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虑到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中低纬度浅海的环境特殊性,中山大学王梦媛副教授等提出了非线性的UK'37-SST回归模型,《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近期发文报道了该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发表了中山大学王梦媛副教授与与合作者香港大学宗永强及柳中晖教授、同济大学杨守业教授、厦门大学余凤玲副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孔德明副教授、中山大学熊海仙副教授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边缘海中低纬度浅海的环境特殊性,提出了非线性的UK'37-SST回归模型。
相对于开放大洋,海岸带-大陆架环境较为复杂(图1)。长链烯酮不饱和度UK'37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在该环境并未得到充分探讨,这限制了该指标在边缘海重建结果的精度。该研究采集了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的58个表层沉积物。将新采集的样品数据与已发表的南海、黄海及东海北部浅水区的71个数据点结合,组成一套纬度范围跨越6°N至37°N、年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在14.3°C和28.6°C之间变化的数据集。
图1 研究区7月和1月洋流分布示意图
利用该组数据,研究者检查了来自西北太平洋边缘的129个样本及该区域浅水区的85个样本中UK'37-SST关系(图2)。基于上述数据结果,提出了非线性的UK'37-SST回归曲线公式:UK'37=-1.2488+0.1740xSST-0.0035x(SST)2,R2=0.93, n=85,此公式适用于温度小于24°C的UK'37-SST重建。
图2 UK'37与观测SST相关关系
左图为不同取样位置样品UK'37与观测SST的差异, 以及数据点距离全球开放大洋公式的偏差; 右图为我国边缘海浅海UK'37-SST的非线性回归关系
了解研究详情,请登录期刊官网阅读原文 [点击下方链接可阅读原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