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学报编辑部工作九年回顾

已有 3723 次阅读 2012-3-27 17:25 |个人分类:姚远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姚远, 西北大学, 编辑部工作

    3月13日下午15:00在北校区校史办公室会议室向学校和编辑部全体同志所做的离任述职报告。

          学报编辑部工作九年回顾

                                20032012

 

     本人1980年开始从事学报编辑工作,至今已经整整32年。1996年开始至2008年三届连任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1998年晋升为编审。1999年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8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在清华大学访学一年,2008年在南京大学挂职任南大图书馆副馆长一年。2009年开始担任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1992年任理科学报副主编(副处级)。20035月任学报编辑部主任兼理科学报主编。仔细想想在学报这些年,一共作了三件事:一是耗青春办了一份学报,并践行和形成了编教研三位一体的一个综合性大学学报编辑部建设模式;二是提出了一个口号,编辑要拿起两支笔,红笔为人作嫁,蓝笔著书立说;三是发现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并由此发现西北大学办学百年的文字证据。

一、学报管理与成就

西北大学党政领导一贯重视学报工作,按照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期刊管理的要求,一直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学报工作,按省教工委统一要求,文、理分别归口党委宣传部和科研处。同时,聘请彭树智教授任文科学报编委会主任,聘请学术造诣深、知名度高的专家教授张岂之、何炼成、王富仁、张维迎、邹东涛等任编编委,理科学报则聘任张国伟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和10余位西北大学毕业的院士校友任编委,充分发挥专家在办好学报中的重要作用,还委任政治性强、业务扎实的同志担任编辑部领导和专职主编或常务副主编。

学校在办公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逐年增拨办刊经费,学报每年办刊经费22万元。学校先后多渠道拨付专项经费4次,改善办公条件。资料室拥有图书报刊资料980种,约2万余册,编辑部配备计算机17台,并已经两次升级,打印机12台,扫描仪3台,电话9部,复印机1台,网站服务器2套,传真机1部,基本实现了编辑手段现代化,具备应对挑战的基本条件和从事编辑工作和学术研究的较好环境。

5年来编辑部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主任(副主任)主编(副主编)岗位职责》、《编辑岗位职责》、《学报编辑部考勤暂行办法》、《编辑校对管理办法》、《执行责任编辑工作程序》、《办公室工作规范》、《稿件退修细则》、《编辑校对奖惩管理办法》、三个《征稿简则》、文理两个《学报编排规范》、《编辑职业道德准则》、《版面费收取标准与管理暂行规定》《编辑人员聘任考核办法》、《学报编辑工作量计算办法》等。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报的影响,方便读者和作者查阅学报所刊发的文章,学报于200510月建立了网站:http://www.jnwu.cn

近年来,学报的事业规模有了长足发展,《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连续四次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两刊双双为陕西省精品期刊。《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相继被陕西省科技厅和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评为陕西省优秀期刊。200610月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全国共52名,占高校科技期刊总数的26.8%)。文、理两学报主编或常务副主编以及文、理版两名编辑,于201110月被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和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学术期刊十佳主编或十佳编辑。理科学报主编还于20119月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全国科技期刊30名杰出主编之一。学报编辑部于201110月被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优秀学术期刊编辑部。

学报编辑部积极支持编辑开展学术研究,提高编辑素质,进而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形成了编辑出版、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术型编辑部的建设模式。目前,编辑部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抢救老科学家口述史资料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学校校史研究等10余项,60余万元。

2004年度,在学校年终考评中,学报编辑部被学校评为一等优秀单位。2001年学报编辑部主任被学校考核为优秀。

二、走编辑学者化之路,建设编、教、研一体化的学术型编辑部

大学学报编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编辑,必须面对高学历的硕士博士和高层次的专家教授,并能够与之对话。如果编辑做点学术研究,就能更好地体验作者研究的艰辛和甘苦,就能有判断和取舍稿件的较高眼力。与此相应,编辑部既不是行政部门或办事机构,也不是简单的出版部门,应该是一个集编辑出版、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学术型机构。这已成为业界,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学报的共识。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两项措施。

一是鼓励编辑通过在职攻读学位,改变编辑部学历结构,参加学术会议,提高自身素质,成立研究所,使学术研究制度化。在学历方面,目前已在职毕业博士4人,在读博士生2人,在职毕业或调入硕士4人,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6%以上,硕士以上学历达到70%以上。职称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现有正高3人,副高5人,中级4人,目前高级职称比例达到57%以上。今后进人,也要严控在硕士以上和有一定学术功底这个基点上。在参加学术会议方面,提出编辑每人每年可参加一次会议,并要求必须撰写论文参会和在会议上约稿。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李政道、王选院士、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教授、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著名史学家李学勤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富谷至教授、日本佛教大学杉木宪司教授、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富安敦等的文章都是通过会议约到的。目前,学报编辑共计有10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参加全国性会议70余次并提交学术论文。有12人次参加了教育部科技司、新闻出版总署人事教育司、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和中国期刊协会举办的全国高校主编岗位培训和编辑资格培训,取得编辑资格或上岗证3人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编辑资格考试。学报编辑1人次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优秀主编称号,1人次获陕西省科技期刊首届十佳主编称号,1人次获中国科技期刊编辑金牛奖; 5人次被陕西省教委、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陕西省高校优秀编辑工作者或有突出贡献的编辑工作者。6人次获学校先进工作者。在促使学术研究制度化方面,于2003年经学校批准,与学校出版社和学校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成立了西北大学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所,挂靠在学报编辑部,学报编辑部主任姚远任所长,出版社社长马来和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韩隽任副所长。2007年以研究所名义申请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与学校科学史研究中心和新闻传播学院合作,招收科学传播和期刊传播方向的研究生,已毕业6名硕士研究生,现有在读博士生(合带)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7人(含韩国留学生1人)。

二是鼓励编辑通过学术研究提高自身素质,走学者化之路。学报编辑人员紧密结合编辑工作实践,开展编辑学或原专业学术研究。目前,已在长期研究中形成了相对明确的研究方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编辑学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史研究、编辑现代化与编辑规范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由学报编辑主持的课题有:姚远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XXW004)“晚清民初期刊演化与科学传播”、完成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KJCX2-W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5150002-G01)、高校科技期刊学基金联合资助项目“中国近现代科技期刊史研究”、教育部软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教技司200483号)“高校创新体系中的地方高校研究”;霍丽主持的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校内研究生自主创新资助项目“城乡二元经济差异研究”;卫玲主持的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和校内基金项目;亢小玉主持的陕西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数学期刊与数学学科进化研究”,已完成的校内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数学期刊的演变及数学社会化进程研究”;徐象平主持的校内基金项目“关中地区环境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陈镱文主持的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期刊学基金项目(JY0603)“《亚泉杂志》研究”等。编辑参与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XJY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0JC79003)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01JC79005)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共26项。由编辑独著、合著、主编出版有《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西安科技文明》、《西北大学学人谱》、《西北大学校史稿》、《西北大学大事记》、《西北大学教育理念文选》等学术著作64部。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刊》、《中国出版》、《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有《科技期刊建学的社会基础及学科框架构想》、《编辑学研究的功利倾向与制度化建设》等学术论文共447篇。其中《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获得陕西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考》一文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另有5篇论文获得教育部科技司、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司颁发的一等奖或二等奖,有9篇论文获省新闻出版局、省教育厅或陕西省人事厅颁发的优秀论著一等奖或二等奖,有4篇论文获全国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一等奖奖或二等奖

三、国际传播影响日益扩大

理科学报自1982年以来被美国MR数据库摘评540篇(自1982年入选该库以来,至今仍被摘录者仅存西大、清华、上交大、西交大、同济等5家),自1984年以来被美国CA数据库摘录844篇,自1991年以来被德国ZMATH数据库摘录324篇,另被英国ZR数据库、俄罗斯AJ数据库(几乎为全部收录)、美国汤姆森路透公司、英国《剑桥科学文摘》、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等机构收录。

截止20119月中国知网提供的网络传播数据:社科版学报机构用户达到4 314个,分布在21各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20各国家和地区;自然版学报机构用户达到3 711个,分布在9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17个国家和地区。自然版学报在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被下载317 662次、浏览39 2462次;社科版学报被下载457 127次、浏览538 088次。两版共计下载774 789次、浏览930 550次,机构用户达到8 025个。

其中,浏览量比上年度净增112 047次,机构用户比上年度新增2 042个,分布在67个国家或地区。国外机构用户在北美有包括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77所高等学校,在西欧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115所高等学校。仅在我国港澳台就有学报机构用户109个,其中在台湾有98所高等学校。美国国会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美国地质调查局、大英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柏林国家图书馆、法国国防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会图书馆、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等一直是学报的常年机构用户。

四、顺利实现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理科学报

2009我校学报自然版与科学出版社实现合作出版。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科学出版社与我校签署了合作出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协议。陕西地区被选中与其合作出版的共有交大、四医大等12种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我校理科学报近年来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向居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自然版第八至第十名,曾先后获得中宣部、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教育部等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学报一等奖、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编辑部为全国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和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单位。这是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重要基础。

科学出版社是我校认定的国家权威出版社。这次在全国出版社改制中被科学出版社选中合作出版的科技期刊,整体代表了陕西科技期刊的最高水平,也以科学出版集团出版的300种科技期刊群构成了全国最强大的科技期刊群体。希望借其旗舰平台,进一步扩大我校理科学报在全国以及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学报自然版已经自2009年第2期起,标注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字样和徽标。

在被访科学技术学科分布方面,数理化生地信息等基础学科占到总访问量的47.5%。其中,数学、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工业、计算机软件与应用,全年下载均超过5 000次,最高的地质与石油达到33 000余次,并进入全国高被引学科第十名,为我校唯一进入的学科。化工、地质工程、微检测等工程技术学科被访量首次达到27.52%,反映了我校近年来应用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地球科学(含地质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数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贡献了理科学报70%以上的被引频次,正在逐渐成为理科学报的特色。影响因子从0.470增长到0.658,即65.8的论文被引用,比上年度增长40%。在中国知网的影响因子达到0.849,他引达到0.758,基金论文比达到97%,全年下载近10万次,说明内在质量有较大提高。

五、社科学报初现成效

学报刊发的白永秀任保平二教授的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摘转。《新华文摘》2009年第18期专辟“中国经济学60年回顾与展望”栏目,以长达7页的篇幅全文摘转了我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刊发的白永秀、任保平两位教授分别撰写的《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发展线索和发展阶段》和《新中国经济学60年:演化逻辑、发展轨迹与未来趋势》两篇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较大反响。

近两年来,学报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在编委们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了选题策划工作。2008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学报组织策划了“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回望与前瞻”专栏(持续三期,其中一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摘转,三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复印)、“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笔谈” (其中三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复印) ,还开辟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专栏,刊发的文章中近半数被权威摘转报刊摘转。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设立“中国经济学60年的回顾与展望”专栏,编发了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西北大学等院校著名学者的文章。此外,还开设“新闻学专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笔谈”等一系列专栏,引起了学术界的较大反响,形成了学报新的亮点和基本特色。同时,学报打破封闭状态,坚持不懈地向国内外著名学者约稿。在编委们的指导下积极组约了成思危、洪银兴、李学勤等名家的文章,极大地提高了学报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1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列为教育部“CSSCI来源期刊”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频次排序第14位。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统计数据,2008年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被引频次为626次,为2001年的5.54倍,影响因子为0.48,为2001年的3.07倍,排名在四川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等著名高校学报之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社科版的被引频次由上年度的647次上升到863次,增长33%。在中国知网的基金论文比达到78%,影响因子达到0.63,他引达到0.613,被下载157 000余次,比上年增长1万余次。

在被访哲学与社会科学学科方面,哲学与文学、历史、宗教等人文科学占到总访问量的47.32%,经济与管理科学占到23.46%。全年网上下载频次最高的两位作者(任保平、白永秀)均在经济学科,一位达到31 000余次,一位达到25 000余次。这三大学科占到总访问量的70.78%,反映我校人文社会科学以人文、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三大优势已经形成,而学报社科版的办刊特色也恰恰与此吻合。

六、积极提升学报社会地位

一是全面总结学报历史经验,成功举行学报95周年刊庆,进一步确认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综合型大学学报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举办百名科技期刊主编进校园活动。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主办,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陕西省“科技之春”——百名科技期刊主编进校园活动于2009619日在西北大学北校区图书馆门前举行。该活动仪式由我校学报编辑部主持。我校校长乔学光教授出席活动并讲话,参会的有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刘亚光等90余家科技期刊主编在现场接受了师生咨询、现场投稿,并且展示了丰富的科技期刊种类。

三是成功争取为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挂靠单位。200951415日,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西大宾馆举行。省内50余所高校的190余名会员代表出席大会。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曾长期挂靠在西安矿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校。本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我校学报编辑部主任、理科学报主编姚远编审当选新一届理事长。我校亦同时成为研究会挂靠单位,文科学报常务副主编卫玲任秘书长。三年来,我编辑部组织了三次年会、10余次理事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两次全省期刊和优秀论著、优秀主编、优秀编辑评比,对于提升我校学报在全省以至全国的影响和地位有积极意义。

姚宏斌(姚远)

2012-3-13于太白校区行政楼50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15-552304.html

上一篇:学报工作的又一个分号
下一篇:李楠,姚远:《博物学会杂志》与其生物学知识传播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4 张玉秀 杨正瓴 高英 zoujinkexue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