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闲扯GDP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已有 2406 次阅读 2013-9-7 13:24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时候GDP的提高并不意味这社会总体福利的提高,也不意味社会中人们福利的提高,甚至是减少的。以每年毕业生的旧书为例,如果毕业生把旧书捐赠给下一届的新生,则其间没有任何GDP发生,旧书这一项不会提高总GDP;但是如果毕业生把旧书卖给旧书摊,旧书摊再把书卖给新生,GDP增加啦。相对前者,毕业生的直接捐赠给新生,没有GDP发生,后者使得社会GDP得到增加。但是两者对社会福利的增加是一样,甚至直接捐赠给新生比“卖给旧书摊,旧书摊再卖给新生”带给社会的福利还要多,因为后者有很大的交易成本,这也是GDP的弊端,GDP的提高并不意味社会福利的增加,仅是意味着经济行为的增加,经济活动的增强,而表征为增加社会福利的非经济活动,如捐赠等道德行为,同样能够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同时也能够减少依靠经济活动带来社会福利增加的经济活动执行的成本。

   首先对于能力高的人,更容易获得资源,因为已有的资源是其获得资本的基础,同时别人的吹捧;对于能力低的人,已有的资源少,使得其获得的资源少,还有别人的压制。这种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在资源有效的情况下,根据资源利用效率边际递减原理,已有很多资源的人,其再获得一单位的资源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小于,而资源少的,在获得一单位的资源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这引致,要提高社会效益或者更多的提高社会效益,要把未来投放的社会中的资源,投放给资源少的人,这种道理是很显然的,如果你拥有1000钱,你会想着如何用好每个100元;如果你拥有100元钱,你会想着用好每一个10元钱;如果你拥有10元钱,你会想着用好每一个1元钱,如果你拥有1元钱,你会想着如何用好每一个1角钱。所以如果你拥有的资源越少,你对每一单位的钱的使用,就越精细,效率就越高。就不会出现对某个流域调查,上面飞机跑着,下面越野车跟着,2000千万不够,再加2000千万的铺张浪费的局面。这就是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会引致,社会效率降低的部分原因,即越有资源的人,越获得资源,使得资源越来越在有资源的社会主体中聚集,而资源在有资源群体的人聚集,引致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故社会效率降低。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在社会中,如在科研基金的申请中,大家希望申请钱比较多的基金,一个同学说,就像购买商品一样,随着收入提高或者其他情况,人们通过这种消费品,如奢侈品显示自己的价值,消费的价格越高,越说明这个人有本事。同样基金申请的越大,越说明其做的东西有意义,对人类的推动作用就越大,这也是上篇所分析的,为什么在这个社会厂商,对于一个商品如果标示低价格不易出售,相反把其标示高价格更易出售的原因。

    为什么经济策略总是呈现均衡和非均衡发展交错进行,当市场中各区域均衡差别不大的时候,如果要使得整体平均水平上个档次,就需要一个或者几个区域先高于如今的整体平均水平,此时就出现了非均衡,接着在把其他滞后于率先发展的区域的区域发展,此时就是施行均衡性的测量,这样先一次非均衡,接着一次均衡的策略使整体区域平均水平上了个档次,所以均衡和和非均衡的发展策略实际都是人们为提高区域的整体水平而实施的,就像如果一个区域要赶超另一个现在相同的区域,首先是在一个方面赶超,接着在全方位的赶超,最终赶超,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面发展,而是一个一个的发展起来,就像完成一个面积分一般把其转化为一个累次积分,这样更容易计算,这是人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实现的优化策略。把其类比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实行的均衡和非均衡发展策略。为了提高整体的水平,即使得整体经济水平上一个台阶,首先实现非均衡的策略,使得现在一个区域率先高于如今整体平均水平,接着实现均衡策略,使得其余各区域依次超过如今的整体水平,此时区域发展又均衡了;为了使得区域经济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又得实行非均衡发展,使得一个区域高于如今各区域的平均水平,接着实施均衡的策略,使得其余区域依次超过如今的平均水平,进而使得区域整体又上个台阶,就这样,在均衡和非均衡交错的策略中,经济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这可以解释以前自己很迷糊的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省会GDP占全省的比例一会上升,一会下降,这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为了不断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就得均衡和非均衡的策略交错进行,也是经济聚集和经济分散发展的不断的交错进行。总之,差距的扩大是经济水平提高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片段,只要经济水平要提高,就必须得忍受一个段差距扩大的阵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86-722992.html

上一篇:为什么科研上某些年轻人喜欢剑走偏锋
下一篇:开放性思维和经济学中的宗教
收藏 IP: 1.202.187.*| 热度|

1 吴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