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条条大路通罗马”:真骨鱼类实现内温性的不同途径

已有 2023 次阅读 2023-6-6 10:54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人们所熟知的内温性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但有一些鱼类同样也可以“加热”自身。在数亿年的演化中,至少有四十多种鱼类克服了水体中热量容易散失的挑战,成功实现了局部或全身内温性,其中包括月鱼、金枪鱼和剑旗鱼等。相比于冷血鱼类,它们具有独特的产热组织。这些产热组织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由动脉和静脉构成的网状逆流交换系统将热量传递到其他部位,实现局部或全身相对环境更高的体温,让它们在寒冷的水中具有更强的运动能力。然而,这些产热组织是怎样产生的?不同鱼类是否具有类似的分子机制呢?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些科学问题,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两种内温性鱼类(金枪鱼mackerel tuna和旗鱼sailfish)进行了深度解析,研究成果“Distinct and shared endothermic strategies in the heat producing tissues of tuna and other teleosts”发表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

研究发现,金枪鱼的基因组中存在一系列和肌肉分化相关的遗传变异,由肌肉特化而成的产热组织中存在一类特殊的慢肌细胞群。这一细胞群会高表达许多和肌肉收缩相关的基因,具有很强的肌肉收缩能力,是其产热的主要原因。

60.jpg

图1 研究人员捕获的金枪鱼

61.jpg

图2 外温性鱼和内温性鱼不同的肌肉结构。(A) 罗非鱼肌肉切面,图片来源于Wu, et al。(B) 金枪鱼肌肉切面。

与金枪鱼相比,另一种内温性鱼类(旗鱼)的产热组织则将肌肉收缩能力进行了大幅度的弱化,转而通过肌细胞内部钙离子的无效循环分解ATP产生热量。尽管它们的产热组织产热机制有所不同,却同样都具有非常高比例的线粒体和非常丰富的血管,负责提供基础的能量来源和热量传输系统。

该研究表明,生物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既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目的,也会最大化利用既有的生物学基础。


【Reference】

Wu M P, Chang N C, Chung C L, et al. (2018) Analysis of titin in red and white muscles: crucial role on muscle contractions using a fish model.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8: 5816875.



了解详情,请登录期刊网站阅读全文

Wu, B., Gao, X., Hu, M., Hu, J., Lan, T., Xue, T., Xu, W., Zhu, C., Yuan, Y., Zheng, J., et al. (2023). Distinct and shared endothermic strategies in the heat producing tissues of tuna and other teleosts. Sci China Life Sci 66, https://doi.org/10.1007/s11427-022-2312-1

新微信底图.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390727.html

上一篇: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及其构造-气候驱动机制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世界海洋日 | 文章精选
收藏 IP: 124.17.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