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我们对数学教育公益性原则的理解

已有 1549 次阅读 2023-5-19 11:38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们对数学教育公益性原则的理解

王永晖


  1. 公益性,并不一定是不收学费,更绝对不是老师不拿津贴,光无私奉献,让学生和家长来沾便宜。不是这么回事。公益,从机制上来说,最主要的是,不存在资本家,靠员工老师的教学,获得巨额的剩余价值。

       

  2. 公益性,确实存在着学生可能不用交学费的情况,譬如具体到我们的数学教育项目,可能有大概几种:

    2a. 家长的付出,不仅仅指的是金钱,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样才能让项目的受益者更为广泛,从而具有更长远的传播性。

    2b. 家长的付出,还有一种是属于亲子教育的付出,即孩子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由家长来亲自执行,亲子陪同完成的,我们教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家长,传授给他们方法。这种方法性的教学,可以卖钱,也可以不卖钱,譬如IT界流行的Linux,软件本身是不收费的,那些早期的参与者,身体力行,具有理解力和执行力,相当于是把这个项目托起来的合作者,收不收费就不重要,根本不是重点。后期,有越来越多的更一般的家长加入时,他们可能理解力没那么强,需要更多私下指导的时候,可以由有成熟经验的先行者传授,适当收收私教费用,当然是可以的。

    2c. 我们的小进初代数抽象推理探索营项目,执行了8、9周次的时候,都仍然坚持不收费,其想法是,学生觉得不乐意,不想继续学了,就可以随意退出,家长不必担心浪费已交学费。

    2d. 学生不用交学费,或者只交10%的正常标准学费,可能会引发一种新式的教学传播方式,那就是,这门课程的收费来源,不在于课堂学生,而来源于课堂实况录播之后,整理之后的视频录播课,因为录播课的单人收费很低,但是,潜在的人数众多,所以录播课可以带来的潜在收入,远远大于课堂学生学费,是很容易想见的。

             这尤其是适合于我们这种方法性课程,或者,创新性课程,以及精英教育课程。很多家长,自己的孩子未必那么优秀,进不了这种课堂,但花几个钱,观摩一下课堂教学过程,不用说学习,就是那种观摩凑热闹的劲儿,都能引来很多人流。

            要说的是,这种传播方式,从逻辑上推理是可以成立的,但目前还比较少见,更谈不上流行,这就导致商业机构不敢去试水这种运营机制,正好是我们这个项目的一个突破点,我们会坚持住这个突破点,直至其成功。

            当然,成功之后的经费,不落在个人资本家手中,而是用于数学教育的继续发展,这才是公益机制的核心思想,公益机制不在于收不收费,老师有没有津贴。这是很多人的误区。

    2e.  教学相长的个例,譬如,我在过去一年中,有个极小微信群,里面只有两个家长,对应3个年龄各不相同的孩子。这一年中的教学互相交流,让我自己也受益匪浅,有些东西,如果没有这段教学过程,我自己可能也会忽视错过,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性的东西,能让我自己也长进的东西。当然,这些教学内容,也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家长群体,我们也试过公告过几次,两位家长为核心各形成不同的小组,但是,因为这些教学内容,需要家长配合着,要花时间陪着孩子,虽然不难,但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陪伴之心,这样下来,就虽然有十来个家长跟着她们尝试,但目前能过了坚持关的家长还没有,导致我们极小微信群的家长人数始终仍是2位。

             这相当于2b的一个补充说明。这两位家长,也同时是2a的贡献最多的少数几位家长,也真是,只有这样有心的家长,才会如此。

     2f.   个性化教学小组,小组学生中就有老师自己家的孩子,其实就相当于,老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吸引几个孩子,陪着自己孩子玩,陪学。这种情况下,老师最好就不要收费,原因是,不要把两件事情混在一起做,凡事目的弄纯粹了,不要混着来。

            就是为了自家孩子,目的很纯粹,这样孩子长大了之后,也能跟他讲的很清楚,爸爸妈妈是专门为你做的这事,没有其他杂心。不收费之后,教学也就能做的更加纯粹,合则留,不合则分,教师不用去迎合其他家庭家长的某些实际需求,可以把教学目标,设定的更加抽象化一些,更加广谱。

           譬如我们的小教室,不光有数学课,还有持续7年的武术课和持续5年的书法课。

           我主持的小教室,能够持续10年时间,去年才刚刚结束,比居里夫人为她女儿做的小教室,相比还时长好几倍,应该说,跟我们的这种心态,就很有关系。


延伸信息:

公益咨询项目:数学小天才的读书指导

教育咨询:国内新式学校在学业上搞不好的原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1388614.html

上一篇:项目设想:基于小学教材的课件处理
下一篇:军队一个班为13人的理论依据
收藏 IP: 223.72.7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