准吃东西,不准喝水,不准有任何欲望。而且这种仪式只有男性成员才能参加。参加者如果迟到了,或者妇女、儿童偷看了这种仪式,就被认为是对神灵的亵渎,就要用长矛将冒犯者当众刺死。
可见,时至今日,某些原始部落的图腾信仰与崇拜并未完全绝迹。不仅如此,有些部落对图腾的信仰与崇拜仍然是十分严肃、认真而虔诚的。
最后,还有传到今天的姓氏:马、牛、羊、熊、龙、李、林、山、水、石等,也都无一不是图腾崇拜的遗风,崇拜龙的就姓龙,崇拜熊的就姓熊。在俄国,俄罗斯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姓“列夫”,列夫就是“狮子”的意思;还有姓“扎依采夫”的,扎依采夫就是“兔子”的意思;还有姓鸡、鸭、牛、乌鸦的。这也都是图腾崇拜的遗风。
原始人,甚至今天的某些落后部族,仍然时常借助图腾区别氏族、识别血缘关系。
他们只要看到对方工具或器皿上的图腾标志,或者看到对方文身的图腾符号,就可以知道对方是属于哪一个血缘集团或氏族的。相同的图腾集团是绝对不许通婚的(也就是同一血缘集团内部绝对禁止通婚)。比如,在内蒙古东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那里,男女订婚时,媒人到了女方那里,女方就首先要问清介绍的男方是什么图腾,如果媒人回答男方与女方不属于同一图腾,那就继续探问其他情况,准备订婚;如果媒人回答男方和女方属于同一图腾,那就根本不再谈论订婚之事。
总之,发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信仰,直到近现代还广泛地保留于世界各地的落后部族或文明社会中。这种图腾崇拜,在原始社会确曾普遍地存在过,它的残迹通过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一直残存到今天。
本文由安静摘编自任凤阁、王成军著《野蛮与文明》,内容有删减。
978-7-03-047019-5
《野蛮与文明》以人类早期历史进程为基础,借助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材料对人类的产生,以及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这一极其漫长历程进行了纵向深厚的历史考察和横向宽阔的文化展示。《野蛮与文明》的突出特点在于用专题的方式对人类早期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和诸多发明与创造进行了历史考察,形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人类早期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画卷。《野蛮与文明》的核心观念在于揭示早期人类的野蛮时代与其后人类文明时代两者之间的历史和文化关联,亮点在于将学术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书名、作者、封面可购买本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