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世博荟萃——中国馆印象 精选

已有 8586 次阅读 2010-8-13 10:00 |个人分类:上海世博|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参观过的上海世博会展馆中,中国国家馆是规模最大、内容最多的。这不仅彰显了东道主的身份,也体现了文化历史的深厚内涵,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对未来的抱负上。即使从整个世博会看,中国国家馆估计也是规模最大内容最多的。我不懂建筑,但感觉中国馆的倒锥形设计还是很有特色的。有人说像商周青铜器,借喻国之重器、鼎盛中华;也有人说它像古人的冠帽,故得名东方之冠。我觉得它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以榫头连接的悬挑木结构建筑。此外,每根梁”顶端的图案,如篆体中国印。加上典型的中国红,整个建筑从外观上看还是很有中华文化特点的。

      展馆展遵循历史的寻觅线,分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人们乘在四根巨大立柱里的高速电梯,以和谐号列车的感觉把人带到顶层,自上而下领略馆内的神奇奥秘。首先看到是《春天的故事》。但这个开门的介绍,我认为是中国馆中比较糟糕的部分,多少有点考政治课的味道;没什么劲,却又使了很大的劲。影片塞进去了太多的东西,杂乱无章,没有什么主题。影院三块屏幕拼在一起加上一个拱顶的技术水平,比起沙特馆号称的四维影像,有点过时的感觉。尽管我认为以时间来计算,沙特馆是所有展馆中性价比最糟的一个馆。

      一旦进入历史,无论是远古还是现代,中国馆就显得游刃有余了,毕竟有太多可以示人的东西。以浮雕加绘画,实物加图像的方式所表现的家居变化和城市建筑,很贴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本届世博会主题。有的东西我也比较熟悉:搪瓷茶缸,黑白电视机,奖状,没有婚纱的婚照,等等。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作品:一是清明上河图,二是同一屋檐下的生活表现。

      清明上河图放大了很多很多倍,在一面巨大的墙上,起伏的画卷,完全的数码表现。图中的村镇街市有从白天到黑夜的过程,图中的人们进行各种的活动,都在运动当中,像电影一样,突破了“图”的定式,更能给人一个活生生的概念,当年的人们是怎么在过日子。但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内容,没有中国文化知识背景的人很难看懂它。同一屋檐下的生活表现,以一个真人的女孩吹笛子唤来黎明为开端,然后以神奇的3D数码技术,表现了一个楼里的不同住户,在日常的生活中,从太阳升起到月亮出来,如何度过一天,恩恩爱爱吵吵闹闹敲敲打打,把高科技和现实生活揉和在一起,梦幻一般,让人觉得未来真好,吵架打架都有美感,令人向往。我注意到的一点细节,是那个女孩的裤子上有“snoopy”这个字。我觉得把它换成“喜羊羊”或者“灰太郎”也不错。其它的展览,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乘坐轨道车进入梦幻般的寻觅之旅,虽然光的操纵费了很多功夫,但有点大而不当。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的塑料泡沫做的景,放到这样一个恢宏的建筑中来,显得有点轻率了。有很多的儿童绘画挂在展厅中,都是些很棒的作品,但我觉得它们都有点过于成熟和老练,少了些童真。整体上的感觉是光电影像类型的展览内容过多,实物的内容太少。也许是电子的东西比较容易表达变幻的内容;也许我这个外行只能看热闹,看不出门道。

      所有这一切,必须要能够进入中国馆才能体会到。而进入中国馆要有预约卷,这需要早上五、六点到世博会场门口排队,等九点开门时可以进去拿到预约卷;而预约卷在开门后二十分钟左右就发光。拿到预约卷,仍然需要排队,就像最后一张照片的情景,而那个情景是室内的排队部分,主要的排队在室外的广场上,最好带点吃的喝的。写到这里,我不能不赞叹自己,犹如神助,在同一天拿下中国馆和沙特馆,还有其它馆,而没有倒下。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352568.html

上一篇:又见海鸥
下一篇:人生识字忧患始
收藏 IP: .*| 热度|

20 李侠 武夷山 王桂颖 刘进平 曹广福 孙学军 王号 曹聪 周小洁 钟炳 陈国文 刘立 刘颖彪 杨正瓴 吕喆 黄晓磊 赵宇 贺天伟 陈湘明 刘广明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