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部协调关系和参考线可以从正面观和侧面观分别进行观察、分析。
正面观
1.中线 中线是将眉间点、鼻尖、人中及颏点相连形成的一条假想线,它将面部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互为镜像。中线是垂直线,通常与瞳孔连线相垂直。
2.水平参考线
(1)瞳孔连线:是指通过两眼球瞳孔中点的假想直线。理想状态下,这条线与水平线平行,与中线垂直。
(2)口角连线:是指连接两侧口角的直线。理想状态下,这条线与水平线平行,与中线垂直。
(3)面部三等分:正常人面部可分为三部分,由眉间点(或鼻根点)到发际为上部,由鼻底到眉间点为中部,由鼻底到颏下点为下部。
通过测量可以得出,三部分一般是协调的,但距离并不一定是相等的。
3.唇齿关系
(1)上下颌切牙的显露:当下颌在姿势位时,上下唇微微分开,上颌切牙切缘在唇下显露1~2 mm,个别人可显露5 mm。下颌前牙与唇平齐。
随年龄增长,由于切缘磨耗和口周肌肉松弛,上颌切牙显露部分逐渐减少。下颌切牙也会随着口周肌肉松弛而逐渐显露。如果希望微笑时显得年轻,修复时要注意增加上颌牙的暴露程度。
(2)唇丰满度: 在正常咬合关系下,无论在牙尖交错位还是下颌姿势位时,唇部丰满适度,不显突出、凹陷。唇能自然闭合,口角对着上颌尖牙的远中部分或第一双尖牙的近中部分。
(3)切缘曲线与下唇关系:微笑时显露出上颌切缘连线的曲线,从正面观为凸向下的曲线,与微笑时的下唇曲线一致。
大多数人这两个曲线相平行,比例高达85%。有的人微笑时,切缘曲线与下唇曲线相接触,或者下唇覆盖上牙的切缘。
侧面观
口颌面的侧面分析,可以利用标准化的头部侧面X线片(头影测量X 线片)评价牙列和咬合与其他颅部结构的关系。根据人体标志点和平均值,评价颅面部的生长发育类型、比较个体之间的变异的程度。
参考平面1.眶耳平面(Frankfort plane) 由眶下缘最低点到外耳孔上缘连成的平面称眶耳平面。当人端坐、头直立时,此平面与地面平行。此平面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参考平面,可用作牙列、咬合及下颌运动相对照的基准平面。
2.鼻翼耳屏线(Comper’s line,ala-tragusline) 从鼻翼的中点至耳屏中点的连线,与牙合平面近乎平行。鼻翼耳屏线与眶耳平面的交角为15°。
N:鼻根点;P:颏前点;G:下颌角后下点
3.面平面(facial plane) 通过鼻根点(鼻骨和额骨交界点)和颏前点(下颌骨中线上最前端的一点)。与Frankfort平面成角的平均值是87.7°(范围:82°~ 95°)。这个角度用来评价颏部的后缩或前突。面平面还可以用来参考比较切牙和牙槽突的前后向位置关系。
4.牙合平面 牙合平面与Frankfort 平面的关系取决于面部骨骼的形状:短方形脸的平面近于平行,而窄长脸者平面间的交角比较大。倾斜的牙合平面与Frankfort平面交角的平均值是+9.3°(范围:1.5°~ 14°)。因此当头部直立时, 牙合平面通常不与水平面平行。
上下颌中切牙与参考平面的关系 上颌中切牙的牙长轴与眶耳平面的唇向交角约为70°,与下颌中切牙的牙长轴交角约为140°。上颌中切牙的唇面线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为80°。
牙形、牙弓形与面型的关系
牙形、牙弓形与面形三者通常是相互协调的。面部呈方圆型者,面部发育较宽者,两条颊线(髁突到下颌角外侧面连线)接近平行,其颌骨亦可能较宽,牙弓亦较宽。面部呈尖圆型者,面部发育较窄者,两条颊线自上而下明显内聚,其颌骨亦可能较窄,牙弓亦较窄。较宽的牙弓适宜于较宽的牙齿排列,较窄的牙弓适宜于较窄的牙齿排列。但在个体发育上,又有其独特的变异性,是个体的特点。因此在某些个体可表现为牙形、牙弓形与面形不相互协调的情况。
主编简介
谢秋菲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口腔生理研究室负责人,担任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编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和Chinese J Dent Res 审稿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与牙合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牙医学研究协会(IADR)会员。
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5 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牙医学院Doctor of Dental Science(牙医科学博士)。长期从事口腔修复的临床诊疗工作,以及口腔生理、牙合学的教学与科研。迄今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1篇。主编长学制教材1部、专著1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和专著8部。曾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大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人才、优秀教师及师德先进奖。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 项。
本文摘编自谢秋菲主编的《临床牙合学——成功修复指导》第2版,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临床口腔生理研究室谢秋菲教授组织多位著名专家教授,集数十年临床经验编写而成,侧重“牙合学”理论的临床应用,图文并茂、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口腔临床关注的咬合问题。
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请留言或联系:(010)64000159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5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