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经济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indlight 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三个变量互相制约和发展。

博文

木桶理论与帐篷理论之三

已有 5152 次阅读 2009-1-17 22:16 |个人分类:思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之前谈到两个理论的相同点。本文就讲讲不同点。
一、一个是守成,一个是发展。当前面没有更高的目标时,木桶理论找短板就是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必要之举。而发展时,为了避免武大郎开店,也就要让帐篷的支撑杆越高,才能有更好更高的发展空间。前者是如何将以流入木桶的水留住更多,而后者是为了往帐篷里可以添加更多的东西。
二、一个是偏软件的完善,一个是偏硬件的规划。
圣诞节前,我陪老师走福田口岸去港,结果恐怖的过境高峰,加上香港方的调度失策。我们在香港方过境足足用了1个钟。去之前,我对当天的过境高峰,已经有所预期,因为之前定当天的酒店,常去的酒店居然定不到房,可以订到的都翻了2番,可气的是还必须连订两天,而我们只要一个晚上。不说酒店怎样,当时为了挑选一个过关人少的口岸,特意致电深圳公开的口岸通关时间电话查询系统,结果预报深圳湾10分钟,福田5分钟。我们就选择了福田通过。说实话这个预报还是比较准的,大陆方的放行速度大约就是5分钟,可惜一过桥,恐怖的一幕出现,港方过境的人流已经排到了福田口岸的桥上。为了限制人流,防止挤踏,港方用铁马拦住一个约10人宽的,还出动了7、8个人用塑料警戒线,隔20-30人就栏上。而验证窗口也开了近7成。在桥上排了约15分钟,然后进入之字形的排队,想想人挨着人,走一个回合就见上一面,前后的2、30人大眼瞪小眼看了一个钟基本都眼熟了,由于不是夏天,没有开空调,而这么密集的人群,气温明显上升,空气恶劣。中间有一个女士晕倒,引来一阵骚动。
这时我想短板就是窗口验证速度和开放数量不足,如果那7、8个做人墙的工作人员能坐到验证窗口里,窗口能开到九成,速度将会大大增加。应该不用等侯一个钟过去。这时应该是找出限制流速的最窄处。不知香港方调度出了什么问题。而第二天,我再过深圳湾口岸,大陆方还是要排上个10分钟左右,而港方估计是吸取昨天的教训,窗口开的是足够多了。每个窗口等两个人就可以过去了。比平时都要等上10几个人的时候宽松。这实际上是第五次修炼一书中提到典型的啤酒订货实验的现实例子。但我想用木桶理论也可以部分解决。而这时没有帐篷理论什么作用空间。
而如果窗口和人员都到位,即软件没有问题,那么窗口的数量就成为瓶颈,这时应该是帐篷理论了,你事先修的有多大,就能容纳多大的人流了。
三、时间因素。
木桶理论好像是修修补补的工作,而帐篷是一个规划的前置工作。两者的时间因素也是一个不同点。一个着眼于眼前的,一个是对未来的预判。

 

木桶理论和帐篷理论之一 听顾秉林校长谈学科建设问题

木桶理论和帐篷理论之二 赵凤光

木桶理论与帐篷理论之三

木桶理论和帐篷理论之外篇,评论的回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42-210534.html

上一篇:我感兴趣的科学相关问题列举
下一篇:辛勤的园丁及环、卫工人们辛苦了
收藏 IP: 121.15.143.*| 热度|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