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1+1=2...2^{10} 教学手记

已有 3304 次阅读 2014-5-26 09:28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 次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b46a470101jqb3.html


1+1=2...2^{10} 教学手记

王永晖

http://www.docin.com/p-818237468.html  教学幻灯片又经过修改,但懒得编译和上传了,光单独将最后的教学手记奉上。

           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初中知识,其中牵扯到的思想,又更进一步可算是大学的,初中老师,对于2⁰=1, 往往不解释,只说是定义。我们本节介绍的从定义出发的思维方式,也不在中小学课程里面,其中体现到的思想往往是到大学数学系才会接触到,普通理工科大学生也未必学习。

       我们的教学探索发现,其实只要给孩子们做出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抽象的数学公式,也能够被孩子们所理解,我们课堂上有4个孩子,至少3个孩子都表现出了相当的接受能力。

       这些孩子们,每两周才上一次课,每次1小时左右。所以,每次来的时候,两周前学的东西,如果没有很好地理解的话,肯定就都忘掉了,遗忘是数学学习中的必要过程,重新回忆上次课程所学,这对他们的数学能力,也是一个挑战和检验。

     对于老师,看看孩子们忘到什么程度,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体会,看看他们迅速回忆到位的过程,又往往让人惊讶。

       学习一个新的定义,并且按照这种定义去做题,这种经典的数学思维方式其实在中小学并不常见,很可能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这种方式,但是,不能因为有人不能接受,就让能接受的孩子也不接触这种思维方式,所以我们这种探索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是按照加法、乘法的次序来复习算术概念,孩子们都能理解,加法和乘法都是变大的过程,乘法变大的速度更快而已。讲完乘法之后不是立刻去复习减法和除法,而是接着学2的次方,一方面是有一道孩子们自己发现的原始题目,可资利用,另一方面,对于2的次方,我们在学校课程前面教授,就可以看出孩子们更原始天真的反应,容易从"根"上进行教学。

       其实,一个推一个的思想,即递推思想,是孩子们最开始学数学的原始反应,即扳指头运算,但他们经过几年的学校学习后,却反而可能忘记了这种思想方法,反而变成了死记硬背。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给他们重新讲述,重新认识,从而让他们理解到扳指头运算所蕴含的思想并不简单,其实就是孩子们人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推理过程和证明。我们出的题目,如按定义证明2+3=5, 6+7=13, 本质上就是按扳指头似的方法进行运算。

       数学的抽象思维方式,即证明式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计算,要不要教给小孩子们?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探索的问题,而不要先入为主地否定。既然小孩子们学会数数,要花很长的时间,然后再学加减乘除(就都相对容易了),那么,学习抽象的思维方式呢,是不是也可以让他们花相当的时间去熟悉。中小学数学中的定义并不多,这方面的训练也相对很少,所以2的次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很稀缺,需要善加利用。

       数学,一方面来源于现实世界,一方面也来源于内心。前者体现的教育思路是从物理和应用数学来进行引入,后者体现的思路,则是发现数学的内在之美,如本阶段教学主题所利用的1+1=2…, 即是如此,是小孩子们自己发现的数学之美,自己发现的数学火种,我们只不过是添柴加料。

       从数学思想的教育过程来看,是不是小学就教小学的数学思想,中学就只教中学的数学思想,大学教大学的,研究生再教研究生的。我们觉得,那样就晚了,也是不可能的,第一,思想是很难划阶段的,第二,有些思想,如果孩子们在一定阶段悟不出来,那很可能一辈子也明白不了,虽然表面看着都是成年人,其实内在的思想差别很大。

       譬如说抽象的思维方式,内心那种对严谨性的渴望与挑剔,如果在20岁之前还没有,我个人认为,基本上这个人以后也不太会有了,这可能是大脑发育规律,我手上没有数据,只能感性地说一说,只能算作经验性猜测。(这里要对普通家长所说,把话圆一下,也不能拔苗助长,急燥的性格使不得)

       所以,思想上的教育,是要一以贯之的,我为什么特别反对当今的王财贵式国学背诵,就是他们强调,先背了再说,那些思想等到孩子们20岁再明白。这是甚为滑稽的事,却被社会上一些家长甚至教师所奉为经典。国学中的思想,也是人类的思想,普适的思想,既然重要,为什么要等到孩子们20岁才明白,岂不太晚,有很多人生的道理,要从孩子小时侯教起。

       只不过,我们要采取合适的材料为依托,使用小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最大的数学思想有四:递推,对称,求和,分权,其实我们都是可以在初等数学里面找到的,像最简单的"数指头",就是递推思想,只不过常人日用而不知。

       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载体可能不一样,但思想要贯通。这是我们在教育上的一点想法,像2的几次方这道题和概念,是非常好的一个教学资源,可惜中小学数学一般都没有好好利用,绕过去,所以我们在本阶段教学,可以尝试成为一个很好的课外教学主题,把我们的教学笔记作为原材料,再整理成更适合的课件,让那些能学得进去的孩子们试一试,感觉一下。

       我们的探索也只是很局部的,因为工作坊的这些孩子毕竟还要上那种传统学校,只是周末补充式教育,但仅仅如此,孩子们也表现出一定的接受能力,说明这种抽象的思考方式,并非不可接受。关键是,授课教师,能不能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语言,把数学公式解释出来,而不能光写公式,要公式和语言互相换,让孩子学习的是,这种换来换去的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797718.html

上一篇:数学教育为什么不应该强调“竞争精神”
下一篇:幼小教育的人生哲学:如何理解“学如逆水行舟"?
收藏 IP: 202.204.223.*| 热度|

3 蒋迅 张红 王世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