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王少剑、王泽宏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合作撰写的论文“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该文探讨了1997~2017年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演变特征,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揭示了社会经济转型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
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在城镇化建设中协同推动社会经济转型以推进节能提效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愿景至关重要。相比发达国家绝对数量上的碳减排,中国应是与GDP相关的相对碳减排。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建设低碳城市成为中国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文章在核算中国191个地级市1997~2017年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并借助泰尔指数、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等方法从整体时空演变、不同地区及城市规模、碳排放绩效集群三方面分析了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演变特征,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了社会经济转型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
研究发现,1997~2017年间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水平较低,且具有下降趋势。碳排放绩效值分布趋于集聚,各城市间碳排放绩效的差距具有收敛性。绝大部分城市的碳排放绩效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高低值的差距悬殊(图1)。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碳排放绩效水平优于非沿海地区,大城市群地区以及省会城市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城市碳排放绩效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图2)。
图1 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箱型图
图2 1997~2017年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时空演变
碳排放绩效水平与城市的地理和规模分布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整体上东部地区城市的碳排放绩效高于其他地区,城市人口规模越大碳排放绩效水平相对越高(图3)。
图3 不同区域与不同规模城市碳排放绩效基本情况
城市碳排放绩效可以分高城市碳排放绩效集群和低城市碳排放绩效集群(表1)。高绩效集群城市的碳排放绩效更多地处于中高水平和高水平状态,同时有更高的概率实现绩效的向上转移。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由于接受的产业转移较为低端,使得碳排放绩效下降,并影响所在地区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整体发展。
表1 城市碳排放绩效集群划分结果
研究表明,降低碳排放强度有助于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经济集聚对于城市碳排放绩效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偏重的二产结构及以矿产和能源为主的产业类型将阻碍城市碳排放绩效提升;大城市、超大和特大城市等人口主要流入地,应考虑激发城市人口的集聚效用;当前环境规制仍未能较好发挥其应有效用,特别是低绩效集群的城市更倾向于为发展地方经济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更多详细信息,请登陆期刊官网,阅读原文。
中文版:王少剑, 王泽宏, 方创琳. 2022. 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52(8): 1613-1626, doi: 10.1360/SSTe-2021-018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