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正
在科普界,最不环保的人物非方舟子莫属,因为他在新发社的每日电讯的专栏是垃圾最多的,几乎是篇篇胡说,定期瞎扯。
在2012年4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登出了方舟子的《环保玉米与环保猪》,为转基因站台,居心不良。为什么我说方舟子居心不良呢?因为几乎是赤裸裸地利用了国内外信息不对称,对读者进行欺骗性地误导。
在4月初,加拿大贵夫(Guelph【注1】)大学就正式宣告,由于环保猪项目资助者安大略猪肉协会不再支持该项目,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环保猪将终止,现有的18头环保猪将被安乐死。在2010年环保猪还获得了加拿大环保部的认可,为什么突然如此惨淡收场呢?
环保猪早在1999年就发明了,而在2007年就开始向FDA递材料,申请允许其猪肉上市,估计也是在这时向加拿大卫生部申请的。在2010年底发生了一件大事,美国盛行传FDA将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市,激起众多反对声音,不少议员都直接向FDA交涉,要他们谨重。FDA官员表示转基因三文鱼是安全的,但随后组织的审批委员会否决了转基因三文鱼,认为证据不足。
转基因三文鱼早在1996年就开始申请上市了,FDA拒绝批准,也就不可能批准任何在它之后的转基因食品动物,FDA的立场差不代表了加拿大卫生部,FDA通不过,加拿大卫生部也不会通过,即使加拿大通过了,也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没有市场前景,转基因猪就无人问津,最终让贵夫大学做不下去了。转基因猪做了十多年,不得不夭折。
在这么一种背景下,方舟子应当已经知道转基因猪的夭折命运了,却把一个失败的项目拿来向中国民众兜售,以“这种环保猪已在2007年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申请商业化养殖”来试图蒙混过关,让不细心的读者误以为国外的人已经吃上转基因猪肉了,其用心险恶。隐瞒转基因猪已夭折失败的关键信息,方舟子跟《新华每日电讯》实际上在故意误导与欺骗中国民众。
污染科普环境的方舟子不仅仅是试图误导中国民众,他还习惯性地犯科学错误,在科学上胡说八道。
一、利用玉米中的磷
如果猪能充分利用玉米中的植酸,既可以减少浪费稀缺宝贵的磷矿,又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这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改良玉米着手,提高玉米种子中的植酸酶含量,培育环保玉米。另一条途径是改良猪,让猪本身能合成、分泌植酸酶,变成环保猪。
这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改良玉米着手,提高玉米种子中的植酸酶含量,培育环保玉米。…另一条途径是改良猪,让猪本身能合成、分泌植酸酶,变成环保猪。
方舟子宣称,利用玉米中的磷有两条途径,要么转基因猪,要么转基因玉米。事实上,早在转基因猪与转基因玉米发明之前,就发明低植酸玉米了。从生化(方舟子本行)角度来说,低植酸玉米才是最佳解决办法,让玉米把磷酸合成植酸再分解出来,无疑不如阻止植酸合成更为有效节约生物资源。而方舟子之所以回避了低植酸玉米,无非是因为它是源于传统的诱导基因变异并杂交的方式诞生的,如果是转基因,估计方舟子就会写三条途径了。
当然,也不排除方舟子埋头抄英文普通媒体而忽略相关进展的可能。如果读了转基因玉米的专业文献,就无法回避低植酸玉米。
二、猪吃不上玉米
在历史上猪吃不到玉米,进化不出充分利用玉米营养的生理机能。
方舟子在这里卖乖说俏皮话,结果大谬不然。植酸是植物种子储存磷的形式,猪吃不上玉米,但它能吃上米、吃上面、吃上各种豆子,哪里会少得了植酸?如果猪能进化出消化米面豆子高梁的能力,就可以好好地消化玉米,充分利用玉米中的营养——除了植酸,玉米又有多少营养是猪不能利用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猪,所有的单胃动物都拿植酸没办法,包括人类。按方舟子的说法,如果猪吃得上玉米,就当能消化植酸了,那么火鸡是伴随玉米在北美出现的,岂不应该能产生植酸酶了?可惜饲养火鸡的一样地需要加植酸酶才能让它们消化植酸。
如果方舟子查了环保猪的专业文献,会发现评价它的减磷效果用的是大豆而不是玉米。
三、猪粪污染只发生在养猪业发达的地方
在养猪业发达的地方,土壤中的猪粪会多到超过了农作物所需,遇到下雨或积雪融化,土壤中的粪便流入江河、湖泊、海洋,里面的磷进入水域,
方舟子太缺乏常识了。猪粪构成农家肥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多还是少,猪粪都会随雨水以及渗透而污染水源,这称为Runoff,逃逸。即使在养猪业不发达的地方,土壤中的猪粪还达不到农作物所需的程度,逃逸污染仍然不可避免。
四、“娇气”的与“皮实”的植酸酶
因为这些玉米种子是要加工成饲料的,所以它的植酸酶既要能耐高温,又要能耐胃酸环境。植物的植酸酶比较娇气,难以满足这个要求,某些微生物的植酸酶倒是比较皮实。
方舟子太无知了,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谈什么,一个劲儿地想当然。植酸酶有很多种,不同的植物植酸酶就可能不一样,同样地,微生物的植酸酶也多样化,植物的植酸酶可能跟微生物相似,而同为微生物的,也可以分属不同种类的植酸酶。绝大多数的植酸酶尚未鉴定,性质不确定,谁也不敢下这种不知所云、毫无意义的结论,当然,无知无畏者除外。
转基因用上微生物的植酸酶,那是因为转基因往往都用微生物的基因,道理说穿了再简单不过:微生物远比植物与动物简单,鉴定分离其基因更容易。可惜了方舟子这个转基因的吹鼓手,居然连这么简单的基本常识都不懂,还敢一个劲儿地充当转基因专家。
总结:
总而言之,方舟子满腔热情地推销转基因,却缺乏基本的转基因常识,在科学上信口开河,用夭折失败的转基因猪误导民众。论及中国转基因环保玉米,方舟子可能不知道的是,它还真是一种低植酸玉米,其中植酸减少了约1/4,而磷酸无机盐增加了4-5倍。这既可能是转基因干扰了植酸的合成,也可能是合成后被增加的植酸酶就地分解了的原因。
环保玉米还命运未卜,更多关于植酸、环保猪、环保玉米的讨论见《环保猪与环保玉米》。
注:
【1】也译为贵湖,该地名意指英王乔治四世,在当地没有这么一个湖,故译为贵夫。
附:方舟子::环保玉米与环保猪
2012年04月20日 07:55:03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3版
如果猪能充分利用玉米中的植酸,既可以减少浪费稀缺宝贵的磷矿,又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这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改良玉米着手,提高玉米种子中的植酸酶含量,培育环保玉米。另一条途径是改良猪,让猪本身能合成、分泌植酸酶,变成环保猪。
玉米起源于美洲,猪起源于欧亚大陆,它们分别被生活在两块大陆上的人们培育、驯化,一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殖民者把猪带到了新大陆,又把玉米带回了欧亚大陆,二者才开始相遇,到现在已变得密不可分:不管在哪块大陆,玉米面都是猪饲料的主要成分。
这是因为玉米是产量最高的粮食,用它做饲料成本低,而不是因为玉米最对猪的胃口。事实上,从营养的角度看,玉米面并不是很合适做猪的饲料。这也不奇怪,猪本来是杂食性的,什么都吃,并不依赖单一的食物来源,更何况在历史上猪吃不到玉米,进化不出充分利用玉米营养的生理机能。
玉米面作为猪饲料的一个缺陷是蛋白质含量偏低,所以饲料中还要添加豆饼、鱼粉等高蛋白成分。另一个缺陷是玉米面中可利用的磷太少,猪容易得缺磷症,要往饲料中添加无机磷(一般是磷酸氢钙)。
玉米种子中并不是没有磷,恰恰相反,磷的含量还很高,只不过这些磷大部分是以植酸的形式储存起来的。植酸又叫做肌醇六磷酸,可见其中的磷还不少。有一种叫植酸酶的蛋白质能把一分子的植酸分解产生六分子的磷酸,然后被植物利用。玉米种子中植酸酶含量极低,但是到发芽时,会合成大量的植酸酶来分解、释放植酸中的磷。
用来做饲料的玉米粒是没有发芽的,里面的磷大部分在植酸里,而猪没法很好地利用植酸中的磷,所以只好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这是舍近求远。没能被消化的植酸变成粪便的一部分排出体外。在体外,微生物中的植酸酶能把植酸分解成磷酸,因此猪粪含有非常丰富的磷,是很好的磷肥。
在养猪业发达的地方,土壤中的猪粪会多到超过了农作物所需,遇到下雨或积雪融化,土壤中的粪便流入江河、湖泊、海洋,里面的磷进入水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藻大量地繁殖,导致水中缺乏氧气和产生毒素,鱼类被杀死。中国是养猪大国,这个环保问题也最严重,农业磷污染有39.4%来自牲畜粪便,剩下的来自化肥。
如果猪能充分利用玉米中的植酸的话,既可以减少浪费稀缺宝贵的磷矿,又可以减轻环境污染。
这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改良玉米着手,提高玉米种子中的植酸酶含量,培育环保玉米。因为这些玉米种子是要加工成饲料的,所以它的植酸酶既要能耐高温,又要能耐胃酸环境。植物的植酸酶比较娇气,难以满足这个要求,某些微生物的植酸酶倒是比较皮实。要把微生物植酸酶给弄进玉米中去,就要用来转基因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培育成功的植酸酶转基因玉米,是把黑曲霉的植酸酶基因转到了玉米中,让玉米种子生产这种活性很强的植酸酶,加工成饲料后植酸酶仍保留大部分活性,在猪胃内酸性环境中发挥作用,把饲料中的植酸分解成磷酸被猪吸收。这种转基因玉米已在2009年获得安全证书。
另一条途径是改良猪,让猪本身能合成、分泌植酸酶,变成环保猪。这项工作是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做的,他们把来自大肠杆菌的植酸酶基因转入猪的体内,让猪的唾液腺生产、分泌植酸酶,在嘴里和饲料混杂一起,进入猪胃,在酸性环境中这种植酸酶把饲料中的植酸分解成了磷酸,减少猪粪便中的磷含量能达到70%。这种环保猪已在2007年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申请商业化养殖。
转基因技术经常被妖魔化成破坏环境的技术,但是正如我们已看到的,巧妙地使用转基因技术,反而有助于保护环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