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学生或者科研人员文献汇报的能力一定与个人的科研能力呈现正相关,因为一篇好的文献的汇报意味着海量时间的输入以及优雅的科研智力的输出,令人如沐春风!
学生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自己一定要静心读很多遍,而且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不断给自己提问题的过程,不断优化逻辑和表达的过程。
读文献刚开始有困难很正常,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读文献就像我们呼吸空气一样重要!!读的越多越精,进步越快,越有品味(Taste) 。没有任何捷径!!
文献先读厚,再读薄,最后看看能不能抓住中心,一两句话讲清楚科学核心、文章的优缺点!
读文献的三重境界,我在组里一直讲“信、达、雅”,其实也是翻译的三重层次:‘信’就是完整准确的重现原文内容的表达;‘达’就是对核心内容融汇贯通,尤其注重内在逻辑的串联;‘雅’就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升华,超出原作者,对数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看到原作者没有看到的数据内涵 和科学风景),从而可以设计全新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核心思想,对文献的核心实验数据和核心思想有自己原创性的理解!
批判性的审视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自己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借鉴!
提供一篇模范论文供初学者练手,看看可以达到那一重境界:
Activation of H2O tailored by interfacial electronic states at a nanoscale interface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u》。全文链接有如下: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au.2c0018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