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着是美丽的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trilibin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烟草行业烟草工艺重点实验室

博文

让学习成为孩子一生喜欢做的事情

已有 4071 次阅读 2014-4-17 12:2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小学教育, 走进教室的感受

自从上次走进儿子教室结束后,老师希望我能把自己的感受和对目前小学教育的建议写一下,这个水平我是没有的,但还是硬着头皮把我的想法写了出来,作业的完成让我感觉快乐。


让学习成为孩子一生喜欢做的事情


非常荣幸能接到石丽敏老师的邀请,作为孩子的家长能够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并且以“我们的世界-科学是可以玩儿的”为题,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科学世界带给我的和孩子们的快乐。交流结束后,收到了石老师交给我的孩子们得“五展”的作文。从作文中可以看出,每位同学对这次交流的理解都是特别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着实让我特别开心,尤其在受到了儿子李晨遥的多次点名表扬和鼓励后,更使我觉得“飘飘然”了,突然觉得这次终于有机会让儿子了解到“经常一无是处的爸爸还是有点小想法的”,感谢石老师和同学们,你们的感受让我觉得这个机会我抓到了。在没有进入主题之前,顺便多讲几句,在评审“五展”论文中,我不得已评定了6位同学获奖,但我实实在在的在阅读文章时感受的到你们的热情、活泼和对科学知识的感动,坚持下去,你们都会发现,“学习原来是你们喜欢做的事情”。好吧,开始谈谈正题。

交流结束后,我将教室中的活泼氛围记在了心里,似乎我回到了童年,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多次引导下逐渐安静下来,但很快又开始交头接耳……,我童年时的课堂也是这样,印象中,只有在考试时才能真正安静,呵呵!不当言论,请石老师见谅!课后,石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希望我能将这次交流的感受以及对小学教育的建议写一篇文章,让我尝试“班门弄斧”,我可是典型的“理科男”,写作并非我的强项,所以,我近来一直像一个因为作业没有完成而逃学的孩子,心里始终念叨着我如何才能完成。记得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讲到了:“小学的时候,我们是有几本书;中学的时候,我们有十几本书;大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你数不过来的书和知识在等待着你,期待你去发现和继承”,而现在,我一边阅读最近的书籍、资料,一边也在为这个知识宝库贡献着自己的知识,就在写这项作业前的下午,我三月份在Thermochimica Acta(国际热化学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单行本寄给了我;另外,投稿在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的论文也同时收到了接收函,我深深体会着其中的快乐,学习和创造带给我们的快乐是很多外在的物质都难以取代的,我的快乐第一时间和儿子李晨遥进行了分享,儿子告诉家里所有人:“此刻可以有掌声”。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生是长跑”,不是上了小学读几本书就能解决问题的,也不是上了中学读十几本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更不是大学取得学位后,就可以努力为自己创造财富了。幸福和快乐是自己感受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学习是可以非常廉价的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

目前,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小学教育可能失去了很多我们应该做的,这里的责应该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来负,当然离不开这个社会。由于教育的不公平(这个话题有点深),让孩子本来应该在小学就学好几本书就足够了,但为了择校,需要再多学几本,还要再进行可以“练脑子”的奥数学习,相当超前的学习和过渡的“训练大脑”造成了孩子们失去了本应该过玩玩泥巴,做做游戏等等疯跑野马的生活,而现在的孩子们普遍戴上了眼镜,对儿子李晨遥,我深深感到自责,但我无能为力。不过这里需要感谢石老师,每天可以收到布置作业中阅读半小时的作业内容,还有,根据小测验成绩布置作业的方案,个人认为,这个应该坚持,并且需要梯度再大些,例如,考虑加大可以不写作业的比例,或者,增加户外活动半小时,家长签字等等,这个有助于家长意见的统一,孩子太多,因材施教是很困难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将自身的生存压力和对社会状态的恐惧转化为对孩子未来的担忧,非常可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其实多数人追求的并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像是对幸福的追求一样,因为未来要择校,未来要能上大学,从不关心上了大学之后是否还会真正去学习,去体会学习带给我们的快乐。我还看到一些家长(当然这些家长中某种时候也包括我),带着孩子去书店,什么古典文学名著系列丛书等经典书籍前挤满了家长,但见不到孩子们,为什么?家长们总想孩子们的阅读需要他们说了算,孩子没有话语权。对于未来,家长各个恐惧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的孩子优秀。不好意思,原来我也开始了说教,强化了自己的思维定式,另起一段吧!

上面一段提到了教育的责任,学校和家长都是有责任的。在我看来,孩子是自己的,不管将来有没有出息,都是自己的,而对于学校和老师,我的孩子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因材施教现阶段只能是我们的理想。我希望孩子能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看起来比较对的事情。石老师的做法是让孩子们读书,而没有对孩子们读什么书有所限制,这点我认为是也应该坚持,不用去要求孩子要读《论语》《三字经》……,不能想把孩子在小学毕业就培养成哲学家、史学家、科学家等等,而把这个读书选择的权力交给了孩子和家长,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孩子说了算,有时间的时候,建议老师适当也给家长布置作业,读孩子选择的书,写出读后感,和孩子一起写出读后感,让家长感觉一下写作的感受,家长可能就不会再批评孩子怎么写读后感的时候老是不断再去翻书。尽管我没有和孩子一起写过读后感,我经常会让儿子给我介绍书中讲的故事,我个人认为,每个孩子都能将看过的书大致意思表达清楚,但体会情感的内容其实甚至连我们成年人都是无法深刻体会的,何况孩子呢?读书是孩子体会学习快乐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孩子可能受益终生的最好习惯,在我看来,这个习惯没有之一,就是最好的习惯。建议老师,关于孩子写读后感,可以适当穿插布置“让孩子摘抄书中的原句”这样的作业,干净整齐,字体优美的可以作为“五展”评分。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至于过于“疲劳”。题外话,小学的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写作,每次写作文时,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数字数,一遍一遍的数,我想现在好多孩子和我的心情和做法是一样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和石老师讨论,就是我们的“八股”,孩子们可能不懂,但他们逐渐按照这个思想去做,在点评孩子们的文章时,这个问题是有显现的,什么是好作文,上学的时候经常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析好作文,什么一定不能缺项,譬如,叙事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议论文要有……等等。用词也是,李叔叔进入教室总是“满面春风”吗?也可以“面带微笑”,也可以“信心十足”,还可以“心怀期待”等等,呵呵!孩子们还是挺有趣的。孩子们其实是有很强创造性的,他们的一些想法是超出成年人的思维定式的,进入学校的孩子都是有各自的特点,不能经过教育,他们变的相同了,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去建设。其实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然而,我们需要将孩子们的独有的各方面兴趣都保护好,让他们通过兴趣驱使下的学习,强化自己的特长,体会学习中的成长快乐。

所以,我想说的是,人生的路很长,孩提时代,兴趣下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引导非常重要,知识这么多,什么时候都学不完,当然,希望每个人都能具备终身喜欢学习的能力,培养出从学习中体会幸福快乐的能力,这种引导是学校义不容辞应该做的,当然也希望家长们也能和孩子们一样从学习中体会快乐,而不应把自己的人生理想或生活的不易加载在孩子们身上,孩子永远只是孩子本身,他们仅承担自己的理想、快乐和幸福,这样长大了,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充满激情、富有智慧的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责任,勾勒出自己人生中美好幸福的生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539-785789.html

上一篇:关于孩子们作文的点评-走进小学课堂后记
下一篇:说说研究生招生那些事-如何突破行业研究所招生的困境
收藏 IP: 218.28.140.*| 热度|

1 陆俊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