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dyo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aindyok

博文

群体历史动态推断之Mismatch distribution篇

已有 34274 次阅读 2015-6-23 15:54 |个人分类:软件教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扩张, 群体动态, 错配分布

引言:
  当群体处于扩张时,理论上我们可以计算出扩张前或扩张后的群体大小以及发生扩张的时间。错配分布(Mismatch distribution)是以可视化方式体现群体历史动态的一种方式。一般群体在过去经受扩张或持续增长,其错配分布曲线会呈现单峰泊松分布,且Tajima's D和Fu's Fs等中性检验显著偏离中性突变;而群体大小保持稳定时,错配分布曲线则呈现多峰曲线分布, 中性检验不显著。
  绘制错配分布曲线可以使用DNAsp和 Arlequin,但两者的表现方式略有不同:
  (1)DNAsp期望值的假定模型有两种:一种是假定恒定群体大小(Constant population size),另一种是假定群体大小下降(Populattion growth-decline)。如果实际观察结果与期望值的某个假定模型相吻合,则说明群体状态与期望的假定模型一致(恒定或收缩),反之,则说明背离期望值的假定模型,群体处于扩张状态(曲线为单峰)。
  (2)与
DNAsp不同的是,Arlequin则是采用曲线拟合的方式,即可期望值和观察值的曲线是否拟合,并通过两个参数评估扩张的可靠性:SSD (Sum of square deviations)和 r (Harpending's raggedness index),这两个参数的统计检验不显著(即:P值均大于0.05)时,表明不能拒绝群体扩张的假说,即符合原来群体扩张的假说。
 
BY DNAsp

1. 用DNAsP打开目的序列,依次点击菜单栏的“Analysis”-“Population Size Changes”,如图:



2. 在 “Data Set“下拉菜单方式选择待分析的数据集,本示例数据未分组,仅一组数据(n=95),”Analysis“选择错配分布(即Pairwise Differences),期望值模型根据需要选择,默认为恒定群体大小,如下图所示:


3. 参数设置完成,按下”OK“按钮,然后依次点击“DNAsp Graph”-“Select Graph”-“Pairwise Differences”即可出来彩色的曲线图。




当然,也可以选择黑白方式显示,如下图所示:  


4. 由于默认生成的图形样式固定,为满足高IF期刊的要求,可将原始数据导出到Excel中美化。选定“Output.Grid”标题栏后,在菜单栏“File”下“Save Current Output”,如下图,此时会生成一下*.out文件。


用记事本类工具打开生成的*.out 文件,将原始数据复制到出来,如下图:


在Excel中处理,选择数据后“插入”-“折线图”,如下图所示:


Excel大家肯定比我熟悉,这里就不再赘述,最终效果图大致如下图所示:





BY Arlequin

1. 在DNAsp中导出用用于Arlequin分析的Haplotype数据文件,如下图所示:




2. 数据类型为Arlequin Haplotype List,如下图:


此时提示保存两个类型的文件,一个是Haplotype数据文件(*.Hap),一个Arlequin方案文件(*.Arp):




3. 将上一步生成的两个文件复制到Arlequin的根目录下,即与WinArl35.exe路径一样,然后在程序界面的“Open Project”选择选择分析的“*.arp”方案文件,如下图:


切换到“Structure Editor”进行分析,示例文件只有一组序列,故Group编号为1,完成后“Update Project”更新一下。


切换到“Seting”标签,设置分析的选项及参数,选择“Mismatch Mistmatch”,在右边分析选择勾选“Estimate Parameters of demographic expansion”。


完成后,按下右上角的“Start”即可开始分析。完成会弹出一个网页,找到“Mismatch distribution”所在位置,把数据复制出来,整理后放在Excel中处理,方便同前,此处不再赘述。



数据美化处理后,预期效果图下图所示:



SCI美图欣赏:

出自:Hu ZM et. al. Phylogeographic heterogeneity of the brown macroalga Sargassum horneri (Fucaceae)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in relation to late Pleistocene glaciation and tectonic configurations. MOLECULAR ECOLOGY, 2011; 20 (18): 3894

----------------------------------------------------------------------------

Raindy 注: 欢迎转载,但请保留作者信息。严禁用于商业目的,谢谢支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481-900027.html

上一篇:群体历史动态推断之Bayesian Skyline Plot篇
下一篇:EasyCodeML开放测试,欢迎试用!
收藏 IP: 61.154.0.*| 热度|

1 武海丹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