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彦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彦

博文

哲学不能只是意见,还需要有完整的建构

已有 1662 次阅读 2023-3-4 21:4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2023-02-22(2)

“过去被知道,现在被认识,未来被憧憬;知道的被述说,认识的被呈现;憧憬的被预言。”——谢林《世界时代》

不同于专业哲学介绍,如对自然科学结果进行逻辑和抽象总结的英美科学哲学,对哲学文本进行解读的经典哲学,以及致力于社会批判的那些当代欧陆哲学,本课程面向对哲学感兴趣但又没有时间或意愿钻研哲学经典原著的非哲学专业学生。希望能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正在从事或计划深入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生,介绍一种建设性的自然科学的哲学建构。

当代自然科学尽管有很多重大问题仍没有解决,而且新的前沿问题还在不断涌现,但毕竟有一个严格的体系和架构,因此,只有一个严格的体系化的哲学建构才可能容纳自然科学体系的完整内涵。这在历史上只有早期谢林和黑格尔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尝试过,但它们不仅晦涩难懂,而且其涵盖的科学知识很快就因19世纪科学革命的开启过时了。晚期谢林以及紧随其后的马克思都比较谨慎,没有深入到开始高度专业化的自然科学领域之中。恩格斯在1870年代也曾准备撰写一部自然辩证法,但只留下一些未完成的手稿。

这里的整体思路是以黑格尔的逻辑学体系为基础,以现代自然科学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为案例,参照谢林、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和相关资料,梳理自然科学的内在逻辑。以数学为基础、追寻不同形式的确定性的自然科学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虽然各专业和学科的具体内容无比丰富,但其大致的发展脉络还是可把握的。我将以自然科学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主体和客体、物质和意识的概念以及二者关系为主线,选取哲学史和科学史中一些著名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特别地,不同于那些以介绍问题为主的课程,本课程将不会把难问题完全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而将尝试提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包括(但不限于):

1.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客观存在的物质及其客观运动规律——并非与主观观念完全对立或截然分离,恰恰相反,无论是物质客体的自身存在,还是物质运动的现象和规律,都不仅与主体的运动密切相关,甚至还是由人集体的主观观念设定的。

2.      就此而言,以康德哲学为重要基础的现代科学,虽然在表面上把不可描述的、形而上的东西(如灵魂和上帝)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但仍然设定了另外一些无法呈现的先验的东西(如对称性、生命和意识本质等等),对这些东西的研究,某种程度上就是现代版的上帝存在的证明。它们根植于西方文化最深处,能够不断激发西方科学家的灵感和创新,但却让离不开东方文化的中国科学家们陷入被认为只能进行跟踪式创新的境地。

3.      但是,如果回归事情本身,就会发现自然科学研究在中国的创新,并不是只有背负沉重包袱的“邯郸学步”这一条路。中国式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作为中国人自由意志的表现,也蕴藏在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之中以及中国人自己的灵魂深处。

4.      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包括主要研究方法和考察对象——的设立也不过百余年。在对其背后的哲学架构充分认识、理解、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完全有可能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范式,这个新的研究范式将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现代版上帝为中心。

5.      最后,既然“物质”是一个被设定的概念,那么,人类社会和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就不会是有限的,而是能够被无限创造出来的——比如以数字或者混合现实的形式。因此,即便只是以当代科技已经和即将达到的水平,“物质极大丰富”,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14-1378912.html

上一篇:科学追逐确定性,哲学思索不确定性
下一篇:客体是由主体设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以东方甄选为例
收藏 IP: 219.142.144.*| 热度|

3 农绍庄 许培扬 郑永军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