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棉的全球史——阅读笔记

已有 2924 次阅读 2019-5-24 13:43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棉的全球史
【 作 者 】【意】乔吉奥·列略
【 ISBN 】978-7-208-14955-7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 第一版

笔记

本书以长远的视角阐述棉成为无所不在的原料,以及成为世界上放大产业之一的发展过程。棉的故事并非始于18世纪末期英国产业的工业化,也非始于19世纪美国奴隶种植园的原棉生产。棉的故事始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早在欧洲和其他各洲掌握棉纤维的栽培、纺纱和织布,以及通过印花进行的后期处理和其他纺织品装饰之前,亚洲就占据着这种原料和布料生产与贸易的统治地位。


欧洲从事棉纺织业生产,改变了我们如今依然生活在其间的世界的面貌。本书将欧洲工业化的历史和棉纺织在全球的重要性结合起来,重点阐述了欧洲何时、为何、如何替代亚洲而成为棉纺织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地区,以及由他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是一部棉纺织的历史,同时也是通过棉纺织讲述的一个故事。一个我们生活的世界,在最近这一千年如何变化的故事。今天的棉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是我们的服装和服饰最常见的原材料,是广泛交易的商品,也是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人、大小商人赖以生存的源泉。


棉可以被当做一个透镜,透过它来观察棉能够证明和解释的其他全球现象。就这层意义而言,一本关于棉的全球化的书,也是何撰写全球经济史的一个范例。


棉所带来的财富开并没有得到平均分配。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以前所称的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差别。虽然每个人随着时间推移都或多或少更加富裕,但不平等也在加剧。


全球史不是万物史,不是历史的总结或历史的记录。或许,“全球”最好能被定义为一个透镜,透过它来分析现在和过去的问题。它是观察和探寻现象、提出问题的一种途径。


尽管本书运用的是经济学语言,但它也将棉的经济价值融入了一块更大的调色板内。我希望它接近于(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经济、文化、社会从未分离,也从不相互排斥。


近期很多热衷于解释经济转变的全球史,都将自身定位在经济史的领域之内。其中一些运用的是大多数历史学家并不熟悉的数学和经济模型。本书希望能为理解在社会和文化的矩阵内的经济转型作出贡献。


由印度棉布贸易所创建的“流动空间”并不仅限于印度洋。简单地理解棉纺织品的交易版图,以及它们在构建全球贸易体系当扣的重要性,对于领会人、事物、意义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而细微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印度商人常常为特定的市场进行生产,为适应当地的偏好而定制生产。这样做,是因为亚洲和非洲各地消费者所表达的审美品位,或赋予纺织品的意义各有不同。
印度棉纺织品的竞争优势之一,是品种的多样性和生产中特殊的后期处理技术。印度次大陆上不同的地区,都专门从事不问的细分产品,从孟加拉城的优质平纹细布,到印度西部出产的廉价的条纹几内亚布。多亏了数以千计的具有市场意识、充当着销售中介的商人所形成的触须般无所不及的经销体系,印度和其他各地的消费者,才能够买到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产品。
为什么要进口印度的棉布而不是自产呢?图案的美丽、定制的高水准和这些纺织品的“异域”风情,这一切都很难被超越。


棉,源于印度,最早的种植出现在公元前3200年的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被欧洲描述为“野树上长出来的羊毛”。公元800-1000年,伴随着农艺知识的传递,棉成功地渗透到中国、中东和非洲的农业体系当中。
棉花栽培在中国逐步取代了大麻栽培。由于棉花的产量是大麻的十倍,于是更多的耕地可用于出产谷类。而且,较之养蚕,种植棉花不需那么多的密集劳动力,且收成更能保证。还因为其他主要农作物,如小麦和稻谷等栽培的变化。就拿稻谷来说,由于两茬栽培的推广,使得更多的土地可以解放出来用于棉花栽培。不过,和其他作物相比,棉花有一个巨大的劣势:它对土壤不利,会迅速耗尽土壤的耕种潜力。这也是后来棉花种植在边疆的原因。
当印度棉纺织业将其产品广泛地出口到印度洋之外时,中国的大部分产品仍然只供自己国内消费。整个中国的棉纺织品有一半以上在国内实现商品化,棉纺织品在生产上是第二大1内产品,仅次于食品,位于丝绸、盐和茶叶之上。


在15世纪末,当欧洲人第一次登陆印度之时,他们对棉纺织品的干邑程度感到惊讶不已。而仅仅三个世纪之后,欧洲的船舶却将欧洲生产的棉布货物卸载在印度海岸的同一处。

棉花栽培在欧亚非大陆的传播.jpg

棉纺织产业在欧洲的现具有偶然性,棉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融入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当中,并给商人和生产者带来财富的。并不具备如很多西方工业化主义所认为的那样的革命性。


棉布并不是便宜的替代品,是棉布令时尚蓬勃发展起来。


在大西洋经济体中棉纺织品贸易的飙升,并不是以印度洋为中心的纺织品流通体系的简单扩张。欧洲商人发展了大量与西非、与拉美和北美的新关系。


棉之所以变得具有革命性,不是单单因为机器的应用,而是因为机器和棉共同使得生产得到了急剧的扩大。任何其他的天然纤维,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马克思的著名观点,就是将奴隶制棉花种植园,视为“极重要的范畴”,他绷等释说,同机器、信用等等一样,奴隶制是资产阶级工业的基础,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如今,历史学家们倾向于认为,奴隶制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直接。不能否定的是,奴隶制种植园的原棉生产,成功地扩大了欧洲的棉纺织产业。

西方工业化的棉纺织生产,以及对印度、中国、土耳其、非洲等世界上传统棉纺织生产中心的贸易,真的造成当地生产能力的衰退并使之持续。


我们今天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构建于19世纪,但产生的结果却有各种不同。这个世界存在着极度的不平等,不管是在国家内部(如马克思所见)还是国与国、洲与洲之间(如彭慕兰和许多在他之前的学者所见)。为什么整个世界没有进入工业化并得到发展呢?如果我们相信这个世界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其中只有一卜能够获益的话,这个问题或许就会显得幼稚。不过,过去和现在的子几代经济学家都认识到,中心问题不在于西方的自我利益,而在于有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制、诱因和体制结构。


棉纺织品在中国的经济“起飞”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50年代之前,中国的棉纺织业对于工业生产的依赖度极低,绝大部分产品都是由农户生产。然而,在1950到1970年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棉纱生产国,同时也于1969年取代日本成为最大的棉布出口国。中国在棉纺织生产上打破的记录,预示了其他领域即将发生的一切。1971年,中国在纺织业中的总锭数跃居世界第一; 1981年,它成为最大的原棉出产国; 1988年,它成为最大的服装出口国; 1991年,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 

中国和印度每年6%到9%的增长率,在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常有人抱怨说,这些亚洲国家的恶性竞争,有可能导致不仅是西方,甚至包括拉丁美洲和韩国在内的曾经发展了坚实的纺织品和服装产业、如今处于衰退阶段的地区,产生工业退化和失业现象。然而,这种命运的逆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所谓的“条件逆转”的结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180920.html

上一篇: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阅读笔记
下一篇:轻断食——阅读笔记
收藏 IP: 123.124.1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