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而易见的思考:
A大学比B大学综合排名靠前,不代表你要报考的那个专业也是A比B好。
你要报考的那个专业A比B好,不代表你以后要从事的具体方向也是A比B好。
你所喜欢的具体方向A比B好,不代表对你最重要的某个排名指标也是A比B好。
所有的指标都是A比B好,不代表你在A学校能得到的也比在B学校多。在B学校做鸡头可能比在A学校做凤尾机会更多。
更深一步的思考:
辛普森悖论说:在分组比较中都占优势的一方,在总评中反而有可能是失势的一方。所以不仅综合排名要具体分析,每个具体的指标也得具体分析。
比什么指标?就拿科研经费一个指标来看,B大学计算机专业科研经费2000万元,A大学计算机专业科研经费4000万元,B大学肯定不如A大学么?不是,我们得看人均,B大学计算机专业只有10个人,人均200万;A大学计算机专业有100个人,人均40万。谁厉害?
比人均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为简化讨论,假定A和B两个大学都是两个专业。B大学计算机专业人均科研经费200万元,机械专业人均科研经费10万元,A大学计算机专业人均科研经费40万元,机械专业人均科研经费5万元。每个指标都是B大学比A大学好,但计算整个学校的人均科研经费时,A大学是36.41万元,远高于B大学的人均科研经费27.27万元!
可能吗?具体算算看,B大学计算机专业2000万/10人=200万/人, 机械专业1000万/100人=10万元/人;A大学计算机专业4000万/100人=40万/人,机械专业50万/10人=5万/人。经验算,前面的数据没错,每个专业的人均科研经费指标都是B大学比A大学好。按照这个数据算人均科研经费的综合排名,B大学总经费2000+1000=3000万,总人数110人,人均经费3000万/110=27.27万。 A大学总经费4000万+5万=4005万,总人数也是110人,人均经费4005万/110=36.41万。明明B大学每个专业都比A大学厉害呀,怎么到了排行榜中,A大学综合指标比B大学高这么多? 这个咱就不讨论了,统计学家辛普森同志1951年就已经从其他现象中提炼出数学公式并分析过了。其实画个坐标图就可以非常直观地理解这个数据了。
一个具体的指标如此,许许多多的指标合在一起,同样有这个问题。统计学上通常加上权重来修正这些数据,问题是不同的机构进行排名时选取的指标不同、权重的分配也不同,所以得到的排名也大相径庭。所以,即使每个排名机构都把所有的原始数据和计算公式都完全公开,也只是减少了黑箱操作的可能性,对数据的解读以及指标和权重的设置还是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题外话:GDP也是一样,某一天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说明什么问题?过于乐观是不对的,因为按照人均,我们还是很穷;按照GDP的构成,我们更成问题。但无动于衷也是不对的,即使我们人均不如美国,但由于我们的人口基数大,总量所造成的影响力还是不可小觑。如果N年以后中国可以成为全球综合实力第一的大国的话,肯定在人均达到美国的人均之前就已经是全球第一了。
导致排名是一种信仰的思考:
大学排名只能姑且看之当作一种参照。问题是大部分的老百姓只看得懂最终的结果,其中的过程大家既看不懂也没有兴趣。这种氛围下,高校还能保持自己的姿态吗?
这种情况下,至少招生会受到影响。本来不错的B大学,由于某种统计的计算方法下排名比A大学低,于是大家都相信A大学更好,好学生都流向A大学,B大学就会逐步下落。真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这倒是有点皮格马力翁效应的影子。这种情况下,排名就成了一种信仰,因为很多宗教信仰也是这样,信则有,不信则无。尤其是内心力量不够强大的人,有了真正的信仰以后自然就会内心强大了,而这种内心强大又反过来让信仰者确信自己所信仰的确实是真理。
这种情况下,假定某个机构胡乱来个大学排名,只要它让大多数的老百姓或投资人相信了,各个大学就只得被它指挥着走了,甚至有些学校要去搞公关、要偏离自己的价值观为了指标而奋斗。人力、财力资源相信谁谁就是上帝,宗教信仰其实也是这样,不管它本身是否是真理,信的人多了,就有了黑洞一样的吸引力,会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赢者通吃也是这个道理,不管它一开始是怎么赢的。
学校的排名是这样,对人的排名也是这样,高考的分数其实只具有参考价值,科研人员的各种考核指标也是如此,但掌握资源的人相信某种计算方法时,不管它是否合理,它就成了指挥棒。不相信它的人将因失去资源被淘汰出局,从而印证某种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从这个角度看,圣经说那些没有看见就信的人有福了,倒是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