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善于学习和偷听的缨唇蝠 精选

已有 3919 次阅读 2023-5-5 08:57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低地热带森林中,分布着一种颇具特色的缨唇蝠,这种蝙蝠喜爱捕食青蛙,是蝙蝠中少有的顶端肉食捕食者之一,而且以善于学习和偷听而闻名。

       缨唇蝠(Trachops cirrhosusFringe-lipped bat)是中等大小的棕褐色蝙蝠,体长约7.68.8厘米;和其它叶口蝠总科的蝙蝠类似,有一个典型的叶鼻,边缘有细微的锯齿;耳朵也很大。这种蝙蝠形态上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它们嘴唇和下巴上长有很多圆柱形或圆锥形疣状突起,这也是“Fringe-lipped bat 这个英文名字的来源,但还不清楚这些疣状突起的具体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缨唇蝠的脚很大,爪子很短,翅膀很宽,牙齿也很发达,这些结构显然与它们饮食多样化的捕食者的地位相适应。缨唇蝠是杂食动物,主要以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如青蛙和蜥蜴)为食,鲈鱼等鱼类也是它们食物来源之一,此外它们还以水果和种子、鸟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包括一些小型蝙蝠)为食。在巴西东北部Rio Formoso采集的一只成年雄性蝙蝠的胃里,曾经发现了一只无指烟蝠(Furipterus horrens)的皮肤和毛发残骸。

       在诸多食物类型中,青蛙占了很大比例,缨唇蝠尤其喜爱尤其一种被当地人称为“Túngara”的多疹狭口蛙(Engystomops pustulosus),并因捕食这种青蛙而发展出一系列策略而被广为称道。

       缨唇蝠具有特化的叶鼻和硕大的耳朵,可以引导和聚焦鼻孔发出的回声定位叫声,但在捕食青蛙时,缨唇蝠会通过“偷听”青蛙的鸣叫声而不是纯粹依赖回声定位来捕猎。交配季节的雄性青蛙会发出标志其物种特性的鸣叫以吸引雌性,于是,缨唇蝠也学会了识别所捕食的青蛙的交配叫声。青蛙鸣叫时动态伸缩的鸣囊和在水面上形成的涟漪都能帮助蝙蝠定位。有毒的蟾蜍也以声音吸引交配伙伴,不过缨唇蝠通常能够辨别出青蛙与有毒蟾蜍叫声的差别。缨唇蝠对它们食用的青蛙类型有很高的选择性,研究表明,它们不仅可以通过青蛙交配时的叫声,还可以根据触觉和味道来区分有毒和可口的物种。有意思的是,这些被捕食的蛙似乎也能探测到狩猎中的缨唇蝠的存在,在觅食的缨唇蝠经过充斥着蛙鸣的池塘时,会导致即刻的寂静,不过缨唇蝠仍然可以利用回声定位、“偷听”形成的空间记忆和化学线索来探测接近时沉默的猎物。

       青蛙一般在傍晚的时候叫声最为响亮,缨唇蝠在日落后大约30分钟从栖息地出发,这是捕食青蛙的理想时间。缨唇蝠在傍晚进行较长距离的连续飞行(最长27-36分钟),在溪流和池塘上空飞行捕食青蛙,而当夜深的时候,青蛙鸣叫活动逐渐减少时,边缘唇蝙蝠会转而停歇在栖息地捕食昆虫猎物,期间仅作短时间飞行(<1分钟)。缨唇蝠和多疹狭口蛙之间的捕食关系已经成为一个教科书般的案例。

       新的研究发现,除了“偷听”的本领,缨唇蝠还可从同种(Conspecifics)和异种蝙蝠(白喉圆耳蝠Lophostoma silvicolum)那里学习到声音识别的知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史密桑林热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声音模拟制造出一种可食用的蟾蜍作为新的食物来源,圈养的缨唇蝠很快会学会掌握这种新的食物;而将这只受过“培训”的蝙蝠与另一只缨唇蝠关在一起进行实验时发现,新来的蝙蝠能很快地分辨出蟾蜍的叫声。研究人员还表示,第二只蝙蝠在学到了关于食物的知识后,它可以作为“教官”再将知识传授给其它新来的蝙蝠。而另外一项研究则发现,蝙蝠不但能靠基于听觉的社会性学习从同种蝙蝠那里发现新的食物来源,它们还能同样快地从不同种蝙蝠那里了解新的食物来源。研究人员观察到,有三分之一的缨唇蝠能自行了解到新猎物的信息,但这一过程要比它们从同处的白喉圆耳蝠那里获得同样的信息要慢得多。

       这也对缨唇蝠这类群居型蝙蝠的适应和进化策略提供了新的线索。缨唇蝠群落通常很小,两性的个体一般都不到六只,最多约50只。缨唇蝠常常与其他蝙蝠物种共享栖息地,如普通吸血蝙蝠(Desmodus rotundus)、毛腿吸血蝙蝠(Diphylla ecaudata)、白喉圆耳蝠(Lophostoma silvicolum)和侏儒圆耳蝙蝠(Lophostoma brasiliense)。缨唇蝠栖息和觅食于混合种群之中,可能向自然界中的不同种蝙蝠学习,而这类群居型蝙蝠的混群,意义或不止于此。

       有趣的是,成年雄性缨唇蝠在前臂上会产生一种气味物质,被称为前臂外壳素(Forearm crust),但研究发现,雌性缨唇蝠对此气味并不敏感。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为了避免雄性之间的无谓争斗而进化出的特异性功能。这类化学物质介导的信号在蝙蝠等哺乳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Gomes, D., R. Page, I. Geipel, R. Taylor, M. Ryan, W. Halfwerk. 2016. Bats perceptually weight prey cues across sensory systems when hunting in noise. Science, 353: 1277.

Patriquin, K., R. Page, J. Ratcliffe. 2018. Bats without borders: Predators learn novel prey cues from other predatory species. Science Advances, 4: 1-6.

Flores, V. . (2017). Novel odorous crust on the forearm of reproductive male fringe-lipped bats (trachops cirrhosus). Journal of Mammalogy, 98(6).

Flores, V. ,  Mateo, J. M. , &  Page, R. A. . (2019). The role of male forearm crust odour in fringe-lipped bats (trachops cirrhosus). Behaviour, 156(15), 1-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1386837.html

上一篇:长着一副马脸的锤头果蝠
下一篇:世界上最可爱的蝙蝠:洪都拉斯白蝠
收藏 IP: 159.226.127.*| 热度|

9 尤明庆 张晓良 许培扬 孙颉 王安良 郑永军 杨正瓴 赫荣乔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