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三言两语话“桑麻”——关于中美关系的网络对话

已有 3270 次阅读 2013-3-14 23:14 |个人分类:千虑一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美关系, 杨文祥, 杨学祥, 网络对话

                          三言两语话“桑麻”


                                                          ——关于中美关系的网络对话

杨学祥    杨文祥

 

 

题记:长期以来,准确地说,自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美关系始终是现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无论是政权的更替还是朝鲜战争的血雨腥风,无论是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所长期奉行的孤立中国政策,都未曾在实质上改变这种双边关系的重要性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的这种重要意义日益得以彰显

 

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严峻挑战面前,如何在有效应对这一历史挑战的同时,有力而准确地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是中美两国共同面对的历史课题,尽管在人类历史由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的历史转折关头,由于中国自身所潜在的后发优势和美国所处于工业文明鼎盛时期这一历史态势,决定了在这一历史转型的过程中,在中国不作出历史性的误判而导致重大决策失误的情况之下,中国必然逐步走上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道路,而美国在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制约之下,必然需要经过一段以国力日益衰退为标志的调整和结构重组的痛苦过程

 

这样,作为当今世界最大同时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但为此伏彼起的经济社会危机所困扰的美国,如何冷静地面对这一历史态势,清醒地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历史转型的必然过程,处理好来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就不再仅仅局限于中美两国对各自国家利益的维护,更在于在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建立顺应信息时代历史潮流的国际秩序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对国际社会和世界历史的贡献

 

兄长杨学祥教授长期关注中美两国的双边关系。根据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不久前发布了一篇题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受困于财力不足 美国军队变为饥饿的巨人》的博文佳作。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我们兄弟二人进行了一场极为简短的关于中美双边关系的对话。尽管我们的这一三言两语的对话不是十分深入,但仍希望能够作为一块引玉之砖,引起关心中美两国双边关系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朋友们的深入思考。

 

 

 

杨学祥:我在201185日指出,在2008年,面临战略抉择的美利坚帝国最终步入这样的结局:美国计划暂时中止大规模军事行动,在全球休战一年。实践验证了 我在2006年提出的预测。在2011年,美国最新出台的债务上限法案不得不拿美国军费开刀。美国政府如果不改变称霸世界的政策,债务危机将使美国军队变为饥饿的巨人。


    2012年,美国在军费压力下收缩全球防御计划,重返亚洲,表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拖累了美国经济。在2013年初,美国海军因预算危机而推迟核航母大修,美国军队正在变为饥饿的巨人。


维持霸权的巨额成本使历代霸主都无法承受,前苏联的解体是前车之鉴。庞大军事机器是消耗国家财富的黑洞,现代战争中不能通过占领而得到补偿,反而背上巨大的经济包袱,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是实例。美国和其欧洲盟友已决定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最终的归宿必然是重返裁军之路,否则必然为巨大的军费消耗所拖垮。

 

杨文祥:这一现实应该作为我国制定外交政策和全球战略极为重要的现实基础。

 

杨学祥:最需要清醒的是美国的决策机构。

 

杨文祥:是这样。


健康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应该是各国之间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良性互动。

 

杨学祥:相互尊重是前提。

 

 


参见:杨学祥《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受困于财力不足 美国军队变为饥饿的巨人》正文与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6866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70394.html

上一篇:四弟昆祥古体诗词作品集锦第十三辑:相思曲(1):补充版
下一篇:《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十六 :若干术语、概念的说明4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2 李伟钢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