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星空(Across the Star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weng

博文

ArcGIS学习笔记(6)利用卫星照片配准AutoCAD矢量图

已有 8169 次阅读 2018-5-3 16:31 |个人分类:学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甲方单位提供的图件为AutoCAD绘制的矢量图。这些图件没有地理坐标系,需要经过配准后才能在ArcGIS中使用。

AutoCAD可以用一个与文件同名的wld文件存储空间地理信息,将图中的点与地理坐标系中的点建立联系,从而在ArcGIS中放置到正确的位置。

在这里,我们需要使用ArcGIS软件和具有地理坐标系信息的卫星照片。

1 软件和照片准备

需要准备的软件为ArcGIS软件,10.0版本以上即可。

需要准备的卫星照片可以参考《ArcGIS学习笔记(5)下载指定范围的卫星照》下载得到。

2 准备AutoCAD的空间信息

取得AutoCAD生成的dwg文件后,需要了解涉及区域的大致地理信息。如区域四至的经纬度范围。根据下表查出区域所在的位置对应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度带是哪个。这里的N表示是北半球。

经度范围(东经)中央经线经度分度带
72-787543N
78-848144N
84-908745N
90-969346N
96-1029947N
102-10810548N
108-11411149N
114-12011750N
120-12612351N
126-13212952N
132-13813553N

根据这个空间信息,下载得到dwg文件对应的带地理坐标系的卫星照片。

3 ArcGIS中加载dwg文件

打开一个ArcGIS工作空间(即程序界面,可以同时打开若干个工作空间)。

在ArcCatalog中加载dwg文件,显示在图层中。在这过程中忽略“没有空间信息”的提示。

选中dwg文件对应的图层组,“视图”菜单—“数据框属性”选项,打开“数据框属性”对话框。

在“常规”选项卡—“单位”面板—“显示”下拉框中选择“度分秒”,点“应用”按钮。

在“坐标系”选项卡中,可以层层选择,也可以搜索。层层选择,即在选择框中“投影坐标系”—“UTM”—“WGS 1984”—“Northern Hemisphere”—“WGS 1984 UTM Zone 50N”,点“应用”按钮。

点“确定”按钮关闭“数据框属性”对话框。

4 查找配准点

再打开一个ArcGIS工作空间,将已经下载好的带有地理坐标系的卫星照片加载进ArcGIS。

在两个ArcGIS工作空间中,仔细查找,得到尽量居于区域对角两端,又在两张图中都十分明确的两个点,作为配准点。可以获得更多的配准点,但是ArcGIS进行AutoCAD文件配准,一次只能使用2个。

5 获得配准点的经纬坐标。

在卫星照片的ArcGIS工作空间中,选中卫星照片图层。

“视图”菜单—“数据框属性”选项,打开“数据框属性”对话框。

在“常规”选项卡—“单位”面板—“显示”下拉框中选择“度分秒”,点“确定”按钮关闭“数据框属性”对话框。

用平移、缩放,找到配准点,将鼠标从“平移”的手形变为“选择元素”的斜箭头。

将箭头尖端对准配准点,ArcGIS的状态栏右侧就显示了该点的经纬坐标。

记下两个配准点的经纬坐标。

6 配准dwg文件

在加载了dwg文件的ArcGIS工作空间中,“自定义”菜单—“工具条”—“地理配准”,调出地理配准工具条,可以将其停放在工具栏上。

在“地理配准”工具栏上,“选择地理配准图层”下拉框选择需要配准的图层。

在“地理配准”工具栏上,下拉“地理配准”菜单,取消“自动校正(A)”的复选对号。

将AutoCAD图平移、缩放到第1个配准点的位置。

点“地理配准”工具栏上的“添加控制点”按钮,选中第1个配准点,左键点击选中(为准确选中,可以开启捕捉功能),右键点击,选择“输入经度和纬度的DMS”。在这里输入第1个配准点的经纬坐标。

同上将第2个配准点的坐标输入。

在“地理配准”工具栏上,下拉“地理配准”菜单,点“更新地理配准(G)”。

此时会提示保存与dwg文件同名、同文件夹的wld文件,进行保存。

如果保存文件后CAD图层在当前视图中消失,可以在图层中右键点击所需要的图层,操作“缩放至图层”即可。

7 加载卫星照片

在加载了dwg文件的ArcGIS工作空间中,加载对应的卫星照片,查看配准效果。如果效果不好,重复4、5、6三步,直到达到满意效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5-1112165.html

上一篇:ArcGIS学习笔记(5)下载指定范围的卫星照片
下一篇:Excel制作下拉复选框
收藏 IP: 122.224.2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