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幻文学导论: [法]茨维坦·托多罗夫 方芳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一部想脱离文学的文学评论,诘屈赘牙、不知所云、故弄玄虚、志大才疏。除了专业人士,不知还有多少人会为今天的工作而去读他,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千万别拾人牙慧,因为起码当年这一股洪流很快就变成了涓涓细流了,貌似想吞噬一切,可很快便被解构主义淹没,在我的印象中,没有多少会没有国际研讨,只在自己的山头上插上小旗以宣布主权。
二战之后,在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好像都有)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建构主义。解构主义在印象中是很有名的,所有的领域都有其影子,就是反叛、破坏、抗争、不讲规矩的。而建构主义是在解构主义旁边的小三,傍了这条大腿混了一点吃喝。但最初的是结构主义,但最令我惊讶的是三者发展的年代几乎重叠,特别是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仿佛结构主义出来就是为解构主义立靶子的,虽然他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这书是结构主义的代表作。不知道是不是维特根思坦的影响,甚或是科学(物理学)在上世纪初的巨大贡献的影响,二战后好像很多领域都开展了与具体内容无关的纯粹象征意义的符号学的研究。需要建立一套符号体系来描述所需要的描述对象,这套符号体系是抽象的、脱离描述对象的,甚至是不存在,从而这套体系是“科学”的。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但他们的书都看不懂,不知道是否存在错误。但这本书是文学的结构主义的代表,也就是文学作品是有内在的规律的,这套规律是与文学无关的。书是用奇幻文学作品做为结构主义的边界来讨论结构主义,所有非真实的虚构的现实中不可存在的都叫奇幻文学作品,通过对什么叫奇幻文学的讨论来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文学作品,或者说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与观念。
我印象中结构主义是封建没落腐朽的,仔细一看,人家是完整的有内在规律的反科学的科学式研究,很适合中国文化的研究呀,应该找一本普及读物读一下。只是从属文字符号学的,不知道范围是不是比较小,会不会有普及类读物。
中文序写的结构性太强,没有灵魂,只是写了一个书的梗概,缺少自己的观点与推荐的激情。
这书的来源本以为是讲奇幻小说的(比如南美的小说),经常见人们把莫言也归类于奇幻小说,不料到手后发现是一个以奇幻来画出边界的文学理论书,而这奇幻的定义也不太一样。怎么想都像初中时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纲,以为是小说,结果完全不是那个量级的事儿,只是那个时候是因为无书可读,现在是书多的读不过来,但也是蛮新鲜的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9 0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