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社会物理学:社会谣言传播的热传导模型

已有 4240 次阅读 2014-10-9 09:1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恩格斯发人深省的一段话指出:“自然界的统一性,显示在关于各种现象领域的微分方程的‘惊人相似’之中。”

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一般而言,谣言具有缺乏真实性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特点,也有些谣言是在一定事实基础上进行歪曲、添加或删减细节性内容,或者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走样变形,最终成为完全与事实不符的传闻。谣言传播有两大特点:①谣言的性质、危害社会的程度是谣言传播的驱动力;②谣言传播工具由人际传播转变为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化通信手段,极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传播人群。此外,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伦理规则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异化的社会思潮、脆弱的自然基础、利益分配的不均、显著的贫富差异等将导致各种类型突发事件和社会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据统计,约7.87%突发事件中出现谣言,事件链不断演化,指向性变异;出现网络谣言的舆情事件的媒体和网民关注度均值明显高于没有谣言出现的事件。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谣言传播的社会危害:①危害社会安全稳定: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煽动暴力恐怖犯罪,捏造、散布谣言等犯罪活动随之抬头,尤其对敏感地区的安定团结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在2013年鄯善“6.26”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的两个月间,新疆公安机关查处传播涉稳谣言类违法犯罪人员256人,传播“圣战”等宗教极端思想139人。此外,网络散布谣言引发群众聚集事件,陕西神木谣言致群众陆续到县政府聚集。②妨碍社会有序运行:网络谣言的滋生,既有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对公共事件的捏造。谣言传播引发重大社会恐慌情绪,社会经济损失严重,如“抢盐事件”,“世界末日”说,“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等。


谣言的传播已经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引起国家高度重视。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打击网络谣言措施,疏导网络大V言论,出台网络谣言传播司法解释。此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提出加强社会治理的体制建设。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要求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顶层设计。


国内外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有很多,如1947年,Allport & Postman最先提出了一个决定谣言扩散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该公式指出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我国学者胡钰提出:谣言=(事件的)关注度×(事件的)模糊度×(事件的)反常度;他认为事件本身的反常是谣言传播的重要因素。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奇普希思发现“谣言在社会环境中是否会被关注,部分取决于它们能够在人群中激发情绪的能力”。考虑到“情绪效应”,传播焦虑和恐慌情绪的谣言很容易激发人们的传播欲望。等等。


恩格斯发人深省的一段话指出:“自然界的统一性,显示在关于各种现象领域的微分方程的‘惊人相似’之中。”热传导方程(或称热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偏微分方程,它描述一个区域内的温度如何随时间变化,也被称为扩散方程。谣言的扩散类似于热力学系统中的热传导过程。热传导过程表明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播。我们假设:温度高的个体是谣言传播者,温度低的个体是谣言接收者。谣言传播者在社会系统中扩散影响可以看成是谣言传播的“热传导”现象。本文利用物理学中经典的扩散方程——热传导方程,建模社会中谣言传播过程。


谣言传播的热传导方程


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向低温部分转移的过程。热传导实质是由大量物质的分子热运动互相撞击,而使能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至低温部分,或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过程。在固体中,热传导的微观过程是:在温度高的部分,晶体中结点上的微粒振动动能较大。在低温部分,微粒振动动能较小。因微粒的振动互相联系,所以在晶体内部就发生微粒的振动,动能由动能大的部分向动能小的部分传递。在固体中热的传导,就是能量的迁移。一切物体,不论其内部有无质点间的相对运动,只要存在温度差,就有热传导。






2001年中国学者牛文元提出社会燃烧理论,他认为社会的失衡、失序和失控,犹如自然界物质燃烧那样也必须具备三大基本条件,即需要“社会燃烧物质”、“社会助燃剂”和“社会点火温度”。


与自然界燃烧所需条件相类比,社会燃烧理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不协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和谐的积累总和,构成了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基本“燃烧物质”。社会和谐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总和,表现为有序、协同、理性、文明与共建共享。在我国经济转型与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各类差异的存在往往会导致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和心理失衡,致使社会偏离有序态。


具体地讲,社会燃烧物质可以理解为社会痛苦指数。比如,失业率、贫困率、文盲率、犯罪率、灾害率、抚养比、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社会保障度、环境污染度、生态退化率、执法公正度、贪污受贿率、国民心理、区域公平度、政府效率指数。


社会舆论的误导、事件的过分夸大、谣言的广泛传布、无中生有的挑衅、社会行为失衡的剧烈放大、单方面利益的贪婪追求等,这些因素所引发的国民心理变化,构成了社会不和谐的“助燃剂”。个体的心理平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群体的心理平和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少数所谓的网络意见领袖,微博大V们的作用也不容小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V们粉丝众多,谣言信息一旦经过大V们的转发,更容易让普通网民相信,公众从最早的将信将疑逐渐转变为深信不疑。


具有一定强度和影响的突发事件,则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点火温度”或“导火索”。社会失衡、社会失序或社会失控直至社会崩溃几乎都要受到被称为“点火温度或导火索”的突发事件的引爆。突发事件或社会危机事件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临界突破。一般来说,突发事件与社会失衡、社会失序或社会失控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直接的联系,是事件本身的一个内容或事端;二是间接关系,不是事件本身的内容,而只是相关联;三是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是一个独立事件。在前两种情况下,作为导火索的突发事件与社会失稳、社会失序与社会失控本身常常包含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作为导火索的事端往往处于被借题发挥和被利用的地位。


热传导方程支配热传导及其他扩散过程,谣言的扩散类似于热力学系统中的热传导过程,谣言传播者在社会系统中扩散影响可以看成是谣言传播的“热传导”现象。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热传导思路,利用物理学中经典的扩散方程—热传导方程,构建谣言传播的热传导方程,将谣言传播者看作系统中温度高的个体,谣言接收者作为系统中温度低的个体,热传导中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的传播过程即对应谣言从传播者到接收者的扩散过程。


谣言传播的热传导方程刻画了谣言扩散的内驱动力和谣言扩散的外驱动力,前者通常是个体传播谣言的欲望,也可体现在谣言传播过程中,个体从众、从权、从利、从异的个体选择上;后者融合社会燃烧理论中的“社会燃烧物质”、“社会助燃剂”和“导火索”解释谣言传播,从社会燃烧理论三大基本条件角度解读谣言产生的动力学机制。谣言传播的热传导方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谣言特性及其传播规律,为谣言识别和谣言干预奠定量化的理论基础。


本文摘编自刘怡君《社会物理学:社会治理》一书中一篇名为《社会谣言传播的热传导模型》的文章,该篇文章作者李倩倩、王光辉、沈乾、田儒雅



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34182.html

上一篇:加快实施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 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下一篇:《中国科学》出版“埃博拉病毒病的潜在治疗策略”专题
收藏 IP: 221.217.29.*| 热度|

1 吕乃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