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为什么200+300=500, 为什么2+3=5,为什么12+13=25?
王永晖
上周六工作坊小教室的数学课程上了本学期第一次,终于把研讲环节开始用于正式系统的数学内容。结果很吃惊,看来我们给孩子们进行补充教育是非常正确的。
小学三四年级的同学,我怀疑其中有大量比例的不知道,为什么200+300=500, 为什么2+3=5,为什么12+13=25?
其中第二问比较难,小孩子答不出来很正常,非数学系的中国大学生一般来说恐怕都答不出来,Fields奖得主Bombieri给小孩子写了篇数学科普,十几页的文章,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西方哲学的特色,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总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不过人家确实建成了比较固实的社会,所以我们不得不学。
第三问是前两问的技巧性应用,主要是检查孩子们掌握了前面的讲述没有。第一问,可联系到数学最基本的第一课:数数,所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应该可以成为小学数学的第一次发现,但可能很可惜地都被具体的教学过程抹杀掉了。
如果您家的孩子上过了小学三四年级,看看他们怎么答,如果他是胡答,里面没有建立在数学本身的基础知识 ,即数数,加减乘除之上,而只是记住了一些形式操作,我觉得真就说明小学数学教师里面可能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科学网博主们如果感兴趣,可以看我们的教学记录幻灯片,每两周一次,会比较慢,但还是欢迎科学家们都来看。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947836487_6_1.html
记录里面会有案例,说明什么样的答案是胡答,当然,也欢迎科学家们提供见到的各种小孩子胡答案例。
附记. 这里自然也可以考虑问题为什么 2+3=3+2,让孩子明白交换律,我先前的教案设计里没有这点,主要是因为要从哪个角度来说的,而不是光让孩子记住一个事实。前面第二个问题2+3=5需要确定什么是原始定义,然后从原始定义推过来,交换律其实隐藏在这个推理之中,如果不点出,恐怕没有一个孩子会意识到。
这就是发现的过程,对于聪明的孩子,教学应该体现发现的过程,激发孩子们不断提问,先提问再求解。
交换律在数学的讲法里面算是公理,乘法的交换律,其实还是可以作为一道很好的题目来考孩子,但是加法的交换律,从题的角度来考没什么意义,因为在数学上这是公理。
如果不是光用数学的公理角度来说的话,倒是可以借用物理学的思想,譬如,拿天平称一下,左边天平是2+3,右边天平是3+2。
人类做科学,主要是两大思想,一个是数学的推理精神,一个是物理的实验精神,所以,这里称一下是后者的体现。
让孩子思考这些问题,首先是他们年龄到了,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那么怎么把数学表达出来,就可以教给他们了,但很遗憾,有些表达是胡表达,或者只表达出形式操作,而没有道理本身。其实就我所见,这些孩子们一年级开始学的时候,在数学思想上倒更接近真谛,但公立小学教上两三年下来,反而胡答,恐怕公立小学在“概念引入”上都有很大的缺陷。
不过,有时候成年人的答案,可能比孩子们更差,像楼下的张能立博主的答案,其实也算是一种胡表达,缺少数学的推理精神,只是像政治家一样。
很遗憾,这种现象虽然小孩子们一般没有,但在年轻大学生里却也不时出现,这些人从小数学还学得蛮多的,但是上了大学以后,像一个政治家一样搞数学,嘴里扯得都很大、很玄,刚开始让同学们很害怕,但没过几个学期就像黔之驴一样,远远地落在那些踏实的同学们后面。
数学的表达方式,要从日常的语言变过来,从日常的几何直观(物理直观)变过来,然后再变回去。这三种互相能变,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从小就练,而不是像我教的很多大学生们,上了大学才练。
那么2+3=3+2,作为物理直观,还需要动用精准的设备,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动用几何直观,画图做分割就是了,这个交换律对于孩子来讲,考察的不是数学推理本身,而是考察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或者说数学公式和几何直观的转换能力,有没有这个意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