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模仿土摩托煸煸情:
有一个想法十分诱人,就是批翻颇有名气的科学记者土摩托袁越,证明自己在科学上很有底气。
今年8月,土摩托对着寻正举起了科学大棒,即将开始为期数年的科学论战。这一次论战是数个月前就埋下了种子的,土摩托极力吹捧方舟子,喻其为中文唯一可读的科普,让多次批判过方舟子科普的寻正鄙视其人见识,公开嘲笑“唯一可读科普论”,虽然没点土摩托的名,土摩托却是暗恨在心。怎么排解这份怨恨呢?有一个办法十分诱人,那就是号召科学记者封杀寻正。
其实,封杀这一招很早就被方舟子试过了,他不敢跟寻正正面交锋时,都是攻击发表寻正文章的杂志。寻正嘲笑方舟子的科普时,也一样地嘲笑发表方舟子文章的报纸,中国青年报因为经常发表垃圾科普而被寻正斥为中国毒害青年人报。给方舟子纠错太容易,每关注一篇文章,都能装一大框,我也想另外找人检验自己的纠错能力。于是,嘲笑土摩托的计划就顺理成章地排入了我的日程。
土摩托突然发现世界变了,因为他的身份与学识全部受到了质疑。学历造假不敢辩解,工作经历造假也不敢辩解,而引以为傲的科学,也一夜之间崩塌,还有什么比抓了他的科普一篇不留地依次嘲笑纠错更有说服力的呢?以前有人嘲笑过土摩托,但没人认真地考证他在科学上的功夫,总让他有辩解的余地。这一次,土摩托面临其科学记者生涯的冰川世纪,连汗毛根儿,都结着冰渣。
此文揭露土摩托胡乱拼凑他没读懂或者读不懂的科普,《一觉醒来,火星到了》。此文是《生命八卦》这本垃圾科普书的第五文。三联生活周刊已经用这样的劣质科普骗了读者一次钱,土摩托将之编撰成集,还要再骗一次钱。请大家捂紧自己的腰包。
请大家欣赏土摩托袁越的科学硬伤:
从进化的角度看问题有意思,但需要从可卡因的兴奋中醒过来再说……铃铃铃,梦游火星者醒过来了么?
附:一觉醒来,火星到了
作者:袁越
有一个办法十分诱人,就是让宇航员冬眠到达遥远的火星。
今年3 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一颗探测卫星终于进入了火星轨道,即将开始为期4年的科学考察。这颗探测卫星是2005年8月份就发射了的,假如这是载人飞行的话,为期半年的长途旅行要耗费大量的食物和水,目前没有任何火箭能够产生足够的推力把这些给养送到遥远的火星上去。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有一个办法十分诱人,那就是让宇航员们冬眠 。
其实,冬眠这一招很早就被科幻小说家想出来了,不少以星际旅行为主题的电影里都出现过类似情景。不过宇航界一直没有下大力气去研究,毕竟人类目前的技术手段最多只能把宇航员送到月球这样的近距离目标,犯不上冒那么大的风险。但是按照NASA最近提出的火星计划,需要一次送6名宇航员去火星,单程就需耗时6个月,先不说食品、氧气和水的供应问题,光是解决这些宇航员因长期封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就足够NASA忙活的。于是,这个冬眠计划终于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
其实,早在2004年,欧洲宇航局就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名叫DADLE的类似鸦片的化学物质能够诱发松鼠进入冬眠期 。但是这项实验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因为松鼠本来就会冬眠,科学家对一些已经失去冬眠能力的哺乳动物更感兴趣。
去年,美国西雅图一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马克•罗斯终于做到了这一点。他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地诱导大鼠进入了冬眠期,而且所用的诱导剂也是一种哺乳动物自身就能产生的化学物质:硫化氢(H2S)。稍微有点生化常识的人都知道,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普遍存在于下水道和石化工厂的"酸性气田"中。它能够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结合,而这种对新陈代谢很重要的蛋白质通常都是结合氧气的,于是硫化氢剥夺了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这一原理非常类似于一氧化碳(煤气)中毒 。
那么,这种毒气怎么会诱导冬眠的呢?事情还得从一种线虫说起。罗斯的研究小组发现,绝对无氧的环境可以诱发线虫进入冬眠状态,再恢复供氧后也不会对线虫造成损伤。但是,微量的氧气(0.01%~0.2%)却会让发育中的线虫试图继续发育的过程,结果则是致命的。这种低氧环境非常类似于人类的缺血状态,因为即使把人放在完全没有氧气的屋子里,人血液中剩余的氧气也将使人体组织无法达到完全无氧的状态。因此,低氧状态下的线虫的死亡和人类在缺氧状态下的死亡是很类似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人体组织处于完全缺氧的状态呢?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他们先通过诱导的办法让实验狗心脏停搏,然后用低温生理盐水为这些狗施行换血,生理盐水携带氧气的能力比血液低很多,因此狗组织中的含氧量被显著地降低了。这些狗丧失了意识,不再有呼吸和心跳。然后科学家再用输血的办法使狗苏醒,这些狗没有一只表现出任何损伤 。很显然,完全无氧状态能够诱导像狗这样的高等动物进入冬眠状态。
但换血这个办法太过麻烦,危险性也大。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有,那就是使用氧气的竞争剂。大部分这类竞争剂都是有毒的,因为它们会妨碍细胞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过程。一氧化碳就是这样一种知名度很高的竞争剂 ,但是它结合血红细胞的能力太过强大,因此罗斯他们只好尝试使用其他的氧类似物。因为硫化氢属于常见的工业毒气,有关它的资料和数据十分详细,因此它被选中了。
罗斯把大鼠暴露于高达80%的硫化氢气体中 ,结果大鼠的体温很快下降,最后稳定在比环境温度高2度的地方。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降低,最终可降低10倍,显示它们的新陈代谢速率降到了正常大鼠的1/10。这些大鼠均停止了活动,表现出意识丧失的状态。换句话说,原本不会冬眠的大鼠被硫化氢诱导进入了冬眠期。
那么,这种冬眠状态是被动诱导出来的,还是大鼠体内本身就有的一种应急功能呢?罗斯认为是后者。他在论文中指出,地球上的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和现在很不一样,那个时候地球上只有硫化氢,生物只能利用硫化氢来产生能量。随着氧气量的增加,生物逐渐进化出了氧代谢,但是仍然保留了硫代谢的机制。事实上,氧代谢和硫代谢从机理上看十分相似,至今人体还会自发产生硫化氢,只不过此时的硫化氢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变成了氧代谢的拮抗剂。当细胞缺氧或者用氧过度时便会自发产生硫化氢,通过和氧气竞争来减缓氧代谢的速率。也就是说硫化氢的这种平衡功能其实是细胞固有程序的一部分。
这个例子再次说明,从进化的角度看问题是一种很有用的思维方式,很多看似奇怪的生命过程都可以从进化中找到答案。
这项实验意义重大,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能够读到下面的报道:铃铃铃……闹钟响了。宇航员一觉醒来,火星到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