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学术造假者李连生被撤销省、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何拖了8年?

已有 5872 次阅读 2011-2-11 13:12 |个人分类:期刊传播史论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西安交通大学, 李连生, 撤销科学技术奖励

 
              学术造假者李连生  
    200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陈永江、郁永章、杨绍侃三位教授,即开始举报李连生学术造假,但直到2011年才被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撤销2005年李连生等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同时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也撤消了李连生等于2003年度获得的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西安交大已经于2010年3月21日取消李连生教授职务、解除教师聘用合同。李连生已调往江苏某地工作。如从最早的2003年省级奖励算起,已有18年。
    在此期间陈永江等三教授费尽周折,四处奔走。李连生、束鹏程甚至于2009年猪八戒倒打一耙,起诉陈永江、郁永章、杨绍侃等三教授侵犯名誉权,索赔27万元精神赔偿。其中杨绍侃曾任陕西省科协主席、陕西省科委副主任,应该很有科学技术管理历练,竟也遭此打击。“刚开始没有料到举报学术造假会这样难。后来的经历让我们震惊和气愤。”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陈永江仍有许多感慨。陈永江表示,四年来几位举报者经受了各种压力和阻挠,得到的大多是失望。
    为什么呢?这种撤销机制、这种造假能否根除或减少,体制上应该如何反省?
    李连生背景资料(转载自百度百科):
   
199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99年被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9年9月至2000年11月 英国City大学访问教授。现任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委会技术委员、《流体机械》杂志编委、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学位委员会及博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2007年底,西安交大陈永江等6位教授实名举报该校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李连生,前副校长、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束鹏程在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夸大研究成果,把他人已解决的问题说成自己的发明。2009年5月,西安交大决定李连生“不再担任”该校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行政职务。
  2010年3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党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鉴于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标题: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报道了上述六位教授艰难举校方多次阻止的事实。
  2010年3月2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明确认定李连生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并作出决定,“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1]” 3年来,先是六教授举报自己昔日的学生造假,后来该学生将老师告上法庭,并经历多次庭审。直到今日,一场学术浮躁生态背景下的荒诞剧才最终由学校“盖棺论定”。
  2011年2月10日科技部在通告中称,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等问题。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二十一条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主讲课程
  热泵与制冷技术;新型压缩机发展
    研究领域
  新型压缩机及制冷技术;流体机械工作过程及可靠性
    代表性论文
  1.旋叶式压缩机动力特性。《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第7期
  2.新型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受力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第11期
  3.涡旋型线对排气孔口侵入及排气流速的分析计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第7期
  4.旋叶式压缩机滑槽背压对滑片运动的影响。 《应用力学学报》1998年第3期。
  5.涡旋型线及其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国际制冷学报》1997年第5期。
   代表作:
  《涡旋压缩机》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
   所获专利:
  《旋叶式压缩机》 ZL96236166.6, 1998年授权。
  《涡旋式压缩机》 ZL94245752.8,1995年授权。
  《自适应性涡旋压缩机》 ZL94245751.X,1995年授权。
   主要成果:
    “高效节能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陕西省科委组织鉴定成果,1997年。
  “涡旋式制冷与空调压缩机设计及制造技术”,陕西省科技进步奖,1995年。
  “旋转式冰箱压缩机”,陕西省优秀产学研成果一等奖,1996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15-411935.html

上一篇:西北大学曲安京教授当选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
下一篇:雷雁林,姚远:《地学杂志》与清末民初科技期刊的注册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2 唐常杰 孙学军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