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西山巢菜救春荒,诗经采薇漂摇长:早春的那些巢菜

已有 4664 次阅读 2021-2-26 12:55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西山巢菜救春荒,诗经采薇漂摇长:早春的那些巢菜

这几天气温骤降,武汉也迎来了辛丑年雨水节气中的第一场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看来今年应该有一个不错的收成。只是气温着实降得有些猛烈,前几天最高气温都到了27度了,这下最低气温一下子只有5度左右,刚收起来的羽绒服又要穿上了。我国北方地区更是春寒料峭,一些省市甚至下起了雷雪。走在小径上,看到雨雾中在绿篱丛悄然冒头的几株巢菜,不禁想起来,去年这个时候,被困在鄂西北一隅的我也曾经见到过雪地里面的巢菜,那时湖北也是同样的冰霜未消呢。

 

巢菜这个名字,熟悉的人并不多,但是说起“采薇”,大家都会有印象,这么多年的读书与生活历练中,谁还没有遇到过几个名字中带“薇”的亲朋好友呢。据历代考证,《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薇”一般指的就是大巢菜(Vicia gigantea Bge)等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巢菜一名,来自于宋代文豪兼美食家苏轼的诗作《元修菜(并叙)》:“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所以巢菜也叫“元修菜”;诗作之外,他还专门写一篇文《记元修菜》以传之。有意思的是,宋代另外一位大诗人陆游也喜爱巢菜,而且对巢菜的分类及渊源还颇有研究,在他的《巢菜并序》中记述道:“蜀蔬有两巢,大巢,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畦中,东坡所赋元修菜是也,吴中绝多。名漂摇菜,一名野蚕豆”。

陆游所说的漂摇菜,也是巢菜一个来源悠久的别名。历史上巢菜的别名很多,薇菜之外,《诗经》中也称它为“苕草”,汉代的《尔雅》称它“柱夫”、“摇车”。晋代陆机在《诗鸟兽草木虫鱼疏》中又称“苕饶”、“翘饶”,史籍上“翘摇”也较为常见,这几个名字,发音与陆游所说的“漂摇”都很相似,应该是以音谬传的缘故。飘摇豆在南宋《履巉岩本草》第二卷也有收录并附有彩绘图鉴,与大巢菜极为相似。




陆游关于大巢菜及小巢菜的区分,历代一直沿用,李时珍也认为“此说得之”,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还曾清晰地绘出了大巢菜与小巢菜的植物图鉴予以区分。目前大巢菜及小巢菜均属于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大巢菜(Vicia gigantea Bge)有野豌豆等多个俗名,小巢菜(Vicia hirsuta)除了俗名硬毛果野豌豆外,也有多个俗名与大巢菜相同,此外同为豆科野豌豆属的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及野豌豆(Vicia sepium)也常常被当做是巢菜;《诗经》中的“薇”,很可能是上述几种野豌豆属植物及其它近似种的混用名,按照现代的分类系统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区分。

在都市的绿地中,这些巢菜并不起眼,一般都被视为杂草,但在野外,满地大片的巢菜则是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也难怪古人把它当作救饥的野菜广泛应用,野采之外,很早便有了种植的历史,晋人郭义恭《广志》中曾记述道:“苕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东坡、放翁所记述的也是将茎叶当作野生蔬菜食用的,“薇名野豌豆,藿(豆叶)可作羹,东坡所谓元修菜也”(清《乾隆淮安府志》)。明代朱橚主持编写的《救荒本草》中称为“野豌豆”,则是采用豆子来救饥:“救饥采角煮食,或收取豆煮食,或磨面制造,食用与家豆同”。

但巢菜终于还是没有能够称为人类的日常蔬菜,究其原因,苏东坡在《记元修菜》一文中的说法值得参考:“性甚热,食之使人呀呷,若以少酒晒而蒸之,则甚益人,而不为害。”所以,巢菜到底还是穷苦人的救饥野菜而非王公贵族们的桌上佳肴。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曾记述伯夷、叔齐在殷商灭国后,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故事。自此之后,首阳采薇及西山薇蕨便成了中国文化中坚守气节的代名词,屡见于历代诗词等典籍中,其中陶渊明的“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也是历代称颂的名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1273952.html

上一篇:早春野花老鸦瓣
下一篇:不负韶光
收藏 IP: 159.226.127.*| 热度|

17 朱晓刚 王从彦 杨正瓴 郑永军 吕健 张晓良 尤明庆 黄健 苏德辰 张珑 范振英 冯大诚 李学宽 康建 赫荣乔 戎可 李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