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中,总结了丰富的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经验.春秋时期,中国就有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确立,至今仍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平均分布在四季,每季6个,每月2个.需要说明的是, “节气”所表示的含义并不是指历法规定的确切的某一天,而是从那天起接下来的十五天,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将每个节气分三候.
在此,我们选择了秋季的6个节气文化词语,通过介绍每个节气的含义、气象物候、农事活动、节气民俗等内容,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的节气文化.
秋季有6个节气,分别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春是生的季节,夏是长的季节,那么秋则是收的季节.秋天天气转凉,瓜果粮食丰收,最适合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辛勤劳动的果实,这也是中秋节设在此时的原因.
立 秋
在每年公历8月7日、8日或9日,就是立秋节气.立秋一到,传统意义上凉爽的秋天就开始了,但中国地域辽阔,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从气候上说,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过了立秋,很多地区仍然处在炎热中,所以民间就有“秋老虎”一说.
古代将立秋分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过后,凉爽的秋风已经徐徐吹来;再过五天,早晨的田野间会有雾气产生;感受到阴气,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时,秋忙正式开始了.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人们要去收割稻麦.在中国江苏省北部地区有“摸秋”的习俗.在立秋这天,任何人都可以去别人家的园子里摸回瓜果,主人家丢了瓜果也不会追究,这就是“摸秋”,体现了秋天带来的丰收喜悦.
处 暑
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左右,农历七月二十六日.处,终止的意思,处暑就表示暑气即将结束,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暑气消退,气温开始下降.虽然暑气渐渐消退,但真正的秋凉仍然没有到来.
古代将处暑分三候:“初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的十五天里,老鹰开始大量地捕鸟来吃;土地上的各类植物开始枯黄,凋零(常青树木除外);这个时候稻、花生、玉米、谷子等农作物成熟.
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又叫中元节,也叫七月半.在这一天,有祭祖的习惯,在家、祠堂、墓地都可以举行祭祖活动.处暑其间,刚好鸭子长大了.在广西南宁,中元节一定要吃鸭子,一方面祭祖,另一方面庆祝丰收.总之,这些习俗都是跟祭祖有关.
白 露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节气.露的产生是因为温度降低,水汽在近地面凝结而成水珠.所以,白露的含义其实是气温下降,天气已经转凉.
古代将白露分三候:“初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白露节气时,大雁和燕子等候鸟准备飞到南方过冬,各种鸟类开始储备干果粮食,因为寒冷的冬天就要到来.
白露过后,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差异可达十多度,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了.俗语:“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说,处暑的时候很炎热,每天用一盆水洗澡,到白露时,就不要赤身裸膊,以免着凉感冒.
秋 分
每年公历9月23日是秋分节气.秋分当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各十二小时,无极昼极夜现象.中国古代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刚好在秋季90天的正中间,平分了秋季,因此有“分”的含义.
古代将秋分节气分三候: “初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培户,三候水始涸.”秋分过后,打雷的声音渐渐消失;要过冬的昆虫开始用泥土来制造洞穴,大部分的河流水量开始减少,逐渐干涸.
秋分的时候,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美好宜人,同时也是秋忙的时候,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正好就在这段时间.
寒 露
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是寒露节气.白露标志着气温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而寒露则标志着气温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古代将寒露分三候:“初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节气时,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列飞往南方过冬;深秋季节,雀鸟都不见了,海边会突然出现很多蛤蜊,贝壳的花纹跟鸟的很相似,古人认为贝壳是雀鸟变的;菊花在此时也都普遍开放.
“过来寒露,秋粮入库”,寒露时节正是粮食准备脱粒,晒干,贮藏的时候.因为气温开始降低,土地也会变得越来越冷,此时,把虫卵从土地里翻出,就会冻死.
霜 降
每年公历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它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期,中国黄河流域大部地区已出现白霜,树叶枯黄,开始凋零.
古代将霜降分三候:“初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霜降节气到来,豺狼将抓捕来的猎物收藏好准备过冬;大地上的树木枝叶枯黄,叶子开始掉落;蛰虫在洞中不活动也不吃东西,开始冬眠.
霜降其间,民间有吃柿子、栗子等习俗,这些食物对心肺脾胃都有好处,也顺应了在不同季节里身体机能的不同要求.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诚挚地为您送上我们的节日祝福:
本文摘编自李仕春等编著《中国文化词语教学要略》一书。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开篇从空间和时间上简要介绍中国文化、接着再从整体着眼,将中国文化词语分为物态文化词语、制度文化词语、行为文化词语和心态文化词语四大类,选择有代表性的词语做重点介绍。力图为纷繁复杂的中国文化词语整理出能反应中国文化的词语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展现出中国文化体系。
一起阅读科学!
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