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地球的“表兄弟”——Kepler-452b

已有 3720 次阅读 2015-9-17 16:44 |个人分类:《科学通报》|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Kepler-452b

 

          北京时间2015年7月24日子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开普勒(Kepler)空间望远镜在搜寻“另一个地球”的道路上取得了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在一颗光谱型与太阳相同(G2V)的主序星周围的“可居住带”里发现了一颗直径是地球1.6倍的行星,被命名为Kepler-452b。虽然它不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可居住”行星,但其主星与我们的太阳相似度极高。考虑到行星的直径以及到主星的距离,Kepler-452b可以说是目前最有希望获得“另一个地球”称号的系外行星。

       搜寻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甚至地外生命是人类久远的梦想,是探索宇宙的“终极目标”之一。由于行星的尺度与恒星相差几个数量级,系外行星观测犹如在一盏明亮的探照灯周围寻找一只黯淡的萤火虫。

       人类第一次有确切证据发现系外行星是1992年;1995年瑞士日内瓦天文台在一颗主序星周围首次发现行星,标志着系外行星研究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2009年,NASA发射了专门用于搜寻系外行星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10万多颗恒星进行近乎不间断地监测,用“凌星”方法筛选出其中带有行星的恒星候选体,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开普勒望远镜自升空以来不断做出重要发现,刷新着人们对行星多样性的认识。2015年以前,已知的“可居住带”行星大多是在M矮星周围发现的,然而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在类太阳星周围存在的地球“孪生兄弟”。

       Kepler-452b的凌星信号最初是在2014年5月的一次软件测试中发现的。程序发现, 这颗恒星的光变曲线存在一个周期为384.8天、深度为200ppm、持续时间为10.5小时的“疑似”凌星信号,对应一颗直径只有地球1.1倍、表面平衡温度为221K的行星,接近液态水存在的温度范围。

       在望远镜4年的观测里,信号总共出现了4次,先前版本的软件把这个信号当作仪器误差引起的“假阳性”事件而排除了,直到新版软件对直径比较小的行星做了进一步优化,这个信号才被挑选出来,其置信水平达到了9.7σ。于是这颗恒星与许多其他被发现带有“疑似”凌星信号的候选天体一道被赋予KOI编号KOI-7016,意为感兴趣的天体,并进入了下一轮更为严格的甄别和筛选。

       接下来开普勒团队进一步确认了Kepler-452是一颗非常类似太阳的恒星,并据此得到了行星的更准确参数:半径是地球的1.63倍,轨道半长径仅比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4.6%,接收到的来自主星的辐射比地球强约10%,其质量推测为地球的5倍左右, 可能是一颗“超级地球”。按照乐观的估计,Kepler-452b是一颗位于“可居住带”里的行星,也是目前为止第一颗在和太阳类似的恒星周围发现的“可居住”行星,因此NASA称Kepler-452b是地球的“表兄弟”。

       值得注意的是,Kepler-452是一颗比太阳稍老的恒星,其年龄很可能已经到达了60亿年,而它的行星预计已经在“可居住带”中停留了大约50亿年。如果这是一颗岩石行星(开普勒团队计算出了Kepler-452b属于岩石行星的可能性大约为50%),那么已经经历了足够长的时间使得生命得以产生和充分进化。

      像太阳和Kepler-452这样的恒星通过核心的氢聚变提供能量,能在主序阶段稳定燃烧100亿年左右。当核心燃料消耗殆尽,恒星半径会开始膨胀,表面温度降低,继而脱离主序成为一颗亚巨星甚至红巨星。此时恒星辐射出的能量会比温和的主序星阶段大大增加,“可居住带”的范围也必然随着时间而向外推移——届时地球和Kepler-452b的命运又将如何?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

      如果Kepler-452系统中不存在其他行星对它施加额外的引力作用,那么预计在35亿年后Kepler-452b就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变得不再适宜居住。哪怕它是一颗岩石行星,且表面存在液态水,这些水也会由于高温而蒸发到大气中,而后被恒星的辐射光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接着,氢原子会由于较轻而逃逸到太空中,多余的氧元素会与碳元素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反进一步加速原本已经很严重的温室效应,行星表面会变得更加干涸……如此下去,行星表面会变成一个炙热而严酷的世界,类似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金星。

      同样的事情将会发生在地球上,届时人类向地球外侧的行星——火星进行移民或许是最方便的选择。虽然人类社会目前面临许多更为迫切的问题,但无论如何,Kepler-452b的发现也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过去20年系外行星领域的飞速发展,已经有2000多颗的系外行星得到证认,以及数千颗候选体等待进一步观测。已知的系外行星系统表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多样性,反映出行星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复杂物理机制的影响。

       人们逐渐认识到,虽然太阳看上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但太阳系却和许多已知的行星系统不同,例如除最内侧的水星外,所有大行星处于近乎相同的轨道平面上,且偏心率接近于0,暗示太阳系自形成之初未受到过外来天体的剧烈扰动,而木星凭借引力保护了地球等内行星免遭彗星的频繁撞击。所谓的“稀有地球假说”认为生命在地球上出现是一系列罕见和偶然的条件结合的产物。研究系外行星,特别是寻找类似太阳系、地球这样的行星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认识宇宙和生命现象,激发更多关于自身命运与地球环境的思考。


本文摘编自《科学通报》2015年第25期观点栏目“NASA发现地球的‘表兄弟’——Kepler-452b”一文,作者王靓、吴晓姝、赵刚,原文网址

http://csb.scichina.com:8080/CN/abstract/abstract518491.shtml



《中国科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关注请加:scichina1950/中国科学杂志社   或扫描识别二维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921418.html

上一篇:三峡库区崩滑体的涌浪致灾
下一篇:古人的虫害观念及防治中的生物多样性智慧
收藏 IP: 219.23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