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学交流团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c70 武大

博文

您关注过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在线版本吗?

已有 2714 次阅读 2014-12-15 14:08 |个人分类:科学交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引用本文请注明出处:吉尔•奥尼尔 著;田媛、张琦译 刘遹菡校译.

[EB/OL].[2014-10-27 ]. 科学网,http://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4/10/27/have-you-looked-at-this-nga-online-editions/ 


“戴红帽的女孩”,约翰内斯·维米尔绘,1665/1666,画板油画,安得鲁梅伦基金会收藏

   数字化的学术出版必须关注出版的输出环节,尤其要关注内容的呈现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的后续利用开发功能,比如采用某种格式是否适应于研究者们对其内容的浏览、引用等任何形式的利用。对于内容的创作,无论是正文还是注释或者是其它有关研究、考试和操作的复杂任务,每个学科对研究者都有着其特定的规范。

   

   今年四月,国家艺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NGA)发布了其珍藏的荷兰绘画作品的网络版目录。在盖蒂基金的支持下,国家艺术馆为学生、学者和馆长提供了十分出色的用户体验。该目录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艺术馆馆长基于学科概述对该编目做的介绍,艺术家的简介,绘画技术总结,多媒体内容补充,教学素材以及有关绘画集锦特色作品的附录。我希望网站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其内容以便用户引用,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下,这个编目的出版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于该领域相关内容的整理汇集,对于学术问题的详尽阐述以及对于该行业工作的理解分析,都为业内外人士提供了一份行业认知的权威参考。但是从印刷角度来说,出于对图片处理过程中的高分辨率、多色彩呈现以及特定布局要求的考虑,生产这样的出版物可谓造价高昂。


盖蒂基金会支持的在线学术目录项目,在国家艺术馆之外向许多其他机构提供了资助,其中的九个机构包括芝加哥艺术学院、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福瑞儿美术馆和泰特美术馆(更多细节可登录在线学术目录组织网站)。本篇文章我专注于由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设立的数字目录。


该系统的设计优势可以参考荷兰画家维梅尔的画作来理解。如果我集中注意于一个特定的工作,例如《戴红帽的女孩》,显示的菜单提供给我一个简短的概述、一个纵深挖掘讨论条目、所有艺术家创作背景细节、绘画的起源、一段展览历史、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参考书目、作品绘制技术总结以及其它相关的多媒体内容补充。这些代表了学生们、学者和其他或许最重要的管理者所需要的文档。NGA平台旨在满足用户在文化遗产环境中对工作流程的要求。


在屏幕上的工作区域内,用户可以查看X光复合材料或红外反射图、在旁边的绘画本身的图像,这些图像出现在超链接处,这样就能到达比较的目的。该功能使得学者明白可视化工作的基础,不管是否表明艺术家以前试图满意地呈现主体或者帮助建立工作与原创作者之间的联系。由于经常能在博物馆或者画廊看到弗美尔的《戴红帽的少女》,这幅画的真迹现已不再国家美术馆展览。通过创建这个数字目录平台,国家美术馆仍然使那些有兴趣或需要检查作品的人能够在某种程度的访问工作。人们还可以访问特定作品的存档版本,包括NGA系统目录的条目系列,以便学者能更及时掌握作品在该时期发生的学术变化。


为了有所发现,作学期报告的学生在谷歌中输入“戴红帽的少女”,然后出现了这个网页。在同样的情境下,学术刊物也包含在世界联合编目库里(World Cat)中。学生可以点击在线版本平台的输出键,下载19页关于这幅油画信息的PDF格式文件。数字图像也可以用到学生的作业当中(而不用担心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犯)。


在学术范畴下,人们对于出版功能的关注使得这一点尤为重要。就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目录不仅仅是绘画、雕塑或者文物的清单。就像学术内容一样,目录是为了方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检索内容。因而,艺术作品的出版跟一本书的制作一样,其中的文档工件可能是多维的,需要多个视图,不论是3D成像还是并排比较。当出版和信息专家争辩学术记录应该进化成什么样时,这正是特殊群体对于学术记录的需求被满足的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出版条件下高质量、极流畅的完美画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并最大化地集中了读者的注意力。我的学生时代,绘画作品的的印刷工序只需一张纸再加一块颜色极暗的印版,能够展示给你的自然就是拓在纸上的单调的图像。对比当时的条件,现在这种形式的艺术资源简直惊为天物。在将来,当我欣赏学习一副作品时,甚至能够到仔细分析作者的用色方法以深发我的艺术领悟,再不像从前那样对着一张昏暗模糊的作品发呆。


我觉得NGA在线版本值得关注的第二个原因是其顾客定制的内容管理系统。投资的可持续性很重要,因为任何系统都终究需要不断升级,文化遗产机构设计并精确构建了能够支持现有专业功能的出版平台,这个平台备受赞扬也具有指示性。这并不是说私人机构无法创造这个平台,只是说比起私人机构,这种大型的国家机构能更清晰、更具前瞻性地看到某一经济行为背后的商业模式。但是,显而易见,这种心态使得很多学者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而数字版编目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令人激动的消息是艺术馆将在2015年发布另一关于意大利绘画集锦的类似编目,这也是美国2016年现代主义计划的三分之一任务。


在人文科学数字化的长远发展过程中,将产生怎样的公私合作关系呢?这是值得思考的最后的问题。


您所在的机构或所研究的学科需要什么样的类似于博物馆编目的出版物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851233.html

上一篇:《PeerJ》论文与作者数量均稳步增长
下一篇:书评:《经济学如何影响科学》,保拉·史蒂芬著
收藏 IP: 111.173.98.*| 热度|

1 郭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