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体系的稳健性
熊江辉
“全国十省区417批鱼腥草挥发油共检出2431个成分,且每批都在变,但疗效都有抗菌消炎作用,用现代的药理学怎么研究?“ “变中有不变吧?” “大约5个成分,每批都有,但去掉这个成分也有同样作用” (贺教授)
基石假设:药材的成分与功效是其适应生境而演化的结果。
药材的功效具有稳健性: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具有共性的功效。否则,人类医药实践就不会形成共识性的人用经验,例如“某药具有某功效”。
结构的冗余性:药材(植物药)的成分谱是其结构特征,会存在具有同等功效的不同的化学成分,即成分谱具有冗余性、多样性。
我们可以把药用植物的功效F,表达为:
F=F1(MC)+F2(UC)
其中,MC和UC都是对药材功效有贡献的成分,MC是不同产地的共性功效成分,UC是不同产地的非共性成分。
我们观测到的药材功效,理论上都有MC和UC的贡献。但是,当我们收集各个产地样本做统计分析,寻找功效标志物时,我们的结果会收敛到MC,而忽略UC。
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成分”,并不是功效成分的全集,而是“有共识的、跟功效相关的标志物”,真正的功效成分是远远大于这些共识标志物的。
在植物药的进化过程中,一定有共性成分。这是人类医药实践驯化出来的。如果没有共性特征,人类关于这个草药的人用经验就不会形成共识而流传下来了。共性成分,也是这个植物作为草药价值的稳健性的来源。
在植物药的进化过程中,必然产生非共性成分。不同产地的药材,面临不同的环境(胁迫),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构特征,即化学成分。
因此,一个药材之所以成为药材,是上述功效稳健性、成分冗余性的有机统一。
基于上述理解,可以进一步建立基于成分谱的质量控制、功效预测模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