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正
摘要:本文针对麻疹疫苗的成本与效益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来验证打疫苗的净效益,阐述为什么儿童只需要打两针的原理。如果儿童按计划免疫打了两针,他们就对人群免疫力做了适当贡献,本身就已经是无私地奉献了。打第三针是愚蠢的,因为不但净效益始终为负值,也不对人群免疫力做贡献,更浪费了社会资源——你必须要想一想,疫苗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你打了不必要的一针,某个地区某个人,就得少打这一针,如果此人从未打过疫苗,社会人群免疫力的净损失是很大的,即使这个人打过一针,社会净损失也是不小的。其后我进一步解释不适当的行政行为是罚善扬恶,是倒行逆施,卫生部与某些科学作者在透支自己的信用。
全文:
一、麻疹疫苗的副作用(不良反应)
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疫苗就可以无限制地打,认为多打一针没有害处,且不说疫苗中的成份,难道平白无故地用针刺你就无害了么?有的人马上说,那跟疫苗产生的保护作用相比,危害可以忽略不计云云。且住,我们在讲疫苗的害处,没有说综合效益。
疫苗不但引起疼痛,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一般而言,常见的不良反应都可以承受,但显然,感冒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承受,有谁无聊到成天想感冒的?局部症状就不说了,说说全身性的反应。
1. 发热与高热惊厥
WHO的立场文件是这样说的:
在接种后大约7-12天,高达5%的受种者可出现至少达39.4℃的发热,并持续1-2天。有时这种发热会导致热惊厥(发生率约为1/3000)。2%的疫苗受种者会出现一过性的皮疹。
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在1996年针对疫苗的副作用的综全评估上说:
有5-15%的接种者可能产生高热,在接种后5-12天达到或超过103F(39.4℃),通常会持续多天。发热者大多没有其它症状。一过性皮疹发生于大约5%的受种者。
WHO非洲办公室麻疹补充免疫行动指南则有如下数据:
发热超过39.4℃:1/9(11%)
皮疹:1/10(10%)
热惊厥:1/2500
CDC最新MMR信息卡:
发热:高达1/6 (17%)
轻度皮疹:1/20 (5%)
热惊厥:1/3000剂
从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不确定性。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即使是WHO的文件,引用数据也未必一致,因为关注的对象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不同,专家的意见就有区别,但显然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专家们从不否认疫苗存在风险。
2.严重过敏反应(急性过敏反应)
WHO的立场文件是这样说的:
麻疹疫苗的过敏反应罕见,发生率约为1/10万剂。
CDC最新的MMR信息卡:
严重过敏反应低于百万分之一。
1998年Duclos与Ward在《药物安全》杂志上回顾:
从1/2万到1/百万不等。
1983年Pollock与Morris在柳叶刀杂志上报道:
9/17万 (0.53/万)
2008年Erlewyn-Lajeunesse等人在《不列巅医学杂志》上报道:
单价疫苗:18.9/10万 = 2/万
1992年Kalet等人在《儿科学》杂志上报道:
MMR接种2789份,产生5例过敏性休克,即使剔除两例同时接种了其它疫苗的病人,其发生率也超过1‰。
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高度的不确定性。但显然,任何人不能对疫苗潜在的相关不良反应忽略不计。引用数据,必须考虑接种对象,使用的疫苗,人群,以及疫苗生产商。
如果你要中国的数据:
华西医科大学的苏明等人在2009年报道:6.5/百万
跟中国报道有得一比的,是伊朗Vahdani等人在2005年报道的:
在超过2百万剂接种中,严重反应只有13例,其中包括其它资料归于不严重反应的9例热惊厥,而过敏性休克只有1例!
稍微对疫苗研究熟习的,就不难理解,在中国与伊朗这类国家中,疫苗的不良反应被严重漏报。如果你查阅文献,中国的各类疫苗不良反应率都远远低于国际上用的疫苗,但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疫苗从未产生过兴趣。
面对公众,显然我能给出最好的关于麻疹疫苗的严重过敏反应是低于1/万。低于1/百万的疫苗在其它国家,中国人未必打得着。中国疫苗生产厂商拿得出证据否认我的说法么?拿不出,因为政府失职未进行市场后监控,厂商们也显然宁愿花钱走关系,不愿花钱来研究具体中国疫苗的相关副作用是多大。
3. 脑炎脑病
方舟子不懂装懂,我说麻疹疫苗发生脑炎脑病的几率低于1/百万,他说我造谣。我们看看相关说法。
ACIP1996:
脑炎脑病在疫苗接种后发生率不到1/百万,低于该人群自然发生的不明原因的相应疾病,因此,不认为是疫苗引起了脑炎脑病。
WHO非洲办公室麻疹补充免疫行动指南:
脑炎脑病及其它严重神经性疾病:1/百万
Merck公司关于MMR技术文件:
CDC指出,即使不给予疫苗,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的人群基础上,会发生一定量的脑炎疾病。但是,数据显示存在其中某些病例是由麻疹疫苗引起的可能性。使用减毒活疫苗产生的此类风险显著低于自然发生的麻疹疾病后产生的脑炎与脑病(1/2000)。
4.在前述三个不良反应之外,还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昏迷、头痛、血管炎、胰腺炎、糖尿病、关节炎、关节痛、肺炎、中耳炎等等一系列的可能性。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率约为1/3万,此发生率在文献中算是唯一比较稳定的值,WHO与CDC一致。
二、疫苗的效益
前面我们讲了疫苗的风险,现在我们讲效益。打疫苗究竟有什么效益?那当然是对疾病发生的保护,让你不得麻疹。
要评估疫苗的效益,就得有一个参照值,目前中国麻疹的流行趋势是4/10万(卫生部资料,3.95/10万),我们不妨保守一些,估计为10/10万,也就是1/万,即:你的小孩有万分之一的几率得麻疹。
麻疹传染性极强,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们,传染性强的疾病要普遍流行就不能太历害,因为它跟宿主是共生关系,把宿主灭了,病毒也把自己消灭了,尤其对于人类几乎是唯一宿主的麻疹来说,更是如此。大部分人的麻疹相当于一次重感冒,我已经指出过了,在有营养不良的人群其死亡率高,但对一般人群则死亡率并不高。我们可以大致说,一次麻疹,相当于一次严重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百万到1/万。
很明显,你的小孩有万分之一的几率发生一次麻疹,或者打一次疫苗,你得到90%的保护,然后你得麻疹的几率是1/10万,但同时你产生了相当于在/百万到1/万的不良反应几率,我们取几何均值1/10万,那么你的净效益就是1/万-(1/10万+1/10万)=8/10万。
在第二针的决策时,你小孩只有1/10万的麻疹几率,如果再打一针,你再得到95%的保护,剩余几率是0.5/百万,而另一边,你再次得到1/10万的不良反应几率,那么你的净效益是1/10万-(0.5/百万+1/10万)=-0.5/百万。
也就是说,你的第二针不该打,因为打第二针的净效益为负值,值得冒险得麻疹!
我这话一讲,方舟子之流要把我吵死。那么为什么专家要推荐你接种二次呢?因为群体效益,如果大家都不打第二针,那么麻疹的发病率就会上升,麻疹发病率稍微上升一点,你就发现第二针的效益转为正值了。说到底,你的最大效益是别人都打第二针,而你不打,那么你就能够占大家的便宜,不打针也得到保护。这就成了人群博弈了。
博弈论告诉我们,如果人群中任由个体自己选择,他们会在净效益为正时选择打,而当人群发病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净效益就会变为负值,他们就不愿意打这第二针了,其结果是麻疹发病率稳定在一定水平,比如1/万左右。这里,政府与国际组织的效能就发挥出来了,没有WHO这样的国际组织,传染病的免疫就无法推展,会自然地稳定在一定水平。正是由于政府与WHO的作用,大多数人选择了没有效益的第二针,才保持了麻疹不发病或者发生在很低的水平。
那么第三针呢?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两次都没有产生免疫应答,第三次就可能是条件概率了,可能你身体就不对这玩意儿产生免疫应答,打100次都如此——这没人愚蠢到去验证,因此永远是个迷。我们依然估计这第三针是独立的,可能有95%的几率在未免疫的人中产生应答。那么你在第三针中再得95%的保护,剩余几率是0.25/亿,而另一边,你再次得到1/10万的不良反应几率,那么你的净效益是0.5/百万-(0.25/亿+1/10万)≈ -1/10万,完全是疫苗的不良反应!
事实上如果麻疹发病率不高达10%以上,这第三针是有害无益的。那么,你是否可以象方舟子那样宣称自己为群体免疫做了贡献呢?不,因为你第三针产生免疫力的机会不到1%,如果我前述条件概率机制成立,你两针都不能产生免疫力,可能就属于天生不对麻疹敏感的人,那么你第三针做贡献的几率更是远远不到1%,对群体免疫力毫无帮助——对群体来说,要提高群体免疫力,最首要的是那些一针都未打过的人,其次是只打了一针的人,对只打了一针的人来说,还有10%左右的机会做贡献。
疫苗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是受限制的,社会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你打了这不必要的一针,就意味着某个地区某个正该需要人减少了一次机会。如果此人从未打过疫苗,你对人群免疫力的贡献为起码-90%,如果此人打过一次,你对人群免疫力的贡献也可能高达-10%。因此,不要做了傻事还标榜自己有善心。
三、惩善扬恶=倒行逆施
我们再来看WHO的政策。从总体上来说,麻疹免疫分为两种策略,两种策略实际上并不怎么相容,采取了一种,就减少了第二种的必要性,非得要两种方式同时采取,还要不顾一切地实行,就是傻子。
第一种策略,就是计划接种,发达国家大多采取这一形式。每一个小孩出生后在1岁时接种第一针,随后在4岁左右接种第二针,如果计划接种得到贯彻执行,那么这个国家的易感人群就基本上不存在了,婴儿在6-9个月内被母体抗体保护,而9-12个月时依靠群体免疫保护,所以麻疹就没有流行的基础,当然,成年人也不可忽略。以美国人为例,CDC以血清学证据表明,在1956年或以前出生的人,由于自然感染机会(并不人人都会得麻疹,大多是隐性感染),他们95%以上的人都有抗体,因此,CDC推荐凡在1957年及以后出生的人都要打麻疹疫苗。在这种条件下,1周岁内的婴儿得到绝佳保护。
第二种策略就是全民普种(补充免疫行动SIA)加后续再补充行动。在美洲地区,当各国卫生部长决心要消灭麻疹时,并非他们要出政绩,而是当时麻疹经常在那些国家暴发,夺人性命,是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当时这些国家跟英国一样,只有一针计划免疫,由于不是发达国家,许多的人拖三拉四,计划中的那一针大打折扣,易感人群可以低至60-70%都没打疫苗。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出台了不管免疫史的普种计划,覆盖范围包括所有14岁以下的儿童。在第一次搞了SIA之后,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国家1-14岁儿童起码有了一次接种机会,麻疹的暴发马上受到抑制,取得了巨大成功。
受第一次普种成功的激励,这些国家采取了每隔4-5年一次的后续补充接种行动。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源源不断地出生成长,这些国家的计划免疫仍然比较差,普种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儿童又回到老路上,很多人一针都没种,重复三四年,这一批人的数目就很可观,这就是方舟子想当然而又没搞懂的易感人群积累效应,积累了四五年,麻疹暴发的基础又逐步形成,于是这些国家又针对1-5岁这些新成长起来的儿童进行补充免疫,每四五年搞一次,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就很高,导致了麻疹在美洲地区得到全面控制。美洲地区的成功,正好说明人群不需要100%的免疫就对传染病有控制作用。
方舟子对美洲经验一无所知,就只知道跟在WHO专家后面拾人牙慧,所以闹幼稚的专业笑话。而美洲控制麻疹控制得最好的,当然是美国与加拿大,别人计划免疫成功,根本就没有麻疹流行的空档,从来不用担心易感人群的积累效应。中国大城市甚至一些农村地区其实在计划免疫上都做得很好,所以中国麻疹疫情并不严重,严重的是一些落后地区未能得到中央适当的关怀,导致了免疫工作不到位。
中国在2006年的麻疹行动计划书中,就明确提出WHO倡导的两针计划,但不知为什么,到了2010年会采取不顾一切的愚蠢政策。这次普种起着惩罚善人而奖励投机者的作用,在任何国家政策中,都是应当极力避免的。
对于大多数真正为人群免疫力做贡献的人来说,他们一丝不苟地执行了计划免疫,因此他们的孩子从来就不是群体免疫力的负担,但是由于他们认真地执行了计划免疫,在普种计划中,他们就受到打不必要的免疫针的惩罚。而那些不执行计划免疫的人,他们正好免费得到接种的机会,不但省了计划免疫的钱,还享受了群体免疫的保护。如果中国继续执行如此愚蠢的政策,显然,放弃计划免疫可以得到最大效益!
一个社会如果执行惩善扬恶的措施,那就是倒行逆施。2006年中国卫生部制定了好好的麻疹行动计划,谁在倒行逆施破坏它呢?
四、中国麻疹疫苗的效力
很多人,尤其是业内的人,对中国疫苗缺乏信心,因此,他们会基于麻疹疫苗的效力考虑第三针,他们猜测是否中国发行过无效疫苗,所以才搞如此大规模的普种。尽管这种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没有,我在麻疹疫苗问答录中就进行过如此猜测,但我的目的却是营造公众压力,希望中国卫生部更加公开透明,而不是真正地质疑中国疫苗的效力问题。
我之所以不质疑中国疫苗的效力(我仍然质疑其不良反应几率),是因为发展了几十年,麻疹疫苗技术太成熟了,中国人没能力独自发展该技术,几十年,偷也把相关技术偷到手了。中国做疫苗的技术并不太落后,我国的乙脑疫苗还出口到许多国家。
就麻疹疫苗而言,85%的第一针效力或者95%的第二针效力都差不多是下限,最近韩国学者进行的测试,一针甚至都可以达到100%的免疫效果。如果麻疹传染力不是那么强,第二次根本都用不着。因此,麻疹疫苗打两针已经有了足够的缓冲,足以克服疫苗中的小问题。
最后关键的信息来自国内专业人员与卫生部提供的麻疹疫情。根据卫生部的资料,我国麻疹实际上得到了控制,说明疫苗有效。上海的陶黎纳提供信息,说国内麻疹流行呈U型,两头大,婴儿与超过14岁的人群占了得麻疹的病人的大多数,更进一步说明麻疹的有效性,因为1-14岁的人群是用了疫苗的,所以防止了麻疹。
因此,我认为即使是出于不相信国内疫苗,打第三针仍然是不必要的。打疫苗跟吃药治疗疾病是两回事,有病才吃药,吃药就起作用,但你不打疫苗,你不得麻疹的几率也远远高于得麻疹的几率,再如前所述,疫苗本身是有成本的,是有不良反应的,打疫苗从来都要进行风险与效益的评估,盲目地给自己孩加针是愚蠢的,如果你自己缺乏免疫力,还不如给自己打一针有更大的人群保护作用与效力。
中国公共卫生部门与一些科学作者明显在透支自己的信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