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云大数据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biling 知识管理、知识网络及知识城市相关研究

博文

熵与耗散理论在社科中的应用思考

已有 4758 次阅读 2013-10-10 21:31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 style, 诺贝尔奖, 物理化学, 原动力

长夜漫漫,突然就没有了睡意,索性披衣起长相忆。

这几天大家诺贝尔奖讨论的如火如荼,而这些天我更内心也很不宁静,因为对于即将要研究的这个对象——复杂网络,实在没有太多的接触,因而就感觉实在没有下手的地方。十多年了,科研上几波几折,始终没有切入最佳的状态,这样也许先就放放手吧,在这个美丽的秋日午后,任由思绪飘回那些曾经的岁月。

大学里我是学化学的,拿到了一个理学学士的学位,其中的过程几乎忘光,其中留给我唯一的印痕,就是对物理化学这门基础课的一个概念——熵,曾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并为之思索过很久。然而这个表征无序到有序状态的基础参量,始终可能没有理解到她物理含义的精髓,这也是我之后数年始终不曾放弃钻研的原动力。

既然上帝欲让人疯狂,之前必会先给你一丝明亮。那也是一个午后的课堂,一位非常认真的老师在讲,而我的思维却信马由缰,这个给出具体公式和意义的参数的含义是那么的丰富,甚或教材中都说它泛化到甚多领域,但此处的寥寥数语却一点都满足不了我的追根问底的一丝好奇?

熵的概念到底普适性有多广?

化学化工学院的物理化学课上完,理工科学生的大学物理课程中继续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熵的概念、曲线又一次的被提及和深究,那是在2004年,我第一次完成《试谈熵与诗词》这篇论文,当然,这个联想和尝试今天看来是有点远了,但是当时确实有助于我钻研和深入理解熵公式的神奇。

由于知识面窄,必须求教于导师,我先后找到李和刘等老师,他们儒雅的长者风范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对傅献彩老师物化著作不曾释手,甚至后来还曾经当面求教过朱清时老师。在刘老师的鼓励下,2008年的时候终于在《中国交叉科学》上发表了《熵理论在韵文中的应用》一文。

那些日子是懵懂的,但也是非常美好的,最一开始的时候,我把自然科学中的熵概念试图与人文科学中的韵文联系到一起,用从无序到有序的基本思想来解释这个现象的发生过程,目前看来这个尝试也不是不可的。因为科学和艺术似乎本来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现实世界中的孪生子。

2006年之前,对于熵的理解仅仅有这么多,一开始设想人文语言中可能有这种经过耗散理论控制下的现象,但是别的什么都不曾想到,最关键的是,当时我还只有化学物理中的那么一丁点关于熵的基础知识。2006年之后进入了科学院,这个基础知识就再也没有被补起或者增加过。

那么这个概念与目前的复杂网络研究有什么关系吗?这是我目前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度分布的研究中很多人都用了数据的转化演算和成图,但是对曲线的物理意义解释没有找到最为根本的揭示,而这,又是网络科学的基础型问题,但,到底怎么重整这一体系?思考点往哪发力?

夜深了,眼睛已经疼的厉害,思维虽然能告诉运转,但是依然没有找到清晰的路线图,待又一个太阳重生的时刻,再开始回忆并且转入新的征程罢。

阿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0246-731834.html

上一篇: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办事处游记
下一篇:我所经历的美国B1签证的曲折历程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3 刘桂锋 王云才 蔡庆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