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cj0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cj007

博文

以人为本,以提高研究生待遇为抓手,综合提高科研能力水平

已有 2795 次阅读 2021-8-20 21:24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纵观我国的教育,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独特的阶段。一方面研究生是学生,另一方面研究生也参与了科学研究,也属于科研工作范畴。研究生教育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当以人为本,从精神上、物质上以及收入上切实提高研究生待遇,解决科学研究的后顾之忧,获得尊严,从而综合提高科研能力水平。

一、研究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研究生是科技前沿研究必不可少的力量

首先,如果说本科专业的选择上,来自于家长的喜好、社会的声誉以及对专业的不了解占了很大的比重,那么研究生专业的选择则更多来自于本人的意志。一般而言研究生能够在研究生录取的时候认真思考自身的人生目标与未来,能够忍受较长时间的相对低收入,对未来的规划更加长远;其次,国内对于研究生的毕业标准在学术上普遍有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等硬性限制,这种来自于有学位和无学位的强烈落差,要比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金钱的多少和职位的高低更加剧烈。加之有学习年限的要求,研究生有来自学业上很大的压力;最后,研究生做为学生和后辈,继承了来自国内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普遍能够听从导师的指导,在对导师指令的尊从和任务的配合上要比社会上同事之间较为融洽,可以更好的吸取导师在科学研究当中所积累的经验,能够形成较好的工作配合。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研究生作为主要贡献者的占83.6%,作为积极参与者的占95.6%。研究生具备极强主观能动性,是科技前沿研究必不可少的力量。如果没有研究生的参与,很多研究课题将无法顺利开展。科研项目所强调的研究生参与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二)研究生质量直接决定了科研能力水平

在学习能力,尤其是终身学习意愿上,排名靠前大学出身的人比排名靠后大学出身的人,学历高的人比学历低的人,具备显著的优势。同等条件下更快的适应新岗位,更快的接受新事物,更高效的完成工作直接取决于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招聘的结果很大一部分决定因素看学历,虽然过滤掉了很多平凡学历出身的求职者,为大众所诟病,但也是有其自身的逻辑。

科学研究,尤其是前言科学研究,都是探索新事务和掌握新方法的过程。研究生本身都是23-28周岁的年轻人,正是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对于探索新事务和掌握新方法的能力,某种程度而言比导师和资深研究员更为迅速,所欠缺的只是方向的指引和经验的积累。而优秀的研究生更是能够起到引领学科的作用,因此成为了国内外大学的争夺对象,为此争相不惜以高额奖学金来吸引研究生。

每年的大学排名和学科排名越来越成为各个大学所重点考虑的事情。诚然,科研水平越高的大学,其排名越高。而排名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大学的资金收入,所牵涉的社会声誉更是决定了招收的研究生水平。而这些优秀的研究生又反过来促进科研能力水平,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正反馈过程。所以要想提高一个大学的科研能力水平,资金经费、社会声誉等因素当然需要考虑,而研究生质量则是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研究生是国家长远发展之必需

在很多学科当中,本科教学基本上是100年之前的知识,指望本科毕业的人直接从事科学研究,无异于天方夜谭。科学前沿的知识是不确定的,都需要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创造才能成型,而且常常会被新的研究成果所纠正乃至于推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只通过书本的教学,没有实际的去从事研究工作的话,很有可能形成新时代的本本主义。在参与科学研究当中,研究生会逐渐增进科学的认识,提高科学的素养,扩大科学的视野。指望每一个研究生都成才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培养不成材,各个领域的专家大师,都是从万千个研究生当中择优成长起来的。

就当前的世界发展看,科技立国科技强国是潮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设备固然重要,但是掌握科技的人才更加重要,没有这些掌握科技的人才的使用,再昂贵的科研设备不过是一堆精致的玩具。先进科学技术的承载,各种技术资料固然非常重要,能够读懂以及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更加重要,没有这些掌握技术的人才,各种再先进的技术资料也只不过是一堆废纸。科学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然产生的。再优秀的人才,如果没有接触过实际的科学研究,不能成为科学技术专家研究生是科技发展的后备,是国家长远发展之必需

二、提升研究生待遇能够起到以下作用:

(一)能够解决科学研究的后顾之忧

首先,我国的研究生普遍都是23-28周岁的年轻人,他们都已经成年5年以上,已经超出家庭必要的抚养义务,来自长辈们本应该停止的继续投入即将成为他们的人生负担,自力更生尤为重要。再者,研究生的同龄人普遍都已经步入社会,有一份自己的收入以养家糊口。相对而言研究生的收入较低,同辈的横向对照也使他们在人情上落得下乘,缺乏必要的体面。最后,作为年轻人,研究生有组建新家庭的需要,恋爱的必要花销以及可能的对下一代的抚养花销也成为了现实问题,而考虑到国内出生率的降低以及他们作为高素质人才必然的生育优化,适当的收入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纪,时间非常宝贵,不应该浪费在为生活费用的挣取上面。研究生,特别是有潜力的科技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得到必要的关爱和呵护,让他们不为最起码的生活问题而发愁,给他们一心科研的环境。研究生待遇应达到这种程度,即硕士能够养得起自己,博士能够养活一个3口之家。

(二)能够调动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与潜能

研究生阶段都是研究生一生成长当中比较关键的时期,不为衣食发愁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的挖掘其潜力。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境遇会有不同的命运,在研究生阶段的视野也依赖于领导和导师们的关怀。如果持续性的低投入,很容易形成放羊的形态,成长轨迹变得不可控。我们一直在警惕高智商犯罪以及高学历犯罪,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工作者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过去有“造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而现在也不荏多让,我国的青年研究者的生活状态远逊于在职同龄人。基于以上原因科研工作对年轻人,特别是有学术潜质的年轻人逐渐失去吸引力。一些有学术潜质的年轻人,要么不再从事科研工作要么有逃离科研的意愿,读研读博在众多年轻人看来只不过成为了就业缓冲期。

我国更应该在政策上倾斜于这些还愿意继续学习的人。有人才才会有未来,这应该成为我们这个国家最基本的信条之一。我国应该提高研究生待遇,充分调动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与潜能。

(三)能够把优秀的本科生留在国内

吸引其他国家的优秀本科生去读研究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这些发达国家不但在签证上拥有优待,而且普遍设立了高额的奖学金。而这些学有所成的研究生,大部分都留在了这些发达国家,为这些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促进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国内种树,国外结果的现象,在许多国内著名大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近些年来,每年都有大量的清华、北大和中科大的最优秀本科毕业生出国读研究生,不少人一去就不复返。

诚然,国外学校过去有着更好的科研条件、更好的师资队伍、更紧密的学术氛围。如果说我国科技领域普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自己不能培养博士生,所以国家鼓励大批人员出国。那么近些年来,我国不少科技领域经过20多年的奋斗已具有一定的优势,有的还居国际领先水平,只要有好的研究生生源,就能够立足国内培养一大批高级科技人才。

我国的学术评价仍处于影响因子为纲的年代,而国内语言环境为国内的研究生额外产生了科技论文专业英语学习障碍,再加上国内研究生天然远离国外学术圈,即使是科研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国内研究生也天然存在极大的投稿审稿劣势。在这种环境下,海外学历的吃香也就不言而喻了。提高研究生待遇,尊重国内研究生,不为他们制造额外的障碍,使他们能够跟引进人才享受同等待遇。把优秀的本科生留在国内,这是提高我国科研水平所必须的路径。

(四)能够留住社会尊重科学的风气

现在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村,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又盛行起来了。究其缘由,无外乎研究生的待遇之低方面。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时刻,以房价为代表的资本性资产也面临着飞速升值的现实,家庭的原始积累是给家庭实现阶层进阶的重要资本。如果一个人初高中毕业就能够挣钱,会为家庭的原始积累带来很多的提升。而相反,研究生往往需要家庭的支持,会是家庭原始积累的拖累。所谓一步慢,步步慢。在一些城市,研究生们已经面临着买不起房,无法安居的困境,而他们的同龄人却能够及早实现买房定居。这个残忍的事实将动摇我国自古而来的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这个我们民族的良好传统在一些农村开始变淡。

本科生毕竟还是处于学生阶段,且人数较多,提高待遇财政负担较重。而研究生本来就是经过个人意愿与招考资格的层层选拔,人数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生本身已经参加了科研工作,理应得到更多的收入。因此,以提高研究生待遇为契机,留住我们这个社会尊重科学的风气。切莫形成欧美现代社会反智主义横行的情况。

(五)能够综合优化导师的招生配置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各个大学都有限制性的招生名额,这些名额的争夺成为了各个大学研究生教育部门重点关照的工作。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发展的需求,招生名额直接成为了除科研经费之外最重要的资源。研究生名额的总额限制使得研究生导师争夺招生名额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研究生教育部门往往会制定严格的招生名额分配规则,这也成为了研究生教育部门最重要的权力来源。各个大学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都会重点关照研究生配置。学术头衔带来的招生名额也成为了戴帽子现象的很大诱因。对于那些无力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生导师而言,名为联合培养、实为挂名导师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带来了不少的收益。

放眼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不存在所谓的招生名额。限制其招生的因素除了导师精力限制之外,高昂的奖助学金使得研究生导师需要很多的科研经费才能支撑。其有限的奖助学金名额才是制约这些国家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通过提高高校对于研究生待遇,尤其是导师经费的支出,使研究生招生不再成为自然轻松、一本万利、旱涝保收的事情。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其待遇由国家项目支付。承担导师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生,其工资由横向课题支付。没有项目经费的导师,不应该招收研究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倒逼各个高校提升招生选拔力度,控制各个导师的招生热情。使研究生教育回到正确的道路上,逐渐淡化招生名额限制。

三、研究生待遇的提高不仅在于收入的增加,还在于人文精神上以及物质条件上的持续性投入,具体应该做到以下五方面:

(一)努力增进人文关怀,形成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我国在某种程度上把研究生教育当作就业的缓冲地带,避免大规模失业冲击社会秩序,这正是专业性硕士设立的初衷。研究生导师把研究生当作做项目的脑力甚至体力劳工廉价劳动力,学术民工。称呼导师为“老板”则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把研究生当作未来的高级技工,那么他们就是未来的技工,只能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提高科研能力。但是如果把研究生当作未来的科学家,并且从培养到毕业加大人文投入,尊重其人格,那么他们之中就会涌现出未来的科学家,年轻的教授,共产主义事业的继承人。

研究生相对于导师是非常弱势的,不仅体现在科研资源的分配上,还体现在学业的完成方面。如果得不到其他人的关怀,很容易陷入孤立无助的情况,这是对其科研工作的极大浪费。研究生教育部门以及各个院系应当实时跟踪研究生培养进度,了解研究生的精神状况,调节师生矛盾,做好“知心大姐”的角色。这是通过填写各种的培养表格以及办公室文山会海是无法做到的,需要以身作则。对于师生矛盾无法调解的情况,不设置更换导师的障碍。

(二)切实提高住宿条件

值的讽刺的是,虽然我国的基建水平独步全球,拥有所谓“基建狂魔”的诨名。但是我国研究生住宿条件方面确是出名的差。不仅在于国内研究生大多只能安排在环境复杂的集体宿舍,还在于国内高校招收留学生的时候普遍安排远高于国内研究生的住宿水平,甚至于一些高校相比于国外并不优越的住宿条件竟然成为了其招收研究生的亮点与噱头。

虽然研究生的住宿条件相对本科生而言优越不少,但无论横向对比国外研究生住宿条件,还是纵向对比自身在家环境,更不用说即使是租房的已工作同龄人的强烈反差。研究生正处于恋爱成家的年龄层,对于单人宿舍或者独立套房的需求是非常现实的。研究生的工作时长要高于社会上的大部分工作,为了学业起早熬夜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住房的时间要求也要更高一些。随着00后新一代研究生对于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提高研究生住宿条件刻不容缓。

在国内基建成本远低于国外的情况下,住宿条件本不应该成为问题,无非分配的不平衡加上思想的不重视。随着国内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很多高校的老校区都处于严重拥挤、地价高企的市中心,而恰恰是这些老校区承担着最多的科研任务。一方面,新校区的建设当中,高标准的研究生宿舍需要成为各层领导需要重视的目标,另一方面,提高老校区研究生的奖助学金使其能够负担得起周边社会的房屋租金。从校内挖潜加上市场化手段两方面并举来提高研究生的住房待遇,使其住的有尊严。

(三)动态调整奖助体系

2013年起,中央财政调整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并设学业奖学金以来,研究生奖助学金得到了持续性的提高。虽然很多高校研究生的收入标准依然低于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但总归事情在朝好的方向前行。要以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切实增加研究生的奖助标准。通过“三助一辅”岗位来惠及家庭较差的研究生。

而奖助体系的设立的科学性也要得到重视,如果奖助体系不合理,则将事倍功半。作为奖学金,其标准无外乎考试成绩和科研成果评优的主要抓手。课程学习因不像本科生那样相对统一,其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意义不大。科研成果方面因专业学科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属性不同,也很难比较。因此各个高校在奖学金评比上要分清专业特点,综合进行评比。

真正的科研成果其价值或意义的体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至少在短短的几年读研时间内是很难评价的。而争奖学金带来的拆整为零、热衷于低水平重复性的修补工作的多发论文,量产出华而不实的所谓成果,却能很轻易地击败潜心十年磨一剑的同学。有必要在研究生奖学金评比的实行过程中小心翼翼,杜绝按下葫芦浮起了瓢——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却助长了学术上的急功近利。

相对于高额奖学金,研究生更渴望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更看重科研本领和未来发展。所以在致力大幅度提高整个研究生群体的生活待遇之余将体现差别的奖学金设置在入学、中期考核以及毕业阶段,研究生在学期间则尽量实现平均收入

对于合理延期的高年级研究生为了确保他们能潜心科研工作并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设立更高额度的奖助学金,基础支撑学科学生获得奖助的渠道特别是社会奖学金的渠道比较少,应该得到更多的照顾。发挥市场在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吸纳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学校设立社会奖学金项目,以资助研究生潜心学习和科研。增加导师在资助研究生方面权重,可根据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贡献,对于科研能力强的研究生可上浮助研津贴标准。

(四)健全收费和贷款制度

研究生学费对于高校而言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是由于奖助学金的设立,使得收费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研究生在学期开始的时候上交一笔学费,另一方面各种奖助学金作为学费的全额返还又会很快的一次性下发,这一来一去无异于多此一举。学费一个很重要作用是明确高校与研究生的责任与义务,切不可图省事而与奖助学金而混为一谈。一次收费,按月发放奖助学金不但能够使高校财政得到结余和喘息,而且能够培养研究生的财务能力,为其走上社会做好财务基础。

明确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同时,助学贷款制度也应该得到调整。无论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多数研究生都不愿意依靠父母解决学费、生活费与住宿费。对研究生而言助学贷款不仅是“助困资助”,更多的应是真正意义上的“助学资助”。在新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助学贷款制度。要积极探索与企业、政府联动签订协议为研究生提供“助学资助”贷款机制,吸收社会资源,以借款付息的方式,资助研究生不因学费问题而放弃学习机会。

长期以来,高校与周边社会收费标准脱节,不可避免地产生权力寻租的现象,高校的后勤部门往往成为师生的众矢之的。另外,收费的稀少也使得各种文体设施以及宿舍的维护成为高校的负担,导致高校新建场馆依赖于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缺少自主权。所以应该允许高校对提供的文体设施以及宿舍合理提高收费标准。差异化的服务带来差异化的收费。

最后,由于研究生不属于工作岗位,其五险一金无从谈起,再加上收入实在不高,有违个人所得税设立的调节收入的初衷,因此各种奖助学金不应该成为个人所得税所征收的对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671-1300658.html


下一篇:关于设立高等教育国家统一专业水平考试的建议
收藏 IP: 125.217.162.*| 热度|

3 彭真明 丁克强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