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中国的船磨与船碓 精选

已有 9684 次阅读 2016-7-20 11:15 |个人分类:图像证史|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技术史, 图像证史, 船磨, 船碓

按:拙文发表于2016年《古今农业》第2期,下文尾注2及文末致谢刊载时被编辑删去。特说明。

中国的船磨与船碓

史晓雷

(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船磨和船碓是利用水力,在船上进行加工作业的农具。在考察古代和近代船磨、船碓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的三张船磨老照片及他人的回忆文章,认为:“一船傍两轮”是我国船磨、船碓的主流形式,其效率低于欧洲中古以来常见的“两船夹一轮”形式;船磨的制动方式依靠系于横轴上立齿轮齿牙的绳索实现;在传统磨加工方式中,船磨的效率最高。

【关键词】船磨;船碓;农具

船磨是水磨的一种,它利用水流冲击安装在船侧的立式水轮,通过齿轮机构驱动船上磨盘作业。船碓是水碓的一种,利用水流冲击安装在船侧的立式水轮,通过水轮横轴上的拨板拨动碓杆进行舂碓。船磨和船碓在我国古代、近代多有文献记载,但对其机械机构仍有不详之处,笔者根据最近发现的我国境内的几张船磨老照片,结合几篇对船磨的回忆文章,考察船磨、船碓的技术细节及生产效率。

民国时黄河上的船磨,“撒民(撒拉族)用木船泊黄河中,水流冲动,轮轴旋转不息。日夜能磨食粮数担。”此图论文中无,现补充,从图上也可看出,该船磨类型为:一船傍两轮型。

 一、船磨和船碓的记载与结构

(一)船磨

据李约瑟考证,船磨最早出现于536年的东罗马帝国,当时哥特人围攻罗马城,拜占庭

的将军贝利萨留(Belisarius,约505-565)想出了解决城内缺粮的办法,他在台伯河的船上建立了船磨。当时的历史学家普罗科匹乌斯(Procopius,约500-560)描述了架设船磨的办法。

他在(台伯河)桥下把绳索横过河上紧系在两岸。在绳上系两只同样大小的船,相距2英尺,把它们停泊在拱下水流速度最大的地点;再安放两个磨石在两只船上,而将通常用来驱动磨石旋转的机器(即水轮)悬挂在两船之间。他还设法在下游每隔一定距离安排同样的一些机器,它们被水力冲动,带动必需数量的磨,为这个城市磨粮食。1

从上文的描述可知,这是一种两船并联,中间安置立轮,同时驱动两侧船上磨盘的船磨。到了后来,这种船磨在形式上发生了“微调”,就是只保留了一侧磨盘,其余结构不变。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另一种船磨,在一条船的两侧利用一根横轴左右设置两个水轮,利用齿轮机构驱动船上的磨盘。我国最早的水磨记载是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水部式(残卷)》提到的“浮硙”:从中桥以下洛水内及城外,在侧不得造浮硙及捺堰。2

“硙”指石磨,“浮硙”自然指船磨,只有它具备随水而浮的特征。英文中的“船磨”,除了ship millboat mill外,也有floating mill的叫法,这与“浮硙”的称谓是一致的。唐代船磨的史料仅此一条,无从得知当时船磨的结构、形态信息。

南宋时,陆游《栈路书事》写道,“危阁闻铃驮,湍流见硙船”。3这是宋代关于船磨的唯一记载,但仍无助于理解其结构。到了元代王祯《农书》,首次较详细地描述了“船磨”:

(复有)两船相傍,上立四楹,以茅竹为屋,各置一磨,用索缆于急水中流。船头仍斜插板木凑水,抛以铁爪,使不横斜。水激立轮,其轮轴通长,旁拨二磨,或遇泛涨,则迁之近岸。可许移借,施之他所,又为活法磨也。庶兴利者度而用之。4

王祯描述的船磨与东罗马帝国时期的船磨在结构上完全一样,但这种船磨在14世纪的欧洲已经不再流行,代之的是上述已经“微调”的那种。奇怪的是,自元代之后我国史料记载到的船磨,只要能识别结构者,全不是王祯描述的这种,而是“一船傍两轮”的形态,比如明代肃昭王朱缙炯(?—1557)写的《观船磨》“一板隔深渊,双轮夹小船。势长冲急硙,水正系孤弦。波浪随消长,机关自转旋。”5清代黄钺(1750-1841)《船磨》诗“小引”,“歙东南濒溪居人,载磨于船,碇急流中,夹两轮以运之,日得面可数斛,较架屋遏防法更简易。”6

民国时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还出现了“一船傍四轮”的船磨,李约瑟引用了夏士德(Worcester1890-19691940年的一篇论文,夏氏测绘完成了该船磨的机械图,在一条船上有两根横轴,每根横轴各带两水轮,每轴通过齿轮系统驱动一部磨,同时船上还装有两部脚踏罗(筛)。7

建国后,不少地方还使用船磨。在1970年代之前,在我国甘肃、浙江等地还能见到不少船磨,后来随着电力的普及,电动机磨很快取代了石磨,当然也包括船磨。

(二)船碓

迄今未发现国外船碓的文献。我国最早船碓的记载始于明代[],嘉靖《延平府志》记载将乐12处水碓中有船碓7处、地碓5处;明代万历年间诗人吴兆《偶书闽中风土十韵寄金陵知己》有句“舟中喧水碓,城上出人家。”8但这些记载并未说明船碓的结构、形态,明代王世懋在《闽部疏》中写道顺昌的造纸业,“顺昌人作纸,家有水碓,至造舟急滩中,夹以双轮如飞,舂声在舟。”9

从“夹以双轮如飞”可知这种船碓与船磨结构类似,均是“一船傍两轮”的形式。明末《天工开物》也提到了船碓的造法:“江南信郡,水碓之法巧绝。盖水碓所愁者,埋臼之地卑则洪潦为患,高则承流不及。信郡造法,即以一舟为地,橛桩维之。筑土舟中,陷臼于其上。中流微堰石梁,而碓已造成,不烦椓木壅坡之力也。”10

尽管这里没有提到船碓的水轮情况,但说明了船碓的优点,免于低处的水患及高处的水流不及。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福建沙县还出现了《禁船碓碑》:

邑十里平流,水声沉寂,自古并无船碓拦河。迩来船碓一十八座,斩断平流,大伤县脉,石庄(桩)石柜,暗埋河内,致往来官民粮货等船,多受惨害。又自船碓一设,勾通奸贩,囤积高抬,无所不至。业以万命陈情事,佥叩给封条,饬差协保,将所有船碓悉行押拆,仍还邑志原无船碓拦河之旧。11

李约瑟注意到1848年来华的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re1812-1880)在浙江严州(今建德县)附近看到的船碓。[]

一只大驳船在船头和船尾都牢固地系在流势最急的岸边。和汽船的桨轮相似的两个轮子安装在船的两旁,用轴穿过船身把它们联接起来。在轴上安装一些短齿轮,每一个轮齿当转动时压起一个重木槌到一定高度,然后让它落到盛在下面盆内的谷子上。当水流冲转了水轮,水轮带动了轮轴快速转动时,这些木槌就连续地提高和跌落。12

上述译文略有瑕疵,原文“On thisaxle were fixed a number of short cogs”应译作“在横轴上安装有一些短拨板”,而不是短齿轮;“重木槌”显然是指碓杆,而“盆内”自然是指碓臼内。福琼还写道,这种船碓在严州附近很普遍。

   二、三张船磨老照片和回忆文章的补充

笔者新近发现了三张有关船磨的老照片,它们形象、直观地展示了过去文字及机械

图不能反映的细节。尽管迄今还未发现船碓的图像资料,但我国船磨与船碓的机械原理只是在船舱内部才有差异,因此这些老照片对考察船碓也具有参考价值。

1张照片(图1)现藏美国南加州大学(USC),拍摄时间是1900-1920年,地点在四川资州(今资中县)。13从形态、结构看与夏士德在涪陵看到的船磨类似,只是照片中仅能看到一对水轮,不知该船后方是否另有。从水轮看,也是对称的三对叶片,均为无辋结构。船舱前方可看到一立齿轮,但齿轮与磨盘的传动关系看不清楚。画面是在岸边,而且叶轮离开水面的位置较高,因此该船磨可能还未投入使用,或者正准备设置。第2张是上海摄影师庄学本1935-1937年在甘肃东乡县唐汪川拍摄到的船磨。庄记载道,“大夏河上回民造木船泊河中,船之两舷置木轮两个,顺水流动旋转推石磨,每日夜磨面约一千斤。”14从画面看,船磨离岸较远,纵立河中,为防止船横斜,前方有铁链拴系,船尾与木桥间搭有斜木,构成三角支撑。叶轮有方框状支撑板,共六对叶片。该船磨的轮轴位置较低,故船内轴上立齿轮可能横拨或上拨磨盘上木齿。第3张照片拍摄时间不详,地点在安徽徽水河上。15从画面看,在船磨两侧筑有拦水堰,船头及船尾均有绳牵系,巨大的圆辋水轮立在船两侧,从轮轴较高的特点判断,船舱内部齿轮应该是从下方拨动磨石外周齿轮。

1 四川资州的船磨

2 甘肃东乡的船磨

3 安徽徽水河上的船磨

张柏春曾就夏士德测绘的船磨照片推测,“受船高的限制,船磨不宜装直径过大的水轮,但可以增加水轮的数量和宽度,甚至可能采用斗式叶片”;他还认为“一船傍两轮”要优于“两船夹一轮”的架构方式。161和图3船磨的水轮,从比例上看直径应该大于2米,它们和夏士德见到的一样,轮径大了,横轴位置自然高,水流冲击产生的力矩大,立齿轮会在下方或侧方拨动磨石上的卧齿轮。但我国流行的这种“一船傍两轮”是否优于欧洲更盛行的“两船夹一轮”则有待商榷。美国技术史学者特里·雷诺兹(Terry S. Reynolds)认为,“两船夹一轮”要优于“一船傍两轮”的形式,无论在效率还是动力上,因为前者可以使用非常宽的水轮,通常会达到8米宽;而且后者无法使水轮处在一个明显的“渠道”中,水流会被船首影响,结果水流冲击叶轮时的角度会倾斜。17当然,像图3那种利用了两侧拦水堰的“一船傍两轮”船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客服船首的影响。

由于这几张照片呈现的只是船磨的外部结构、形态,对内部结构的认识还需要他人的回忆作补充。对一般的石磨而言,总是下磨扇固定,上磨扇转动,但在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水磨是把上磨扇悬吊在屋梁上,下磨盘由卧轮轴驱动旋转。邓明提到兰州过去的船磨,“(船)舱内正中置一具石磨,固定上扇石磨,下扇石磨之下置一水平齿轮。磨左右两舷各开一孔,孔中插一横木,横木正中置一垂直齿轮,使之于石磨齿轮横直咬合。……板轮半沉入河中,河流冲击板轮,横木随之旋转,引得齿轮旋转,带动下扇石磨旋转,即可将小麦等粮食磨碎。”18

船碓的制动机制,应该和一般水碓一样,只需要把碓头用吊钩悬挂起来即可,这样横轴的拨板就不会击到碓杆上,水轮只是空转。但船磨如果停止作业,该如何控制呢?刘鹏回忆过去西北黄河上船磨的控制方法和加工效率,尤为珍贵。

船磨的制动,是用绳套制动:在安装木板叶轮通心轴“拨牙”(即横轴立齿轮的木齿——引者注)中,特安装一个最牢靠、坚固的“牙”(此牙有标记),在需停磨(麻车)的情况下,用特制的牢靠绳索套住此“牙”,而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船的坚固地方。一“牙”被套,则叶轮即停,石磨随之停转。如需重新启动,只需从“牙”上取下绳套即可。当然,无论制动、启动均需操作得当,手脚利索,否则会损坏船磨,影响正常运行。

船磨的磨盘一般是比较大的,直径可达4.8尺,比一般水磨或旱磨盘都大,特别是比旱磨盘(一般直径在3尺以内)大许多,再加之转速快因而工作效率高。正常情况下,一昼夜可磨粮2.5石,最多可达3石(约合4500斤),为畜力石磨的20倍。比照而言,普通水磨一昼夜三四百斤,仅是畜力石磨的二至三倍。19还有比这效率更高的,据朱进成回忆,他记忆中的黄河船磨磨扇直径有1.8米,效率最高时一昼夜可以磨4000公斤粮食。20

三、结论

船磨和船碓是我国古代利用水力进行粮食加工(船碓也用于造纸等)的机械,前者始见

于唐代文献,后者明代始有记载,它们一直沿用到20世纪。我国传统船磨与船碓大多采用“一船傍两轮”的结构,与欧洲中世纪以来常见的“两船夹一轮”不同。船磨的水轮可以采用开放式叶轮或带辋叶轮,横轴位置多较高——以保证力矩足够大,其制动依靠系在横轴上立齿轮轮牙(齿)的绳索控制,在传统磨加工方式中,船磨的效率是最高的。

  致谢:感谢编辑就文中船碓部分提出的修正意见。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金元时期农具的考证研究”,编号:14CZS016

参考文献

1][7][12](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第二分册机械工程[M].鲍国宝,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61464465464

2]霍存福.唐式辑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511

3](宋)陆游.陆游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83

4](元)王祯.东鲁王氏农书译注[M].缪启愉,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704

5]卢金洲.兰州古今诗词选[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22

6]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研究组.中国科技史资料选编——农业机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2330

8]朱维幹.福建史稿(下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9

9]林忠干.闽北五千年[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249

10](明)宋应星.天工开物[M].钟广言,注释.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131

11]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889

13River boat with paddle wheelEB/OL].[2016-01-04].

http://digitallibrary.usc.edu/cdm/ref/collection/p15799coll123/id/83126

14]庄学本.庄学本全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9205

15A Floating Grain Mill on the Hwei River in ChinaEB/OL].[2016-01-04].

http://www.notechmagazine.com/category/water-powered-machines

16]张柏春.中国传统水轮及其驱动机械[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43):256

17Terry S. ReynoldsStronger Than a Hundred Men: A History of the VerticalWater WheelM].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35758

18]王家珞.张西原.兰州文史资料选辑[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146147

19]政协兰州市西固区.西固文史资料(第四辑)[M].甘肃地质印刷厂,2006173174.(内部资料)

20]朱进成.故乡的船磨[J].中国土族,20114):37

英文摘要,略。

[]国内多处文献称该残卷为唐咸通八年(867年)本,如陆敬严、华觉明《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89页,何堂坤《中国古代手工业工程技术史(下)》(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533页。但据霍存福《唐式辑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499-500页考证,该残卷应为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式。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分册》(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464页引用时即称后者。

[]李根蟠《水车起源和发展丛谈(中辑)》(《中国农史》2011年第4期)据宋代两句诗认为宋代的渡船或渔船上出现了船碓。应注意的是,船碓与船磨一样,有便于移动的优点,但在作业过程中并不移动。此外,李据南宋陈藻《观渔船水碓有感》“水淋槽满舂应响,人降槎登网自沉”,称宋代也出现了装置勺碓或槽碓的船碓。但该诗后两句是“万事低昂惟两势,乾坤阖辟个中寻。”可见,陈是从自然事物中悟出的哲学道理,并非指渔船上的水碓,何况往来的渔船与固定的船碓不符,而且船碓的舂碓声与捕鱼需要的安静环境有矛盾。因此,宋代出现船碓说并无信据。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分册》中译本把罗伯特·福琼译作了“福钧”,现据通常的译法作“福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991749.html

上一篇:悼念著名天文科普专家李元先生
下一篇:科学家与科普
收藏 IP: 159.226.79.*| 热度|

17 赵美娣 徐令予 武夷山 彭渤 朱晓刚 杨正瓴 黄永义 尤明庆 韩玉芬 晏成和 张晓良 李颖业 zjzhaokeqin shenlu xiyouxiyou xlianggg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