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羊桃八月炸,九月板栗打哈哈”,这是在鄂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谚。板栗大家都熟悉;羊桃就是猕猴桃,也常见;可是八月炸是个什么东东呢?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
八月炸,学名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是木质藤本半常绿缠绕植物,属木通科木通属,也有人写作八月扎。也有叫它八月瓜的,但是八月瓜应该是乔木而非灌木,木通科下专门列有一个八月瓜属。历史上八月炸的名称一直很让人纠结,比如《神农本草经》中的通草、附支,《新修本草》中的燕覆,《日华子本草》中的木通,《开宝本草》中的预知子,都曾经被当做是八月炸,但据考证却是不同科属的植物。“木通”之名或由通草一名而来,《本草经集注》中称通草“茎有细孔,两头皆通”。我国近些年所使用的木通药材,主要有关木通、川木通、淮通和白木通四类,其中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木质茎,川木通为毛茛科小木通、绣球藤等的木质茎,淮通为马兜铃科大叶马兜铃、淮通马兜铃的木质茎,只有白木通是木通科木通属的。著名的龙胆泻肝丸事件中,就出现了将关木通和木通混淆的错误,可见本草的溯源与鉴定在当下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生活中也常见把五叶木通(A. quinata)也当做八月炸,五叶木通也与《新修本草》中关于燕覆的描述相符,八月炸作为俗名,可以当做是木通属植物的统称。
木通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确实多以药材的形式出现,所以木通在中国诗词文化中最常出现在药名诗中,比如,宋徽宗时有一位户部员外郎孔平仲,对药名诗颇有研究,其中“林迥岩屋尤可遍,溪间小桥横木通”及“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两句,巧用木通等药名,勾画出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逸景象,算得上是药名诗中的佳作。燕覆、预知子在历代药名诗中也常常可以找到它们的名字。
八月炸多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疏林内,在鄂西北各县区都有分布。国内还可见于河北、山西、 山东、 陕西、甘肃和长江流域各省。每年暑假的时候,我都可以在路边看到很多的三叶木通,五叶木通却很少见。可惜这个时候的八月炸尚未成熟,果皮青绿;到农历八月中秋节前后,果实成熟的时候变为粉紫色,果皮自然开裂炸开,露出其中带子内瓤,这时里面的瓤肉就可以直接食用了。八月炸瓤肉乳白多汁,口感香甜滑嫩,算得上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明朝朱橚编著的《救荒本草》中已有关于“野木瓜”的条目,并言“一名八月樝(音楂)”,分布也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八月炸比较相近,这里的“樝”可以理解为一种梨子一样的水果,这应该是“八月炸”得名的真正出处。只是八月炸鲜果不耐贮存,裂开的果实运输起来也比较麻烦,作为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本土原生水果,目前产业链尚未成熟,仅少数原产地可见零星销售。这倒是有些可惜,毕竟,至少在明朝的时候,就有种植传统了,明代诗人江源就写有“引水浇慈竹,开场种木通”的诗句。撇开食用及药用价值,八月炸的花与果也具有不错的观赏价值,还是值得广为种植的。
木通在中国传统医药中被认为是入心、小肠、膀胱经,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木通确实有一定利尿及抗菌作用。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有一味药叫导赤散,由木通、甘草、生地黄等多味药材组成,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疱疹性口炎等疾病,体外抗病毒实验则证明导赤散水煎剂具有抑制I型疱疹病毒的作用,其中木通、甘草拆开后也有抑制HSV-1的作用,木通在导赤散中处于君药的地位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些中国古代文化赋予我们的巨大财富宝库,我们真没理由视而不见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