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拙文刊于《中国科学报》2021年3月11日,补发这里,发表时略有改动,感谢Wen老师。
2021年的春节假期,我全心在读弗格森的《霍金传:我的宇宙》,沉浸在霍金的世界与他的探索宇宙之途。传记的末尾写道霍金葬礼上鸣响的76下钟声,然后剑桥乃至整个宇宙都安静下来,少了霍金都显得空荡荡的。大约20年前,我读大学时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但全然没有什么印象了。至今我依旧觉得那本书作为科普读物并不成功,当然它在商业上的确做大了极致,但与我所理解的优秀科普书有些不同,下文我会谈到如此认为的缘由。从那时以来,除了霍金去世时关注到他的消息外,我从未“走近”霍金,弗格森的这部传记算是做了一个补偿。
科学家传记的功能或意义,无非有二:存史或教化,或者通俗地说史料价值与科普意义。前者像韦斯特福尔的《牛顿传》、德雷克的《伽利略传》、达尔文的《自传》、派斯的《爱因斯坦传》等已经成为科学史中“人物研究”的经典文献。后者诸如伽莫夫的《自传》、费曼的《别闹了,费曼先生》、沃森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双螺旋》等,均已口碑载道。当然对一般以比较严肃态度撰写的科学家传记而言,这两种功能往往兼而有之,比如台湾学者江才健的《吴健雄传》,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科学史料,同时适宜作为普通公众的科普读物。
科学家传记的写法异彩纷呈,没有什么程式。派斯的《爱因斯坦传》学术气息浓厚,一般读者读上去有些艰涩;而《别闹了,费曼先生》写得诙谐、生动,童叟可览。对于知名一些的科学家,传记往往不止一种,像爱因斯坦的传记,市面不下几十种,对一般读者而言,艾萨克森的《爱因斯坦传》、方在庆的《爱因斯坦画传》、杨建邺的《爱因斯坦传》都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回头接着谈霍金的传记。在弗格森的这本传记译介之前,霍金前妻简撰写的《音乐移动群星:霍金传》,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克里斯廷·拉森的《霍金传》,英国作家迈克尔·怀特与他人合撰的《霍金传》均已译介。笔者无意就这几本霍金传记做一番对比,单就弗格森这本谈些看法。
弗格森是一名科普作家,早在1991年便为霍金写了一本传记《霍金:探索万物理论》,她善于把握主人公生活事件与科学内容的平衡,《霍金传:我的宇宙》延续了她的风格。当然,若从该书的英文名字(Hawking’s life and work)看,“生活和工作”更直白地体现了这种平衡。为霍金立传的难度在于,若试图摆脱肤浅的身残志坚式的科学家形象去理解他,就必须面对霍金终身从事的宇宙学研究。但是宇宙学研究本身脱离人类的经验世界,或者说更脱俗、超然于一般的科学研究,这给传记作者造成了很大难度。这也是笔者在本文开头认为《时间简史》并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我仍然记得当初我读完之后的混沌状态。弗格森在书中尽可能用了一些日常生活的比喻、一些形象化的图表去阐释涉及到的科学内容。比如她在处理“世界线”时用到的例子和图表,就非常有帮助。但不得已的是,整本书依然充斥着时间、空间、维度、人择原理、暴涨理论、虫洞、量子扰动、事件视界、奇点、熵、P维膜、M理论等等专业术语,弗格森显然尽可能地试图避免它们给读者造成的心理负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提示读者可以跳过一些内容进行阅读。
在许多必要之处,弗格森从不吝惜笔墨,比如霍金患上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之后,他与轮椅以及语音交流系统之间的故事。这是霍金行动、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和系统,在它们更新或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往往也体现了霍金的人生态度。书中还透露了霍金与其前妻简为改善英国残障人士便利出行付出的巨大努力。后来有一次,霍金为一种叫“量子爵士”的轮椅代言,呼吁公众关注残障人士对新技术的需求,他不失幽默地打趣道,“我的护工们跟着轮椅跑就能健身。”
霍金是一位在逆境中创造奇迹,还一直保持乐观态度生活下去的勇士。他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并勇于接受挑战,在“零重力”公司体验失重,他一连体验了8次失重循环,每次持续25秒,令人瞠目。面对新技术,霍金有时显得有些矛盾。当被问及若可以复制其大脑以延续生命时,他对该项技术持乐观态度;可对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他又忧心忡忡,一次演讲中他悲观地声称人类在地球上的时间不会超过1000年。
科学史上以“赌”为乐的事并不鲜见。在吴健雄验证宇称不守恒的实验之前,泡利准备押很高的赌注以证明上帝不是一个弱左撇子,但结果他失败了。但很少有像霍金那样乐于“赌”,并且屡赌屡输的。上世纪70年代,霍金与好友索恩(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打赌,天鹅座X-1并非一个黑洞。后来的观测数据证明霍金错了,他坦然面对现实,在索恩的办公室,他留下了一张按有手印的认输字条,并且按照赌约为索恩订了一年的某知名杂志。还有在希格斯粒子能否被发现的问题上,霍金也栽了跟头。
弗格森很注重对霍金个性化的描述,或者说霍金的个性化生活行为与方式穿插在整本书中。比如霍金从不说“去办公室”,而要说“去工作”,办公室里长久摆放着彩色的玛丽莲·梦露画像,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冒出来的霍金式幽默等等。
2017年11月21日晚,霍金在剑桥大学做了一次题为“我的简史”的演讲,其中一段话大致是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世人最大的精神遗产:
过去50年来,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改变了,我很荣幸能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我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激动和热情。记得仰望星空,不要只看脚下。要尝试理解眼前的事物,始终保持好奇心。无论生活看起来多么艰难,你总有自己的方式发光。只要不放弃,就总有希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