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kpum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kpumc

博文

测量尺度的本质——概率

已有 6607 次阅读 2010-9-5 14:28 |个人分类:数学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概率, 尺度, 测量, 电子轨道, 遗传距离

     在科学测量领域,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通常的长度、重量、体积等作为计量单位,来测度某客体的可认知程度。但是,一旦测量尺度改变了,可能就很不适应,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直接使用概率高底进行的科学测量。
    我们在高中物理中实际上就已经开始接触概率测量了,还记得电子云、电子轨道的概念吗?在原子核周围高速运动的电子以一定的概率出现在原子核周围区域,根据出现频率的高低,人为地划分了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的概念。用电子出现概率的高低测量原子的能级,的确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手段。
光量子学说中,核心仍然是离散事件的概率测量问题,跟电子云的概念一样,在理论上,如果有个小孔,仅仅允许通过一个光子,在小孔的对面竖立一个靶子,那么,通过小孔的光子,必然会以不同的方式撞击到靶子上,当穿过小孔的光子足够多时,就会发现,在靶子上形成了不同的同心圆,光子投射到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的概率是不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以这些同心圆的直径或投射概率来定义不同光子的能级。
    在生物学领域,使用概率作为测量尺度的例子更是可以信手拈来了。微观生物学中,遗传基因空间距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进行功能基因定位时,人们不可能通过光学的方法,直接确定一个功能基因的空间位置,现在,即使借助电子显微镜技术,完成了这种功能基因的三维定位,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在实际真核生物中,染色体的空间结构是如此的复杂,任何试图测定它的技术,都会破环它的真实空间结构。但是,如果从功能角度来研究,就方便多了,因为不管这些基因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复制状态,它的功能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在基因的复制、转录过程中,多少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碱基交换,这些碱基交换大部分情况下,只是造成了基因的多态性,而没有造成功能的改变,而且,两个基因的空间距离越远,发生碱基交换的可能性越大,空间距离越远,发生几率越小。根据这个原理,人们设计了测量基因空间距离的方法,也就是现在常用的centi morgan(CM),这也是计算遗传度的常用指标。
    在宏观生物学领域,常用的概率测度方法是发病率、病死率、患病率等,这些指标因为从经常从电视媒体上听到,相对比较熟悉。这些指标的设计思路和电子轨道的概念、遗传距离的概念如出一辙:在无限多次的试验中,阳性事件出现的概率是非常稳定的。也就是哲学上常说的偶然事件中存在着的必然性——一个非常稳定的常数——一个用概率表示的数字。
    如果推而广之,我们目前使用的任何测量方法都是一种概率法。我们用尺子测量身高,原因是这个尺子的长度是相对固定的,这个尺子的长度在日常条件下是认为不变的,这种不变的概率远远远远大于5%;这个尺子在测量身高时发生不可接受的误差的概率远远小于5%,也就是,用尺子这个物体的长度来测度身高的可靠性是可以接受的。所有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即具有一定的先验概率。试想,如果尺子是用橡皮筋做成的(即给尺子的形状增加一个维度),它的测量结果你还能相信吗?或者说,用它给你测量100次身高,有多少次的结果你是可以接收的?
    测量的问题永远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测量的基本尺度应该概率尺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1257-359561.html

上一篇:献给科学狂人的喝棒——恩格斯的思想火花
下一篇:医学研究人员的数学修养
收藏 IP: .*| 热度|

5 赵星 赵宇 鲍海飞 徐耀阳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