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科研人员的年度考核 精选

已有 34988 次阅读 2015-8-31 09:53 |个人分类:有关科学与教育|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研究员, 评审

     今年有很多关于量化考核的博文,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曾经在2008年写过终身教授的评定过程,《如何招聘教授、研究员?》和《通往终身教授的长路》三篇博文,讲有关“考核”的点点滴滴。现在再说一点对已在岗的、做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的“考核”,自己的经历,给相关讨论提供点参考看法。

     西方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多半是有年度考评制度的,尽管各家有自己的不同点。不同类型的机构要求不一样,很自然。哈佛的教授和一个社区学院的教授,如果对他们的要求和期待都一样,那就不会有哈佛的存在。我讲的东西,是我这儿的情况。我们每个研究人员每年都要写年终报告(annual report),但有几种例外:评审终身教授(通常是五年一评)、副研升正研(通常是五年一评)以及正研每隔七年一次的post-tenure评估。这些人当年的评审更为系统,不用再写年终报告,否则就是重复和浪费时间了。年终报告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科研,单位内的服务,以及专业圈子里的活动。三个方面根据不同标准单独评审,最后合起来有一个年度的综合评审。我简单讲一下对科研的评定,这个是最重要、比较难的评定,也是这里的读者比较关心的事。

     所有的评审问题,首先是谁来评审。科研人员表现的评定,绝不能来自行政领导,而是要由科研人员自己来评。这不仅是懂行与不懂行的差别(有些领导也是内行),而是理论上看,两个群体所追求的目标完全不同。科研人员追求解决科研中的问题,无论是兴趣性的还是技术性的;对他们来说,人生最大的乐趣,是这个追求的过程。而领导们追求的目标是科研结果,最大的乐趣是在我的领导下,我们单位做出了什么业绩可以上报、可以评奖,可以体现领导有方。而上级对领导的评判,是根据领导的业绩,而不是根据科研人员的兴趣。科研人员的追求、领导的追求都没有错,自己干该干的事。但如果研究人员的评估委员会中有行政领导,或者评估标准是领导制定,领导的目标替代了科研人员的目标,不出现矛盾就不正常了。

     我们的评审委员会都是由研究人员组成,每个系有自己的一个代表,通常有七个人,每年轮换。从七个人中,由全体科研人员投票,选出一位做主席。对科研的评定,主要涉及发表的文章和申请的基金,这大概在什么地方都差不多。我们的评审没有点数的量化指标,因为每个研究都不一样,很难打分,需要具体评估。但我们有类似优、次优、满意、边缘、失败五个级别的、偏定性而不是定量的评定等级。假如一个人一年没有发表文章,另外一个人发表了三篇文章,我们会认为本年度后者做得更好。所以,数量是个简单的参考指标。但我们也会看前者为什么没有发表文章的理由。比如人家在做一个规模很大的课题,或者需要耗时间的研究,尽管活干得很辛苦,但不可能短时间内出结果,这个我们应该理解。这种情况,我们很难说有多好,但至少不会简单地给一个“失败”,最可能是给出“满意”的评审,因为他们已经在努力做了,尽管还没有发表的结果。如果两个人同样有三篇文章发表,我们会看这些文章所具有的意义、工作量、什么刊物上发表的,是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还是合作作者,等等。无论作者排名,所有的贡献都算,但权重会不同。同样,如果一个人发表了一篇文章,而另外一个人发表了三篇文章,我们会看那些文章的“含金量”。有些文章的工作量是很大的,需要得到认可,能发出一篇就不容易。否则,只认数量的评审,会鼓励人们去做短、平、快的活,对于真心想做科研的人,这是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数量是个指标,但不是一个硬指标。对于不同文章的权重,需要依靠科研人员专业性的判断,而不是数文章的篇数。有些文章之间的差别很明显,比较容易判断;有些不是那么容易判断,也没有必要那么精细地去区分,因为五个级别的划分,本来就是粗线条的,如果有心,做到基本的合理和公平,并不是那么难。

     对于科研中基金申请的判断,我们会看你申请到了什么,也会看你去申请了没有。因为竞争激烈,写一个基金申请书必须要很认真,是相当费功夫的事,很多时候,写一个基金申请书,会比写科研文章还难,难很多。但是否能拿到,谁也没有把握。因此,即使没有拿到,对做出的努力,还是需要肯定,不能仅看拿到多少钱才算数。但对还没有拿到tenure的人来说,如果一直拿不到基金,是一个危险信号。它可能反映出你的研究做得不够好,或者是你提出的研究方向有问题,等等。这会给tenure的获得带来负面影响,因为没有哪个机构愿意永久留下一个研究上看不到希望的人。

     拿到经费,固然是做研究的前提,把外部经费的获取计算到科研成果中,可以理解。但我觉得中国体制和西方体制有差别,不能同等来看。比如说,很多西方科研机构和大学是私立的,尽管“老板”通常是以董事会来体现,但研究人员的薪酬,来自于私人性质的“老板”。当研究人员拿到外部经费后,其中很大的一笔钱,有的大于50%,是机构拿走的抽头(overhead)。无论机构怎么用这笔钱,其性质就是研究人员自己从外部挣钱养活自己、或者至少部分地养活自己,甚至养活了其他人。但在中国,有固定岗位编制的研究人员,工资是国家发的,是所有纳税人的钱。现在有些靠课题经费拿工资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活在“老板”的钱下,甚至老板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也来自于外部经费。这些说起来就复杂了,但基本点是:不同所有制下,对经费获得的评估,应该不一样才合道理。基本的评审底线,应该是你去努力争取了没有,而不是你拿到了多少。

     我们的年度评审,最后会形成一个委员会报告。对每个人的表现有个基本的概述,除了划定优(通常是诺贝尔奖级的研究)到失败(通常是实在提不起来)的评审线,还会有评语: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需要在什么地方改进,等等。这个报告最后交给相关“领导”,他们以此为据,在工作表现-工资的既定政策下,决定本年度每个人升工资的幅度(如果当年有钱这样做的话)。同时会把这个报告和升工资的决定,以保密的形式发给每个当事人。如果当事人有异议,可以提出复议。但这个过程的一个基本点,是研究人员表现的好坏,全程由科研人员来评定,和行政领导完全无关。

     在我知道的情况中,中国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的评估多半也是由专业人员来进行的。形式各异,但多少有些类似西方体制。但评估的过程和内容,可能有不小的差别。西方的体制中,拿到终身位置后的一些研究人员,通常是年龄偏大的一群,经常也不怎么干活,体制拿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对这些人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年度报告的结果,通常是评估比较低,不给他们涨工资。在通货膨胀的自然经济变化下,不涨工资意味着减薪,尽管这个影响不是那么的大,但至少不是一种鼓励。此外,机构会劝退这样不干活的人,提供一个不错的退休计划,让你基本满意地离开。对于一个研究机构来说,空出一个位置来招收能干活、也愿意干活的人,对保持这个机构的活力和名声至关重要。

     在中国体制中,编制内的研究员,本来就是终身制,占着位置不干活的人,不知这个网上有没有人见过。我见过一些,领导也好,各种委员会也好,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因为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用。令人不解的是,一些年纪大点的研究员,常年没有什么研究结果,但委员会无记名投票时,每年的结果不是给优就是给良,这在西方体制中不容易出现。尽管是专业人员组成的委员会,智商也不容置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可能的原因,一是投票者本人活干得也不怎么样,我投票选你优,等评我时,肯定也不会是良或更差,因为有比我还差的优-您在下面垫着;二是大家对老人(不是老年人)的一种人性关怀,不忍心说这么差的他居然是差,还是评他优比较好吧。人心都是肉做的,这可以理解。难理解的是,同样一帮菩萨心肠的人,在对年轻人投票时,谁这一年少一点SCI颜色,显微镜下看得一清二楚,心肠出奇地硬,完全不管某个研究的类型、难度和风险,刀刀见血,去你妈的南无阿弥陀佛。这体现了不同的标准,或者是纸上写有标准,但心里没有标准或者滥用标准。

     我不认为对科研人员适当的评审是个问题。但在既有的评判体系中,最大的弊病,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以管理层的目标对科研人员的研究做定量要求,二是科研人员用不同标准、没有标准来评判其他科研人员的思维和做法。合理的评审既取决于体制,也取决于个人;而最关键的个人的因素,来自于科研文化和风气带来的客观评审与否,让人在评判别人的科研好坏高低时,能把平时养成的价值观使用在具体的评判案例上。形式上的东西容易做和改,但运作这些形式的人,要改变起来难度就大多了。我的基本认识是,在现代的科学体系中,对科研人员的评估是需要的。它的目的,是要增强而不是约束科学研究的自由度和活力;是要鼓励踏实的研究而不是灌水,否则就是有问题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917259.html

上一篇:文章发表和刊物被SCI的速度
下一篇:百合花芯
收藏 IP: 173.63.227.*| 热度|

98 许培扬 朱晓刚 曾泳春 王海辉 刘立 张骥 王善勇 陈南晖 孙学军 陈楷翰 姬扬 牛登科 彭真明 金耀初 赵凤光 李伟 文克玲 曹须 杨建军 麻庭光 武夷山 蒋永华 孔梅 陆绮 符兆英 陈波 杨正瓴 冷成彪 陈小润 赵星 周浙昆 韦玉程 褚昭明 钱程 钟炳 李天成 吕宝亮 徐义贤 戴德昌 张南希 王桂颖 徐明昆 陈智文 朱志敏 蔡小宁 黄岚 汤俊 黄永义 王春艳 王显生 翟远征 魏儒义 范会勇 蒋德明 靳祯 陈桂华 鲍海飞 彭思龙 李土荣 曹俊 王海冰 左宋林 高建国 祁威 臧顺来 梁进 王芳 张能立 张文增 马春旺 陆俊茜 周少祥 吴昊 蒋汉朝 苏德辰 chengjianchue wuqunan xhz29 ly6617 ghzhou5676 ncepuztf xchen qzw flighteer loyalSciencefan biofans fangfa12 liorylee hkcpvli hmaoi xuqingzheng UNCblue copier supervolcano zhangling abang leiyunting khz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